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4|回复: 1

[原创] 闲说春秋:《他们的国.郑国篇.郑桓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3-2-3 19: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5-6-4 20: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闲说春秋:

                                                    《他们的国.郑国篇.郑桓公》

    一.
          所谓水有源,树有根,历史这玩意儿,经历了千朝百代之后,最初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唯一能依靠的也无非是那些典籍的记录而已,纵然现代人很迷恋“穿越术”,还是要知道这种不靠谱的事儿,也就是解一个闷子的消遣罢了。
          既然要扒拉郑国,当然要从他们的第一任君主说起。
          话题有点远,一不留神就扯到西周末年了,简单的说,周天子的天下也不安稳,看过《东周列国志》的朋友们会知道这一切,不赘述。从西周到东周,不仅仅是时间的变化,也是格局的变化。
          西周的第十位君王叫周厉王,他在周天子的王位上坐了37年,这应当算是一个不短的任期,该天子执政最大的特色就两个字:专制。
          他横征暴敛,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任用荣夷为卿士,实行“专利”,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因此招致了贵族和平民的不满。他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压榨,奋起反抗。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任用卫巫监视口出怨言的人,发现就立即杀死,这些引得国内各项矛盾愈来愈尖锐。
          不能不说,这老小子有点本事,就这么个暴君级别的人物,也能坐在周天子的龙椅上坐了37年,不能不叹息:算他狠。
          但是,大凡施虐暴政的君王,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肯定的,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人民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他仓皇而逃,在被人民赶跑了13年之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县)。
          所以要用上面的这段文字扯一个周厉王出来当然是和后面将要说的有关。
         郑国这个国家,最早属于周朝的封地,到了郑桓公这一辈儿,开始立国,而这个郑桓公是周厉王最小的儿子。
          这个郑桓公不仅有一个曾经做过周天子的爹,其后做过周天子的周宣王还是他哥哥,虽然是同父异母,也算是血亲。仅仅是这几个证据,就足以证明,郑桓公出身于“官二代”是无容置疑的。
          正所谓朝里有人好做官,自古到今,哪里有胳膊肘朝外拐的?哥哥是当朝天子,兄弟当然跟着沾光。

    二.
          周宣王在位的第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806年,他给了自己兄弟姬友一块封地,这个姬友不是别人,正是郑桓公的本姓名氏。
          天子封地天经地义,更何况是自己的兄弟。
          要说这个郑桓公也不是泛泛之辈,当初老兄宣王给他这块封地的时候,这块地的名字叫“郑”,具体的坐标位置应当是在今天的陕西华县这一带。
          其实,天子分封的背后,当然蕴含着非常玄妙的东西,正所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声,就算是兄弟,就算是老子和儿子这事儿也都是中国历代君王所忌讳的,比较平和的处理方式是,找一块地方给你,你在哪里说了算,离我远一点,对我也就少了一份儿威胁。所以,封地的背后,其实是包含着赏赐者很深的心机在其中的。
          要说这个“郑”地也是一个好地方,它位于秦岭东部、关中平原南部、渭河南岸,土地也算肥沃,物产也算富足,把这样一个不错的地方给了自家兄弟,兄弟满意,自己也省心,也算一举多得是吧?
          姬友同学也是一个明白人,知道老兄给自己这么一个地方,虽然有打发出门的意思,起码也算没亏待自己,所以,他欣然接受,然后欣然而去。他当时把自己的行政首府设在一个叫“棫林”的地方,也就是“咸林”,这个地名如今在陕西华县依旧可循,棫林,指棫木林,棫是一种树木,作为地名,应当是当地棫树成林。至于“棫林“演变成”咸林“的原因,可能是传写而误,或者求简所致。
          地方不大,但是,姬友同学雄心不小,而且也是有两把刷子的,把自己治下的这块封地治理的井井有条,风生水起,老百姓的口碑很好。这世界的事情都是这样,基础很重要,人家姬友知道兄长宣王封地的原因和考虑,也没有给兄长添乱,而是听命行事,在“郑”这个地方干出了属于人家自己的一份事业。
          毕竟这事儿都好几千年了,人家姬友同学是如何励精图治的,又是推行了什么样的仁政,真的不太可考,唯一能知道的就是,他把“郑地”治理井井有条,百姓满意,赞不绝口。其实纵观中国历史,一脉相承的东西就是,如果百姓们遇到了一个好的君王,他们是甘于在君王的治下“安居乐业”的。这也是中国数千年农耕社会不变的路数,以至于后来人们提起的“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这么一种生活状态和境界就可以让百姓满足。
          而一旦满足了的百姓,哪里会扯着竿子造反,那不是吃饱了撑的么?所以,你仔细品味“吾皇万岁,万万岁!”这几个字后面其实饱含着巨大的死忠和臣服,也饱含着一种被奴役者传承而来的那种心安理得。
          姬友在郑地让百姓过上舒服的日子,百姓会不拥护这样的地方领导人么?显然不会,因为一直以来不是有首歌这样唱么:  
         天地之间有杆秤,老百姓就是那秤盘的星……

