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寻中国文化的魂灵——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述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15 15:4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12:5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font=新宋体][b][color=#0000ff][size=6]            追寻中国文化的魂灵
    [/size]             [size=5]——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述评[/size][/color][/b][size=5] [/size][/font]
    [font=新宋体]                                               [b] 包 岩 [/b][/font]
    [font=新宋体][b]                                        《光明日报》[/b][/font]
    [font=新宋体][b]                                    2013年07月02日14 版[/b][/font]
    [align=left][font=新宋体]      [size=4][color=blue][b]语言文字、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特质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识别符号。五千年来,由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创作并传承下来的那些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古典诗词,带给当代人的不仅仅是一种美轮美奂的文学形式,更重要的是,她所承载的内容,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魂灵。[/b][/color][/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4][color=blue][b]    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诗意表达和对诗意生活的崇尚,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魂灵,它是民族薪火相传的内生动力。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血脉。没有诗词见证的历史是苍白的历史,失去诗词佐证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b][/color][/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4][color=blue][b]    近日,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报道了一则“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的新闻。这是一次由中华书局发起,由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华书局、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移动协办的诗词创作大赛。这次大赛主要通过手机短信、 信、飞信以及网络等途径征集原创诗词作品,并通过电视、报纸、期刊、图书、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全媒体形式对大赛进行全程播报,还辅以研讨会、晚会、摄影大赛、吟诵大赛、青少年分赛等活动,力求构建与打通全民参与、全媒体参与的综合立体传播通道,开创了一条传播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之路。[/b][/color][/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4][color=blue][b]    就在人们怀疑身边到底还有多少人在写诗的时候,“诗词中国”大赛官方网站统计出来的几个数据着实令人惊喜。大赛于去年9月28日正式启动,于今年1月底结束投稿。截至3月28日,参与活动的总客户数达到2160.02万人,短信覆盖的总客户数达4367.1万人,累计短信参与总量达1.29亿人次。也就是说,在大赛期间平均每天有近24万人在参与这项原创古典诗词的传播活动,这在中国的诗歌传播史上不能不说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文化盛事。大赛展出的很多作品真情流露,生动有趣。这些作品,是百姓的诗,反映了时代声音和百姓心声,十分贴近生活。[/b][/color][/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4][color=blue][b]    这说明,中国古典诗词土壤丰厚,民间诗人众多。愿意赏诗、写诗的人群更是数以千万计。这表明,诗意的生活是这样为人们所渴望而又如此难得。只要有人积极引发,有人来组织,就会唤醒民间的诗意,激发大众参与诗词写作的热情。这样积极向上的民间文化活动,不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么?不正是致力于中华文化复兴的民间意愿么?不正是对正能量的传递么?[/b][/color][/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4][color=blue][b]    值得欣慰的是,这次大赛的策划组织者从一开始就没想把它办成一次曲高和寡的文人雅集,而是办成一场百姓愿意参与的文化狂欢。策划这场大赛的初衷应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是,这并不等于期待今人对唐诗宋词进行革新或者超越,也不是仅仅进行模仿,实现各种“有形的”复兴,而是期待一种精神的复兴,是对这个民族“诗兴”的小心呵护,是对民间“诗情”的大声呼唤,是对老百姓精神生活的体贴和观照。希望依仗这次大赛,人们能够生发一种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并期望在当下也可以过上这种堪称奢侈的精神生活。[/b][/color][/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4][color=blue][b]    这绝不是一个梦。[/b][/color][/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4][color=blue][b]    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诗意的民族。回望历史,在中国文学浩浩汤汤的大河之中,诗歌是一路奔腾不息的主流。诗歌诞生于拙朴自然的田间村野,自由而高贵地进出过皇家庭院,也融入了清远俊逸的文人风骨。《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中国的诗歌,在数千年的时间长河和数万顷的空间旷野里腾挪跌宕,绕山过水,奔流宛转,生生不息,直至浸润了大江南北的每一寸土地,浸润了历朝历代每一位多思多情的才子佳人。[/b][/color][/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4][color=blue][b]    关注现实,亘古而来的诗意依然在每个人的内心流淌。也许生活让人变得浮躁且物化,诗意已然退避到大众的潜意识之下,深藏不露,但实际上民间的诗兴,是暗流涌动、呼之欲出的。抬眼一轮明月,总能让人感叹韶华易逝,问今夕何夕;月下堆烟杨柳,总是让人诉不尽相思绵绵,所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因而,“在水一方”、“月上西楼”,人们不知翻唱了多少回,经典被一次次演绎成流行;“人生若只如初见”、“相见时难别亦难”,那爱而不得的哀婉历经千年不变,至今仍让人心动。这个时代,有多少孩子是在吟唱唐诗中咿呀学语,又有多少青春男女,将一腔痴愁托付给缠绵悱恻的宋词,在令人击节的音韵之中回旋往复。中国人从未远离诗歌。[/b][/color][/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4][color=blue][b]    放眼未来,谁理解了这个民族的诗意,谁就会成为中国真正的主人。诗歌,站在中国文学的源头,也站在中国文化的制高点上。正因为这样,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复兴过程,也必然伴随着中华民族诗意的唤醒过程。实现中国文化复兴的关键,就是要找到中国文化的魂灵。而诗歌,必将是一束明亮的火把,引领国人去追寻中国文化的魂灵。[/b][/color][/size][/font]
    [/align]

    [b][url] http://www.138295.com [size=6][color=Red] | | 3 |  3注| [/color][color=Blue] : 3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4 03:18 , Processed in 0.0749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