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部笑翻了法国和中国的战争喜剧《虎口脱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07:57: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i=s] 本帖最后由 茶炉 于 2022-9-3 05:25 编辑 [/i]

    [size=4]
    二战期间,英国轰炸中队第一支遣队在执行一次名为“鸳鸯茶”的轰炸任务中,一架被德军防空武器击中,几个机上人员被迫跳伞逃生,并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但他们分别降落在德军占领的法国首都巴黎市内不同地点。德军展开了全市大搜捕,大胡子中对长雷金纳德被动物园管理员所救。而另外两名士兵,也分别在油漆匠奥古斯德(布尔维尔 饰)和乐队指挥斯塔尼斯拉斯(路易•德•费内斯 饰)的帮助下掩藏好了。即便德军展开了全城的搜索,油漆匠、指挥和中队长还是在浴室顺利的会面,几经辗转,英国士兵终于接上了头。几个原本并不认识的人,就这样结成了生死同盟,与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生死游戏。同时,也闹出了不少温情的笑话。他们用微薄的力量对抗严酷德军,险相迭生,滑稽搞笑,为了逃出虎口,共同战斗。最终,油漆匠,乐队指挥和[url=http://brand.yoka.com/free/][color=#0000ff]飞[/color][/url]行员们一起飞向了中立国瑞士。

    相信不少的朋友都看过这部喜剧影片:古板的英国绅士军官们、神经兮兮的指挥家和胆小怕事的油漆匠、愚蠢而残暴的肥猪少校和一个经常把一个看成一双的斗鸡眼下士,这样一群角色和一个有些老套的战争题材构成了这部叫《虎口脱险》的黑色幽默片。1966年法国高蒙公司出品的这部战争喜剧在当年曾创造了近2亿的票房。

    但凡说到战争,电影艺术所表现的不是沉重压抑就是血腥残酷,抑或唯美变态。但以喜剧手法体现战争比较少见,特别是在被纳粹奴役过5年之久的法兰西,一切与那场战争有关的题材几乎都被烙上了黑色的幽默色 。法国人的喜剧天分在战争电影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于是,原本让人不想回忆和不愿意回忆的历史变成了一连串让我们忍俊不禁的笑话,几位国际喜剧大师恰倒好处的抖包袱让略显紧张的情节轻松的一带而过,即使是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的出现,也显得那么的可笑和可悲。

    熟悉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历史的人可能会对比着历史去看待电影,而熟悉法国抵抗纳粹那段历史的人则会拿着放大镜去针对每个情节。而喜欢莫扎特和巴赫、席勒和歌德的人,可能会怀着有些复杂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好在,我们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url=http://brand.yoka.com/chopsaver/][color=#0000ff]音乐家[/color][/url]和艺术家,我们就是一群生活在距离战火硝烟近半个世纪以后的普通人。我们欣赏电影的情节,也想从电影中得到轻松和愉快,原因很简单啊,喜剧片嘛!
    影片一开始,长途夜袭德国的皇家空军兰开斯特轰炸机上,机组成员不约而同的哼唱着一首曲子《鸳鸯茶》。而当飞机被炮火打坏,全体成员跳伞逃命后,《鸳鸯茶》却成了他们彼此联络的暗号。刻板的英国飞行员可能不知道,这首诞生于百老汇的歌舞剧音乐是纳粹德国宣传部门严禁在占领区哼唱的,更别说拿来做联络暗号了。《鸳鸯茶》曾经被好莱坞著名的明星以不同的形式翻唱过,其中,不乏那些曾经辉映过世界歌舞剧领域的大牌们。比如丽泰-海沃斯。