    三.
         好日子未免天天过,公元前781年,周宣王死了,有说是病死的,也有说是被杀死的,鉴于本文不是说他的事情,在此一笔带过吧,总之他是死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是周朝这样掌管着许多分封地,诸侯国的大国。所以,周幽王同学顶着一个封号晃晃悠悠就来了,周幽王的本命叫姬宫涅。
          他是周宣王的儿子,符合周朝传承的法则,从老子手里接过了周朝的江山衣钵。
          虽然说他爹周宣王治国也颇受诟病,但至少还是能把周朝治理下去。这个周幽王不然,严格的用今天的眼光说,这就是一个花花公子,一个浪荡混子,这么一个玩意儿,你想他会把周朝带向何方还用问么?
          他贪婪腐败,不问政事,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制统治,引起国人强烈不满。又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宗周。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看到没?这老小子好事儿没干多少,却实实在在的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也算“经典”的故事,“烽火戏诸侯”。
          当时身居郑地的姬友,看着这个不争气的侄子说实话也是毫无办法,毕竟人家是天子,而也不能把周幽王说的一无四处,他在任的时候,也没忘了自己的这个在郑地的叔叔姬友,封了叔叔姬友为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
          人啊,都有自己的算计,看着一意孤行自己的侄子周幽王把周朝搞得朝着一锅粥的方向发展,姬友心里也犯嘀咕啊:我咋瞅着这小子要把周朝带到水沟里呢?算了,我还是自己给自己安排一条路吧。
          这天,他把掌管王室书籍的太史伯请到府上,问:“老大夫见多识广,侍奉过好几位天子,依您看这周室的江山还长得了吗?”太史伯长叹一声:“当今天子残害忠良,宠信小人,周室恐有累卵之险!”姬友点点头,又问:“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老大夫您为我筹划,怎样才能躲过这场灾祸呢?”
          太史伯沉吟片刻,说:“司徒不如趁早离开这是非之地,找一个安身之所。”郑桓公忙问:“老大夫您看到哪里去比较合适呢?”太史伯说:“依我看,只有洛阳东面,黄河和济河的南面可以居住。这个地方,临近虢国(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和郐国(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这两国国君都是贪财好利之辈,百姓们不归附他们。您身为朝廷司徒,又是天子叔父,朝野上下都很爱戴您,只要您张口向他们借地,他们不敢不给。日子一长,虢郐两国的百姓都会成为您的子民啊!”
          这个太史伯真的是一个明白人,他知道周朝气数已尽,该有自己的打算,在听了太史伯的话之后,姬友还是有一些担心,他接着说出了自己的疑虑:“虢郐之地,地面平缓,是四战之地,子孙恐怕不易安身,到江南一带怎么样?”
          太史伯说:“以往祝融曾经作帝喾高辛氏的火正之官,功劳很大,然而他的子孙在周代都没有很兴盛的部族,只有楚国还有兴起的可能。周衰,楚必兴;楚国兴起,对你不利。”
         姬友说:“那么我到西方怎么样?”太史伯说:“那一带的人贪财好利,性好争斗,不能久居。”
         姬友又问:“周代衰落,哪国又将兴起呢?”太史伯说:“可能会是齐国、秦国、晋国、楚国吧?齐国姜姓,
         是太公望的后裔,太公望曾经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秦国,是伯翳的后裔,伯翳曾辅佐舜帝怀柔百物;楚国的先辈祝融曾创下盖世功勋。而唐叔虞到晋地,地势险奇雄壮,又治理得井井有条,也肯定会兴盛。”
         姬友服了:“老大夫对天下大事真是了若指掌呀!”就暗地开始筹划东迁事宜。

