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溺画五十周年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11:2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溺画五十周年祭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常闻人谓: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二十年甚或三十年。却未尝闻谓人生可有两个五十年。曰“开始第二个五十年”,自然亦可;实臻之,一般皆不可能。至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则誉之以“漫浪豪情”或斥之为“痴人说梦”,俱属两可之事矣。
吾今生之溺于画,算来亦整整五十周年了。此谓之“溺”,而并非如常称其为“迷”,似更可见其堕渊之深,没失于水情势之厉,整个之更难施其救拔。记得是在哪篇西方小说中读到:一女闻夫因迷恋绘画至出走,大哭,道是倘被他女或别物诱去,犹有归日;而如此这般,则断无回心转意之可能性。斯女是深识画道之魅力者。吾生自有忆之时起,即与手执某物——笔或类笔——信手涂抹于地于墙、当然也许于纸,诸如此类行为相关。然只此更何能便当之以“溺”字。五十年前,也就是说纪元一九六六年,这华夏古国整个迷失于一派疯狂之时起,少小之吾,辍学在家。曾有过极短暂之一度迫于时势而尾随潮流,幸本心及时幡悟,而天性跟即觉醒并成长壮大乃至于无物可以诱导压抑。遂绝然远离滚滚浊水而自觅相对风平浪静之一泓清潭,从此潜溺于内。暗思:既不受管束,也无谁谁布置之课业矣,何不趁机就将此前一向未曾画够过的画儿画它个够。甚或径直便自作主张:兹起,即将心爱之画作为一生一世之课业。不知此愿一萌,吾人是真溺之于水而永无返回“干岸”之时。
此后多少岁月,身心俱潜没在此深潭之内。不觉间这绘事已成为生命中第一需要了。在那整个肌体发育期间,这人都蛰伏在室内画呀画呀的,手脚因此变得纤细,背因此变得微驼,眼睛因此变得怕光,人也因此变得腼腆——而同时却也渐渐地便长大了。此间曾有过短短两年,仍随时代之潮,回到学校围墙里边,遂致终是有了个国朝的“童生”(初中生)头衔,从此戴在了头上。反思起来,这一段,对自己的人生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过是被动地接受一种时代政治色 极浓的牧羊式教育而已,甚至于连最常规的书本知识,都基本上被取消掉。聊以自慰的是,自己在这状态下,除了仍按自拟的计划继续绘画艺术方面的学习,兼之凡得书亦必读外,还开始学习怎样进行独立的思想。当然,这一段,也曾因这事实上人与人的聚合,得以认识了几个画道中的同学。其中,幸与Y君,渐渐相知,遂成一世之友,且在彼此艺事观点的交流切磋中,良有所益。另外,通过在画友们处借阅的书,自己也懂得了临摹这事对于绘画的利与弊,而写生在绘画(特别是西画)中又具有何等样的意义,尤其兼之绘画与照片,还应该是有着怎么样的根本性区别,从此一生一世,都不放弃那种对于纯正“绘画性”的追求。
接下去的四五年乡村生活,或谓知青生涯罢,那是在极端现实、几至于回复原始状态下度过的。在此情形下的绘事,一方面因生活环境的广阔与生存体验的深刻,而不能不有所裨益;另一方面,为了求得那最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连同在这现实状态下的所谓进一步发展,却也就白白地耗费掉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一段,严格地说,便只是在一种硬挤时间练练基本功与随处积累素材的状态下,继续着自己的绘事。尔后接着又因这“特长”,在当地小有名气,终至生活本身大起大落,从而虽是获得了起码的生存条件,但同时却也注定与那真正的艺圈,已是没甚缘份可言。此中因由,自是不在本文主旨之内,带过而已。
其后即真正开始己身之艺术生涯。草野之间,普通人士所有须面对之俗务,吾人焉能避免得开。尤其是社会方当转型,人世普遍之物质生活要求,亦要求吾辈,岂可置家庭妻孥合理之愿望于不顾。故尔一度也只得抹下文人艺者之脸面,混迹于汲汲乎不弃串钱升米者之属。而彼时也,深心又何得以安,小有机会,即类饕餮般俯之于色墨之案,唯将如饥似渴之肠腑,乃作些许填充浸润,以使既已习成之艺,休要为此荒疏了。且一面犹力求将技艺致用于实务。若此则所谓屠龙之技,强用于杀猪,其效曷显,时而亦反受那“职业杀猪匠”之讥诮。不过凡此种种,俱可为达那并不高尚却属必须之目的,一概默默承受。
此阶段个人画事亦在徘徊之境。早年所迷之西画,因各种主客观缘故,似乎不宜再一直拗性坚持到底。是时也,挚友Y君,出自顾惜之情,乃苦口婆心相劝,叫吾即使忍痛,也得抛开这手中的油画笔,而从此专情于那俗称之“文房四宝”。幸而从来同步并行之翰墨之艺,这时偏偏渐又找着了新的感觉,于是,经过反复的权衡乃至于“思想斗争”,且是好些时日还格外狂热地类似于“回光返照”状态之后,终有一天,便在这心中决定:从此在西画领域“洗手封笔”。