    《虎口脱险》之所以让大家那么的喜欢,以至于很多人乐此不疲的看了又看,还有一些影迷甚至于整段整段的背诵台词,和朋友们反串角色,也是当年群众文艺活动中常有的节目呢。炉子就曾和友人这样“玩”过,时至今日,炉子仍能清晰的背诵出几乎全部的该片台词。
    浑身充满喜剧细胞的法国人在电影中恶搞纳粹的段子非常的精 。
    当英国飞行员们跳伞逃生时,其中有一位帅哥不留神降落在油漆匠正干活的吊篮里,而他们的下方,德国党卫队大院里,来自德国的一名高级指挥官正在耀武扬威的检阅他的部队。由于飞行员和油漆匠在吊篮里剧烈摇晃,导致一桶雪白的油漆意外的从天而降……德国指挥官顿时被浇成了黑白相间的“靡非斯特”。

    “靡非斯特”是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的诗歌《浮士德》中的魔鬼化身,而这个魔鬼的舞台形象与满身油漆的德国指挥官正好重叠,法国人等于在用德国人的艺术反过来挤兑德国人的侵略暴行,这手法玩的,简直太有才了!
    当冒充德国将军的油漆匠和冒充副官的英国大胡子混进巴黎歌剧院时,一名德国保安总局的指挥官也同时到达了现场,而法国抵抗组织又决定在当晚的演出中设计爆破刺杀来自德国的这名指挥官,最富戏剧性的是担纲全场音乐指挥的竟然是已经被德国肥猪少校看管的“犯人”斯坦尼斯拉夫先生……于是,搞笑的情节就在庄严辉煌的《拉科奇进行曲》的旋律中开始了。

    先是冒牌的油漆匠为充高雅扯出面前的装饰假花欣赏,结果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了爆破电线的短路;接着,法国抵抗组织准时在主旋律高扬的瞬间接通了电闸,结果,一声闷响,憋火的爆破只是把天花板上的白灰震了下来,下面包厢里的德国指挥官顿时又变成了“靡非斯特”。
    法国人在欢迎德国人的专场上竟然演出柏辽兹的《拉科奇序曲》,不用说这又是在玩“架空历史”。懂点古典音乐的人都知道,“拉科奇”是匈牙利的民族英雄,在反抗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斗争中,带领匈牙利人民浴血奋战,最终为民族赢得了自由和独立。这样一位反对侵略的传奇英雄的礼赞拿来为德国侵略军做欢迎曲目,本身就是个绝妙的讽刺,是法国电影人的独到创意。
    一部好的电影总能给人启发。很多人因为不爱学习而让生活空间变得狭窄,电影当中有个情节就很有教育意义:在奔驰的列车上,就因为英国飞行员匹特一句法语不会,结果一不留神蹦出句英语单词,立刻被同车的德国军官揪了出来。可见,多学几门外语绝对有益无害,关键时刻或许能救你的小命儿呢。

    接下来就是抢夺修女的送菜车、用南瓜痛扁追击的德国巡逻队、混迹修道院,冒充德军在后方制造混乱等等经典的搞笑情节。
    一直到最后,大家坐在“偷”来的滑翔机上,奔向自由的时候,观众们以为电影就皆大欢喜的进入尾声了。这里,导演又抛出了一个大大的噱头:追击“英法联军”的德国装甲车上,一名长着斗鸡眼的德国射手用他那深邃的散光度打掉了正在扰乱滑翔机气流的德国侦察机。


    战争后期,德国兵员损失巨大,从本国和仆从国招募的志愿兵的素质越来越差劲,只要不是瘸子不是瞎子不是聋哑人不是弱智,就都要去给纳粹当炮灰,所以,出现个把对眼儿的兵一点都不稀奇
    电影的结尾,在雄壮激越的《拉科奇序曲》中,“英法联军”胜利突出重围,飞向自由天空。
    《虎口脱险》的巨大票房在1966年的世界电影市场中都算是个很大的奇迹。这要得益于两位演技超群的喜剧表演大师的非凡演绎。
    艺术家的扮演者路易-德-菲耐斯先生于1983年去世,油漆匠的扮演者布尔维尔先生于1970年去世。两位笑匠留给世界上百部经典喜剧艺术作品,其中很多经典的镜头永远为人们所称道。
    [/siz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07:58:33 | 只看该作者
    [i=s] 本帖最后由 茶炉 于 2022-9-3 05:24 编辑 [/i]