    四.
          周幽王九年(公元前773年),姬友派长子掘突带上丰厚的礼物向虢郐二君借地。姬友是当朝司徒,天子的亲叔父,位高权重,哪敢得罪!
         名义上是“借”,说白了就是要,但是人家做的客气啊,措辞也温柔,还有那么多贵重礼品。一看礼品丰厚图,好处多多,两君一合计,各献五座城池:鄢、补、历、华、丹、田柔、蔽、苑、函、依。姬友闻讯大喜,这样,姬友便有了立国的基础。不久,就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东迁。根据太史伯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
          郑国就这么来了。
         从最初的封地,到建国,姬友终于从一个封侯,堂而皇之的成为一个诸侯国。此刻的姬友不叫姬友,人家有了一个新名头,叫郑桓公,人家也不仅仅是周朝的司徒,更是一国之君,这是他创立的国,这是他的国,也是他子孙后代的依靠,或发扬光大,或乌烟瘴气,那都是后面发生的事情了。
          当然,凡事儿也不能较真和扯淡,人家姬友创建郑国是不是举行了“开国大典”,姬友郑桓公先生是不是站在郑国的城楼子上,对下面乌洋乌洋的子民,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宣布:郑国今天诞生啦,郑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啦,那我不知道,不能瞎掰是吧?!
          我讲述的只是一种历史的脉络,你不管它是否清晰,还是有多少深深的迷雾,我都试图理顺这个脉络,尽可能的让它清晰。
          我想在创立了郑国的那个夜晚,郑桓公姬友先生一定是悲喜交加,悲的是西周王朝在他侄子的胡作非为之下,风雨飘摇,喜得是,自己总算为儿孙后代找了一方能安身立命的土地,可以避开摇摇欲坠的西周王朝崩塌带来的连锁危险。
          尽管创立了郑国,算是一己私心,但是,姬友这个人还是一个够意思的人。或许是他兄长宣王临挂的时候给他有所交代,让他一定要辅佐好周幽王,他这个不争气的侄子,他依然谨记兄长的嘱托,还继续为周室天下尽其所能。

    五.
          历史注定是一道谁都躲不过的悖论,姬友心里明白,昏庸无道的周幽王,这个玩法把西周天下玩死是早晚的事情,但是,他忠君,他觉得自己应当和周幽王同生死共命运。这大概是属于思想觉悟问题了。
          公元前771年,西周风云骤变,被周幽王废绌的申侯以及太子宜臼,闻听周幽王还要继续追杀,于是愤而反击,申侯联合缯(今山东枣庄东)和犬戎军队大举进攻西周都城(丰、镐两京,今西安西),幽王急命点燃烽火,这之前被烽火戏弄的诸侯,哪里知道这次是真的,结果诸侯一个也不来救。周王室卫队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幽王携褒姒及太子伯服仓皇出逃,终被犬戎军队追上。幽王及太子伯服被杀死于骊山脚下,在逃难的人群里,司徒姬友不离不弃,为了保护周幽王,战死疆场,就此西周亡。
         活着有一个好的口碑,死了依然保留了一个好的名头:忠君。在今天的陕西华县依然有一座郑桓公墓,是在铭记一个好人?好臣?还是好的开国元勋呢?
          是,又不是!
          所以,郑姓的人们,要知道,姬友或者姬姓,乃是郑姓由来或者始祖之一。
          从公元前806年接受封赐,到公元前771年以身殉西周,姬友郑桓公腾挪了35年,他把一块封地变成了一个国家,对郑国来说,可谓开国元勋,功勋卓著且不朽。虽然在他身后,这个郑国在历史上延宕了411年,经历了二十四代君王之后终于灭亡,但,历史毕竟是历史,你真的抹不掉它曾经的痕迹。
         其实,历史再远只要你拂去岁月的灰尘,你依然能感受到它的鲜活,所以,可以这样说,《他们的国》可以让我充满着兴趣和话题的写下去。

      留诗回望:

      谋划大业筹立国,殚精竭虑终为何?
          姬友深虑千秋事,徒看幽王戏烽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9-11-26 08: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老师佳作,遥祝冬琪,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16 13:56 , Processed in 0.08514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