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香词谱 (31-40)雨梦词谱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1-23 07:19
  • 签到天数: 330 天

    [LV.8]以坛为家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06:3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4-9-5 15:14 编辑

    白香词谱 (31-40)雨梦词谱版
    清.舒梦兰
    目 次
    三一 洞仙歌 苏轼
    三二 蝶恋花 苏轼
    三三 水调歌头 苏轼
    三四 清平乐 黄庭坚
    三五 画堂春 黄庭坚
    三六 蓦山溪 黄庭坚
    三七 忆王孙 秦观
    三八 如梦令 秦观
    三九 桃源忆故人 秦观
    四十 鹊桥仙 秦观
    ...

    图标说明:
    1.■为仄,◆为本仄可平,●为押仄韵或协韵,▲转押另部仄韵,◎迭仄韵。
    2.□为平,◇为本平可仄,○为押平韵或协韵,△转押另部平韵,⊙迭平韵。
    ...

    三一、洞仙歌.夏夜 苏轼
    〔题考〕 【花庵词选】:“公自序云:‘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调者,独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墨庄漫录】云:“顷见一诗话,全载孟蜀主一诗:‘冰肌玉骨清无汗......。’云:‘东坡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又邂逅处景色暗相似,故檃括稍协律,以赠之也。’据此乃诗耳,而东坡自序,乃云是﹝洞仙歌令﹞,盖公以此叙自晦耳。﹝洞仙歌﹞腔出近世,五代及国初皆末之有也。”观此,本调创始,或即自东坡。原有一“令”字,后又名﹝羽仙歌﹞。
    〔作法〕 本调八十三字,首句四字句,不用韵。次句五字起韵,句法上一下四。第三句七字,第一字平仄不拘,下三字必作仄平仄,乃定格也。第四句九字,应作上五下四,今此调作上三下六,实非正格。东坡词,每不为成格所拘,即此类也。学者止作上五下四填可也。第五句亦九字,句法上三下六,唯于第三字略豆;【词律】径作句,转失一气呵成之义矣。下六字,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字若用仄,则第五字须用平,方得相称。后阕换头。首句五字,不协韵,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二句四字,实即下七字句之豆。第三句七字,与前阕第三句同,宜拗。第四句五字。仄起平收,实亦下句之豆,句法且与第二句同。第五句四字。第六句七字,句法上三下四。第七句八字,实系仄起平收之七言拗句,上冠一豆“但”字耳。结句九字,上五下四,语气须连贯到底,故上五字亦可作豆。
    冰肌玉骨,
    ◇□◆■
    自  清凉无汗。
    ■  □□◇▲
    水殿风来暗香满。
    ◆■□□■□▲
    绣帘开,
    ■□□
    一点明月窥人,
    ■■◇■□□
    人未寝、
    □■■
    欹枕钗横鬓乱。
    ◆■◇□◆▲

    起来携素手,
    ◇□□■■
    庭户无声,
    ◆■□□
    时见疏星渡河汉。
    ◆■□□■□▲
    .
    试问夜如何,
    ◆■■□□
    夜已三更,
    ◆■□□
    金波淡,
    □◇■
    玉绳低转。
    ◇□◇▲
    但  屈指西风几时来,
    ■  ■■□□■□□
    又  不道流年,
    ■  ◆■□□
    暗中偷换。
    ■□□▲
    ...



    三二、蝶恋花.春景 苏轼

    〔题考〕毛先舒云:“﹝蝶恋花﹞,商调曲也;采梁 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其词始于宋。司马槱在洛下,昼梦美姝牵帷歌:‘妾本钱塘江上住’五句,询其曲,名﹝黄金缕﹞。槱后赴钱塘幕官,为秦少章言之,少章续其后段。槱复梦美姝每夕同寝;同寀云:‘公廨后有苏小小墓,得毋妖乎?’不逾岁,槱病死。故此调又名﹝黄金缕﹞。此调除﹝黄金缕﹞外,又有﹝一箩金﹞、﹝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廉﹞、﹝鱼水同欢﹞、﹝明月生南浦﹞等名。”
    〔作法〕本调六十字,为仄韵七绝两首相合而成,特于第二句加两字为冠,而于第三句亦用韵耳。首句与﹝临江仙﹞同,次句上四下五,协仄韵,第一、第五字可平。第三句同第一句。末句平起协仄韵,又与﹝踏莎行﹞末句同。后阕全同前阕。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
    ◆■□□
    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
    ◇□◆■□□▲
    .

    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
    ◆■□□
    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