    [size=4][b]摘录:一代经典是如何拍成[/b]
    1966年,是人类近代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小人物茶炉子诞生;那一年,法国宣布退出了北约组织;那一年,圣雄甘地成为印度首相;那一年,中国正在经历一次风雨飘摇;那一年,列侬宣称“披头士乐队比耶稣更加流行”;那一年,法国银幕上出现了一部将被永远记入史册的卖座喜剧片---《虎口脱险》。1700多万的入场人次令它成为当之无愧的法国影史票房冠军,直到1998年,才有《泰塔尼克号》以2000万的人次刷新了它保持了三十多年的纪录,但它仍是法国影片的票房纪录保持者,直至今日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一手创造这一神话的正是堪称法国影史最伟大喜剧片导演之一的热拉尔·乌里,他1919年出生在巴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7岁时他决心当演员,最终在法国国家戏剧学院500人选5人的新生招考中脱颖而出,得偿所愿。毕业之后,他开始活跃在话剧舞台和大银幕上,就在事业即将起步之时,二战爆发,有着犹太血统的他为逃脱盖世太保的追捕,被迫带着自己的奶奶、母亲和正在怀孕的妻子贾克琳·罗曼逃到了瑞士,在日内瓦偷偷的继续自己的表演事业。50年代末期,他开始尝试剧本写作,1960年,离婚后的他在女友米雪尔·莫岗的激励下做出了改行当导演的决定。头三部电影《炙手可热》、《威胁》和《恶有恶报》都是犯罪题材的黑色电影,但在拍摄《恶有恶报》的时候,一天,在片中担任小配角的喜剧演员路易·德菲奈斯和他聊天时说的一句话,彻底的改变了乌里的命运。
    [/size][align=center][size=4]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02/03/00/hukou.jpg[/size][/align][size=4]德菲奈斯说:“你觉得自己是那种剧情片或现实主义电影的导演吗?如果是的话,那你一定是自己都看走眼了。因为你是一个喜剧片的作者,你只有自己先承认了这点,才能真正的表现出你自己。”就此,乌里决定转攻喜剧片,首部作品就是1964年他自编自导的《暗渡陈仓》,主演则是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喜剧名角布尔维尔和名气小的多的德菲奈斯。这时候的德菲奈斯已经50岁了,从影20年已参演过120部电影,但却几乎全是群众演员或跑龙套的角色。64年先期上映的《圣托配兹的警察》和《方托马斯》终于令他开始有了一些小名气,但真正出名却还是靠《暗渡陈仓》一片。
    在《暗渡陈仓》上映时,电影院的海报上打的主演是“布尔维尔与德菲奈斯”,但两人的名字却被分成了上下两行。而等到《虎口脱险》上映时,他们的名字已经被写在了一行中,德菲奈斯的片酬也和布尔维尔拉平了。这时候的德菲奈斯早已今非昔比,他会在拍摄现场主动的为新人提出“谆谆教导”,就像别的前辈当年对他所作的一样。
    “我知道那种日子是什么滋味,我可不想再过那样的日子了。金钱带给我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更加自由的挑选我想出演的电影。入场观众数目少于50万的电影丝毫不会引起我的兴趣,我有足够的经验,我了解观众,我一看剧本就知道这部电影会不会红。我觉得没法合作的导演,我会斩钉截铁的对他说不。要让我参演一部电影,你必须要保证我能够始终有发言权,即使在后期剪辑阶段。我和导演一样清楚,什么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东西。”
    乌里和德菲奈斯一直都是好朋友,也有过多次的合作,不过在关键问题上德菲奈斯却丝毫不会让步。拍《暗渡陈仓》的时候,他就为自己的戏份少于布尔维尔而闹过一次24小时的罢工,直到导演答应为他专门补写一场戏后才告罢休。对此,布尔维尔则显得十分大度,比德菲奈斯小三岁,却早已尝到成功滋味的他十分理解搭档面对迟来的光环时的心情,他知道导演给德菲奈斯加戏的幕后原因,他也同意让德菲奈斯的名字和自己一起并列在电影海报上,当记者试探他的反应时,他也始终对搭档有赞无弹。