其时已是纪元1995年。之前,己身在那种或是伸一脚试水于“商海”、或又退归于“干岸”的过程中,同时所迷恋的文事,固然因为时间关系基本停顿;西画也只得时才作。则翰墨丹青之事,毕竟由于取道于大写山水,相对费时不多,所以一直还算坚持着——如当时左右都是得守在校园里的那种“空堂课”时。而这 墨之事本身,亦经过好长一段时期的彷徨,总算是理清了自家的思路,从而一别曾经的古旧老道、从俗泼 、轻率放纵与束收反致极晦极滞极迫塞等诸般境地,忽然于笔底展现出了一派清明爽朗却又远离浮华的天。这种新得的观感令自家颇为兴奋。客观以言,此时笔下的视象,简约并不失其耐看,第一印象似漫不经心,但总可于内品咂出些许意味。尤其可贵者:画中诸般云物,已不再如先前般有那种在墨线框架中的填染之感,用当时荆妻的一句形容之语说,“倒象是从纸的深处慢慢鼓凸出来似的”。自己知道,这除了长期的玩味笔墨,还是很得益于好些年来对陈子庄画艺的研究。彼时,画中尝有题款之句曰:“子庄简淡而神完气满;宾虹繁复而秩序井然。二公俱臻化境。余宗宾虹而兼蓄子庄,当有所获。”其语有意欤?而今反思,这石壶之艺,彼时对于吾人步出森黑无尽之境,实是其帮助莫大焉。记得那时为家口争取温饱之故,亦尝从一般草泽中画家皆每为之事,托着别人的名头为画廊提供点小玩意儿。最是记得当地某画廊一相熟之老板,曾对这厢有一言,真堪称是令当时那苦寒之心欣慰不已。道是:君作已然经过权威鉴定,且被本地好几个大家拿去仿习。——固然若此,只此心自当知道,此糊口之下策耳,如何可以一直弄下去的。还得是“实打实”地磨砺己之画名,方为艺者无由回避之远路。于是乎重新打起精神,就在这又一起点之上,开始再一轮之进取。
同时亦然致力于绘事理论。其实如此心结,也算久已有之。后来的《达人谈艺》序言有云:“……唯惜当日并不具此襟怀识见,笔下所记文字,自觉并不象那巴陵道长(早先所假设对吾艺进行点拨之世外高人)所出言语,终叹而止之”,即为明证。则此时一来画技本已精熟了些,二来历经颠颠簸簸,对整个画道也多少有了些体会,故尔静心敛气,苦苦地又摸索与准备上了好大一歇,乃字斟句酌地,陆续依次写出了《20世纪中国画画品录》、《西方画品录》、《古中国画画品录》与《颓楼品画》等几篇后来在网络上相关领域有些影响的文字。回想前者写出之际,原以为一是其内中有许多观点颇反当代既成之论、二是相关方面必认为草野中人何有资格为当道者列品排序,而断难以问世发表,遂自己在打印店中印出了一百本,以作存档与分发于生活中相善之人。不料尝试将其稿投向多处,却终于还是在《四川文学》的“学人笔记”栏目中得以刊出。并且后来彼刊又以“西画极品录”为名,选载了《西方画品录》的首章。也好,总算是聊可慰之罢。待到次后网络盛行,自家感觉到这块天地必适宜于我,于是又特别花上了些力气,弄通了计算机运用中本人亟须的这一块。这已属题外之话,且是基本情形已如读者诸君所见,故尔亦带过不表。
在写作绘画史论评录类文章之时,当然以之观照己之画艺。乃将诸文中既已确立、自觉最好也最适宜于己的上合浩茫天道、下接实沉地气、中符俗世文心之画艺标准(简单亦可归纳为一种兼求技艺精纯的新士夫画),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历经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那一段画面感觉一减再减乃至下笔便恐多余的阶段之后,忽然觉得这样下去势必进入一种虚无之境,固然得其“禅意”,却已与“缘自俗生”且是“画写万象”之基本观念相左。于是,便趁着2004年尝试自制光盘版本人作品全集的机会,人为地又为此划上了个阶段,自此进入一种“回归期”,当然顺带也就将此前之作依次拟定为“早期”(“无定见仿习”)、“彷徨期”、“蜕生期”与“简淡期”。而这所谓“回归”,说来简单,实行起来,又是何其艰难。总不能又重将老路再走一遍罢。心识于此,自然静思今后之路当是何行。所拟计划为:收敛上一段时间,在一种比较踏实的态度中,注意克服已然觉察到的此前之短,如笔意金石味之相对欠缺,通幅“化”开后骨线当显未显,书款之大而随性,色系亦略嫌单一等。为避免过于重复用功,仍为自己规定:为世之识者所认可的某些基本面目,在不与“收敛”这大原则完全违背的情况下,能保持的仍须保持;“简淡”并非不佳,唯其似应为吾辈极晚年方具之面目,今之“收”,仍是为了下一轮之“放”与最终之“收放自如”,因此仅为毋令手生计,时亦当有“率性而为”之举。只此也真可见这“画画儿”一事,远非象常人推想的那般轻松简易。咳,是啊,这世间,习画之人少说也在百万以上,即使各类相关的“专业院校”,也都层出不穷地在培养或曰“制造”着众多的“画手”,而其中得有几许,敢于完全彻底不走那不同程度的“实用美术”之路,却坚持要将这“纯绘画”进行到底!愿固守此路之人,即当世画坛大家吴冠中先生一再所谓之“殉道者”,前景当然是未可知的。这不单要有相当坚韧的意志,亦须具有一种自我测评能力,且是还必须具有坦然迎接各种结局的心理准备。不过,既然真爱于此,且是沉溺此间之乐又堪称是无与伦比——吾尝谓:在有基本生活保证的前提下,画画,确乃日月星辰下最最可为之事——那么,对此还何须顾虑,就朝着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缓慢却稳健地走去罢,相信只要不变基本方向,这离目标终会渐近而决非渐远;即使最后未能完全至达那目标,得有一番“夸父逐日”般壮丽的生存体验,这人生也可称是“不虚”了。
理想归理想,实行之际,还得有些具体措施。为此,乃首先从最切实的方面做起,拟定了个“案头八条”如下:


作画时须注意者——


一、随时意存画作入眼之基本形貌,不废其整体视觉效果。
二、视象可求丰富,但行笔必须相对简洁且是肯定。
三、墨色浓淡似应参照西法素描教学般分级,同时不忘宣纸干湿色差与托裱后之情形。
四、任何时候皆牢守画中物象之层次概念,复沓之处必得脉络清晰,其层数一般宜在二三四五间,而整体空间之远中近景象更不得模糊。
五、厚密苍硬间须有相对柔薄之处乃至高光,反之亦然,具体比例则可予斟酌。
六、意存玄色为主而它色为辅之念,兼顾及 色感,尤当重视其通幅之基本色调关系。
七、一切技术性处理过程中,自始至终避免干扰心境之驰骋纵游。
八、一当可罢笔时,断然罢笔,切忌没完没了,致趋甜熟。


以上是为纯技术层面的。又还有一根本性之艺术风格追求的自我认定:


详略意趣求于宾虹、子庄间,皴染技术跃出傅、李两家外,兼谋潘、吴二公之构架造境,更体味寄萍堂神髓与大风堂气势,并旁涉如莲、秋园之纯然逸兴,由此融入一己文魄诗魂,及毕生生命体验,再另假以天然之拙笨手法,而后看看是否可以渐成独立面目。


自知这目标之难度,先期即已作好准备:此吾画之终极所觅也,即使觅之无果,死于途中而不憾。并识:以一人之力而欲取众多大师之长,宁非痴人说梦;况其各种优长本身,亦或相互抵牾,虽欲杂揉也决不可能。吾言不过愿置身于此上好气场,受其潜移默化影响而已。
另鉴于今世艺术观念已相当复杂,自家之基本态度,亦须明确,方不至自误。乃又认定:


景仰然非直袭而唯扬弃古典艺术,认同与爱好并介入于近现代艺术,关注亦理解却不跟踵于当代及所谓后现代艺术。或换言之:仰止于古典殿堂前,置身于近现代队列,伫足在现当代圈外。


好罢,吾人方当立身就业之际,因时代社会缘故,致一世永居“艺圈”之外的荒丘草泽,却又自得其乐地潜溺在这画道之深海间,了无拘束一世,真是应了“丹青不知老将至”之古语。己身意态既明,心理又久已趋之于平和,那就如此这般,继续在这艺海间畅快地浮游下去。堪谢网络:它毕竟让早在数十年前即已失去了任何发展甚至发言机会的咱,仍有实现自己一生梦想的可能性。这话并非虚妄,今吾人画作资料发布在网络各论坛中,动辄便有成千上万的观者,甚至受到不少识者之热烈赞扬,可为明证。从艺若此,夫复何求。有一点原本几属铁定:那官家岂会为咱封爵授勋?吾辈期望中之所谓“成功”,其实也不过就是在民众中之识者眼内,取得一种相对普遍的承认;至多,吾艺在某种接近社会既成共识之大势下,渐渐亦成为藏家们愿意收藏的玩意儿。成熟之心目待观此事,岂须有那拔苗助长之举,一切唯顺其自然而已。
磨砺至今,久熟之心既已开达平和,艺事于己,不单已与生命密不可分,且是早成为必不可少之养生物事。偶然感及于此,亦悟何以“庖丁解牛”之古典,会出自《庄子·养生主》内。或谓:尔既如此平淡冲和观照己身修为一世之艺,则何又在本文题目中,用以触目惊心之“祭”字也?实则此又有何可怪。吾之祭,乃心灵之诚笃,为事之郑重,以是遥遥祭奠自家那挟此而逝之生命本身耳。
回眸太息,往事如烟。其间毕竟关乎得失成败,又岂得全无恩恩怨怨之事体。老话曰:恩怨分明。为人恩怨分明自是不错。但对这恩怨本身作何对待,人与人之间却相去甚远。以吾今之意:受人恩惠决不敢忘,虽不一定提起,但一经实有机会,则必量己力而予以酬报之。当然也不敢自诩为将是“滴水”与“涌泉”甚的了,但顺其情以随此心罢。而倘是人间某谁有怨于己,只要不是那种非常过分且毫无道理兼之遗害久远的言行,便必须淡忘,至少也不要想着什么“报”与“不报”的。为人如此,方可内心安宁,坦荡荡走自家的路。
还是本身所拟事功之成,方称不负平生夙志。吾当作何行那余生并不可预定其长度之路?想来,亦只得依旧是不弃理想,不忘目标,不变方向,同时也不废其过程。此过程,亦即吾人之生命也,我辈确当为自己每天能鲜活地体验这生命存在而感觉庆幸与欣喜,同时也就心气平和地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亦即生命本身之终极地,一步步走去。吾每意识到己身终将长眠不醒,遂总为时下尚能精神抖擞地醒来感觉庆幸。于是便也就总是带着这庆幸之感,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的一天生活……
二十年前,吾人于己心由苍凉悲慨转向通达平和之际即谓:人生境界,若蚕翻眠。“四眠”之后,通体透亮。是以人称达者,堂曰“蜕心”。今,达某固于这长随吾心之“蜕心堂”内,继续把玩画道连同相关之诗文书艺等,则这生命境界本身,尤须平平静静随心把握。而“境界”一说,又何其可贵也!人生有大而化之之境;一切事功,亦各具其层层递进之境界。当年王静安先生“学问三境界”之谓,堪称此之不易之论。回顾起来,吾人于画,这整整五十年,也算是曾经历过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层境界矣。从今而后,却也真该留意那“灯火阑珊处”,伊人可在焉。
祈乎上苍,赐我慧眼,早见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人!




本人画作库地址——


http://user.qzone.qq.com/896274483/mai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8-9 16:15
  • 签到天数: 293 天

    [LV.8]以坛为家I

    沙发
    发表于 2016-5-18 15:31:3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7 05:28 , Processed in 0.09685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