    在《虎口脱险》中,他们两人的片酬都是1百万法郎,获得同样的票房分红,对于布尔维尔来说这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对德菲奈斯来说,这却足以让他在拍摄现场老实了很多。“靠这部电影,我赚了不少的钱。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可以参与一部电影的票房分红,1.4%。”德菲奈斯说。
    《虎口脱险》其实是导演乌里早年完成的一个剧本,剧本完成后,他照例把它卖给了与自己合作多时的制片人亨利·德齐麦斯特。64年,在《暗渡陈仓》上映并获得巨大票房成功后,制片人罗贝尔·多夫曼(《红圈》)看到了乘胜追击的机会,不过乌里却并不愿意拍一部《暗渡陈仓2》,于是他便提起了这个旧剧本。多夫曼花了当初三倍的价钱把它又从德齐麦斯特的手中买了回来。随后乌里又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对剧本进行修改,一同参与改写的还有他的女儿达妮艾勒·汤姆森。这是汤姆森所参与的第一部电影,之后她又与父亲七次合作剧本(包括曾在我国公映的《王中王》、《伞中情》等),还为别的导演写了《表兄妹》、《初吻》、《玛戈皇后》、《爱我的人请搭车》等优秀剧本。57岁时,她也转行干起了导演,拍摄了《圣诞蛋糕》和《时差》两部影片。有趣的是,她在写这两部影片的剧本时,也找来了自己的儿子克里斯托夫·汤姆森一同执笔。
    在乌里的旧剧本中,主人公是名叫莉莉和露露的一对孪生姐妹,莉莉是个虔诚的信徒,露露则是妓女。在法国沦陷时期,她们各自救助了三名英国士兵。为了把他们从巴黎送去马赛,两人各自设法,通过修道院和妓院作掩护,而两路英国士兵也因此各自遇到截然不同的离奇遭遇。在最后的剧本中,两位主角变成了男人,原始剧本中只有修道院的那场戏保留到了最后。
    《虎口脱险》的成本为1400万,达到了《暗渡陈仓》的3倍,这在当时创下了法国国内的纪录。巨额成本给制片人多夫曼提出了不小的难题,为此他向拥有国内各大院线的发行商提出了降低其票房分成的建议,而发行商获得的好处则是能够早早的便与多夫曼签下“首轮上映”的合同。在当时的法国,大小影院的新片上映时间仍按照“首轮”与“二轮”进行区分,两者间的时间间距可达几周甚至数月,面对一部由卖座片《暗渡陈仓》原版人马炮制的喜剧大片,能够一早签下放映合同对院线来说也都极具诱惑力。靠着这手,多夫曼从根本上缓解了自己的投资压力。7年后,当他在美国投拍史蒂夫·麦昆主演的《巴比龙》一片时又用上了同样的战略。
    [/size][align=center][size=4]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02/03/00/poster_161052.jpg[/size][/align][size=4]除了两位主角,三名英国飞行员也是影片中的重要角色,扮演皮德的是名气不大的墨西哥演员克劳迪奥·布鲁克,扮演迈金托什的则是22岁的美国演员迈克·马歇尔,他正是乌里女友米雪尔·莫岗早年和美国演员威廉·马歇尔所生的儿子(执导过《维纳丝美容院》的法国女导演托妮·马歇尔是威廉和另一任妻子的孩子,所以也是迈克·马歇尔的同父异母妹妹)。三名“飞行员”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扮演“大胡子”中队长的英国著名演员特瑞·托马斯,看过《飞行器中的好小伙》的观众对他一定不会陌生。他在当时的片酬十分之高,但乌里说服了制片人多夫曼,无论什么代价都一定都要把他请到。特瑞平时喜爱喝酒,本片在法国著名产酒地勃艮底拍摄时,特瑞只要一空下来就会钻进附近的酒窖大喝特喝,他对法国葡萄酒的热情也被导演顺势搬进了电影之中。
    66年5月16日,在8个月的前期筹备之后,影片开拍,剧组上下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没有人有过拍摄一部如此昂贵的电影的经验,当时的1400万法郎,将通胀率计算在内换算成今天的货币要接近1000万欧元,这在今天的法国影坛也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制作,更不用说当年了。此外,在1966年,沦陷题材仍属于喜剧片的禁区,之前从没人敢在大银幕上拿它开玩笑,以至于在拍摄期间,《虎口脱险》的对外宣传打得都是“一部艺术实验电影”的旗号。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07:59:13 | 只看该作者
    [i=s] 本帖最后由 茶炉 于 2022-9-3 05:27 编辑 [/i]

    [size=4]虽然肩头的压力艰巨,但拍摄现场的气氛也并非一成不变的紧张,德菲奈斯和布尔维尔会时不时的和导演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开开玩笑,还有在开拍前一个月刚刚结婚的迈克·马歇尔,也把新婚妻子带到了现场,给剧组带来了不少喜庆氛围。你甚至还能在修道院一场戏中看见站在远处,打扮成年轻修女的马歇尔夫人。拍摄油漆桶溅了德国军官一身的那场戏时,道剧组用炼乳来代替真正的白油漆,不过铅桶落下后只能溅起稀稀拉拉的几点,根本无法形成导演所要的效果,于是他们在铅桶的底部设计了一个小小的压缩空气装置,落地后会帮助喷出更多的炼乳,这段戏一共拍了12条才最终过关,每条拍完的时候,道剧组都要赶紧把布景擦干净,同时把德国军官的衣服送去蒸汽熨烫,光为了拍这一个镜头,就花了整整30000法郎。但这还不是最让道具组头痛的事,接下来的一幕就是奥古斯丁和英国兵一起逃上屋顶,为此,道具师需要爬上屋顶,用假的烟囱把屋顶上的电视天线一一隐蔽起来。不过最难拍摄的还是影片结尾的滑翔机从悬崖飞起一幕,为了找到合适的飞机场,剧组花费了不少功夫,之后为了等待合适的风向又是一等五个月,不过最终的效果证明了他们的苦工没有白费。
    对导演来说,最大的难题竟然出现在为布尔维尔和德菲奈斯执导对手戏的时候。上一次,在拍摄《暗渡陈仓》的时候,两人总共只有一场对手戏,但这一次他们俩的戏却几乎贯穿了整部影片,这令乌里遇到了预料之外的难题。“有的演员是那种上来第一条就发挥很好的,就像布尔维尔,你反复拍一场戏拍的越多,他的感觉反而越来越差。而德菲奈斯却恰恰相反,前十条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一个热身的过程,他往往要拍到第二三十条的时候才能完全进入状态。于是,两个人一个越演越糟,另一个却越演越好。幸好,这样的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在互相了解之后,他们各自都作了一些调节,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德菲奈斯指挥大乐队的那场戏也给影迷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为了学好指挥,他事先接受了专门的培训,不过排练的那天,当他真的站在百多名专业乐师面前时,仍感到了一丝怯场。好在当柏辽兹的《匈牙利进行曲》的乐声响起之后,他便立刻投入了角色。乌里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他的动作潇洒自信,丝毫没有落后于乐声,他像一个真正的指挥那样带领乐队演奏。一曲终了,他向乐队鞠躬致意,所有乐师自发的全体起立为他喝 。这时候,德菲内斯转过身来,我看见了他眼中的泪光,我也一样。”
    拍摄一共持续了19个星期,不过早在6月、影片尚未完成的时候,乌里便已偕同两位明星带着一段样片出席了当年的嘎纳电影节,和它同时放映的有伯格曼的《假面》和勒鲁什的《男人和女人》。
    1966年12月8日,在香榭丽舍的高蒙影院,《虎口脱险》迎来了它的首映式,到场的有不少电影人和媒体记者。电影放毕,制片人多夫曼和导演、演员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无数的人涌过来向他们表示祝贺。从他们坐的第一排座位到放映厅出口的十四节台阶,那个晚上,他们足足走了30分钟。随后,法国观众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来迎接这部杰作,1722万6000人次的入场纪录,即使是乌里自己后来的几部卖座片(71年的《疯狂的贵族》的556万2000名观众、73年的《拉比雅各的冒险》的735万3000名入场观众)也都与它相距甚远。
    随后,它在意大利、比利时、英国、德国也都相继打破票房纪录。《虎口脱险》在法国票房榜头名的位置上连续呆了9周,一些影院借着它的东风纷纷拿出德菲奈斯的旧作重映,哪怕是那些他只在其中担任小配角的老电影。那年年底,在巴黎的各大影院中,一共有25部德菲奈斯主演或参演的影片齐齐上映,一场被报界称做“德菲奈斯狂热”的浪潮浩浩荡荡。
    究竟《虎口脱险》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喜剧,各种各样的笑料层出不穷,影片镜头数量达到1400个,而当时一部普通法国喜剧片的镜头数量仅700个左右,再加上节奏明快的剪辑,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影片的娱乐性、毫无闷场,令观众始终为剧情所吸引。深入地分析,影片的两位主人公都是二战中最普通的法国人,他们仇恨德国侵略者,但是又缺乏足够的勇气加入到抵抗的战线中去。不过在面对考验的时候,斯坦尼斯拉斯和奥古斯丁都表现出了足够的正义感和勇敢,也令他们成为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人物,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下里巴人的油漆匠和阳春白雪的大乐队指挥,本来是毫无关系、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阶层的代表,但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在一次机缘巧合中,或者,更确切的说,在导演乌里的精心安排下,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不同的个性发生种种冲撞,产生各种笑料,最终又因为共同的目标而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成为朋友。从这一点来说,《虎口脱险》也是一部关于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颠沛流离命运的影片。
    《虎口脱险》的价值还体现在它也是乌里、德菲奈斯、布尔维尔三人组合的最后一次合作,当然,在当初拍摄的时候,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一点。1969年,乌里又为布尔维尔拍摄了《大脑》,但他的搭档却是让-保罗·贝尔蒙多。1970年9月23日,布尔维尔因多发性髓瘤去世。1971年,乌里为德菲奈斯拍摄了《疯狂的贵族》,原本为布尔维尔所准备的仆人一角只得由伊夫·蒙当取代。1973年。在为布尔维尔追颁荣誉勋章的大会上,德菲奈斯发表了一篇满怀深情的致词,追忆自己的好友和工作伙伴。10年之后,德菲奈斯也永远的离开了深爱着他的全球影迷。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4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地板
    发表于 2016-2-15 09:16:42 | 只看该作者
    这部电影我看过,他的出色的喜剧风格和导演的才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值得电影人认真的学习和借鉴。因为文化修养和表现方法的差异,我们国内还难以出现这种喜剧色 浓厚的杰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15 19:05:5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自己的文艺工作者们看人家的艺术作品之后,不去学习人家的艺术手法,也不去深入挖掘自身历史的深度,盲目模仿,东施效颦,搞出来的抗战题材的所谓喜剧片手法拙劣,制作粗糙,无异于拿着痒痒挠去捅人们的咯吱窝,逼着人们发笑。这种胁迫式的喜剧手法毫无艺术生命力,简直就是对喜剧艺术的亵渎。相关作品有:追击阿波丸,举起手来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4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
    发表于 2016-3-3 09:28:06 | 只看该作者
    评论的也很专业,推荐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6 16:10 , Processed in 0.08655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