    三三、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题考〕 【隋唐嘉话】:“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脞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明皇杂录】:“禄山犯阙,议欲迁幸,帝置酒楼上,命作乐,有进﹝水调歌﹞者,上问谁为此曲,曰李峤,上曰,真才子也。”【南唐近事】:“元宗尝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词﹞进酒,花飞惟唱‘南朝天子好风流’一句。”白乐天听﹝水调﹞词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但有因。”【碧鸡漫志】:“﹝水调歌﹞,【理道要诀】所载唐乐曲,南吕宫,时号﹝水调﹞;世以今﹝水调歌﹞为炀帝自制,今曲乃宫中吕调。”综观以上诸说,本调创始隋唐间,为五言曲调。嬗至五代,乃有七字句。入宋,始演变新腔,而成今调。当时最为通行,词人填者极多。吴梦窗名曰﹝江南好﹞,姜白石名曰﹝花犯念奴﹞,后遂句为本调异名。至所谓“歌头”者,乃首章之一解也。(见【海录碎事】)
    〔作法〕 本调九十四字,重在拗句。首句五字,下三字为仄平仄,定格也。次句五字,为通常之五言句。此两句各惟第一字平仄不拘,余无可勉强。第三句十一字,句法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均可;此词则作上六下五,第一三七字俱平仄不拘。【词律】于第六字亦注可平,殊不尽然。盖惟作上四下七句法,第六字间或可平,而上六下五之句法,则万无作平之理也。第四句六字不用韵。第五句亦六字,有时可与上句对偶;而第五字平仄均不拘。第六句五字,与第二句同。第七八句亦均五字,与首、次两句相同。后阕换头。起首为三字三句,与﹝相见欢﹞后阕起首三句同。【词律】注第一句三字平仄不拘,第二句上两字亦可平可仄,殊非是。且第三句定须作仄平平,盖此调烦协韵之句,尾三字皆作仄平平,乃定格也。第四句以下与前半阕完全相同。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  ◆■■□○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
    .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不应有恨,
    ◇□◆■
    何事偏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



    三四、清平乐.晚春 黄庭坚

    〔题考〕 【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上乘照夜白游赏,宣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上命梨园子弟,约格调,抚丝竹,促龟年歌,太真妃笑领歌意甚厚。”张君房【脞说】指此为﹝清平乐﹞曲。【碧鸡漫志】:“明皇宣白进﹝清平调词﹞,乃是令白于﹝清平调﹞中制词。盖古乐曲声调高下,合为三调,曰:清调、平调、侧调。此谓三调中,明皇止令就择上两调,偶不乐侧调故也。况白词七字绝句,与今﹝清平乐﹞曲不类。后人不深考,妄指此三绝句耳。此曲在越调,唐至今盛行。”万氏【词律】注此调,亦云:“与﹝清平调﹞无涉。”是﹝清平乐﹞虽系唐词,顾与﹝清平调﹞毫不相干。【图谱】改名﹝忆萝月﹞,或亦因此。
    〔作法〕 本调四十六字。凡两用韵,前半协仄,后半协平。第一句四字,仄句,起韵,第三字可仄。次句五字,与﹝卜算子﹞第二句同。第三句七字,仄起仄协,第一、三、五字平仄不拘,亦有于第六字作平者,则第五字必须作仄,乃成拗句。如清莲本词“玉帐鸳鸯喷兰麝”即是,顾非初学所宜。第四句六字,第一、三、五字平仄虽可不拘,但第五字作仄,则第三字必须作平,所当注意耳。后半换协平韵。首次二句俱六字,用韵。各句第一、三字平仄可不拘。第三句与前半第四句同。末句与后半第二句同。
    春归何处,
    □□◇▲
    寂寞无行路。
    ◆■□□▲
    若有人知春去处,
    ◆■◇□□◆▲
    唤取归来同住。
    ◆■◇□◇▲
    .

    春无踪迹谁知,
    ◇□◆■□
    除非问取黄鹂。
    ◇□◆■□○
    百啭无人能解,
    ◆■◇□◇■
    因风飞过蔷薇。
    ◇□◆■□○
    ...



    三五、画堂春.本意 黄庭坚

    〔题考〕 白居易【三月三日诗】:“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即所谓“画堂春”也。至薛能【赠韦氏歌】:“一曲新声惨画堂,可能心事忆周郎。”则似“画堂”已成曲调矣。唐时凡豪贵之家、雕华之室,都曰画堂,诗文中所见极多,彼时因取以为曲调名也。

    〔作法〕 本调四十七字。首句七字,与﹝阮郎归﹞第一句同。第二句六字,与﹝清平乐﹞后阕第二句同。第三句同本阕第一句。第四句四字,为仄仄平平,协平韵,第一字亦可作平。后半同前半。惟换头作对句而不用韵,且第一三五字可以平仄不拘,此其稍异耳。
    东风吹柳日初长,
    ◇□◆■■□○
    雨余芳草斜阳。
    ◇□◆■□○
    杏花零落燕泥香,
    ◇□◆■■□○
    睡损红妆。
    ◆■□○
    .

    宝篆烟销龙凤,
    ◆■◇□◇■
    画屏云锁潇湘。
    ◇□◆■□○
    夜寒微透薄罗裳,
    ◇□◆■■□○
    无限思量。
    ◆■□○
    ...


    三六、蓦山溪.别意 黄庭坚

    〔题考〕 本调一名﹝上阳春﹞。按上阳为唐代宫名,【唐书 地理志】:“东都上阳宫,在禁苑之东,东接皇城之西南隅,上元中置,高宗常居以听政。”至武后时,兴修益广。迨天宝后。始渐废圮。是本调﹝上阳春﹞之名,当出自禁中,时在开天以前;至何以演为﹝蓦山溪﹞则不可考矣。

    〔作法〕 本调八十二字。首句四字,平起仄收。次句五字仄起仄收。第三句五字,仄起平收。以上所有第一字均平仄不拘。第四句七字,上三下四,上三字平仄不拘,然以音节而论,则以用仄平平为佳。第五句四字。第六句五字,亦可五六两句合为九字句,故语气首须连贯,而无须用韵。第七、八两句则为三字句,皆协仄韵。此调作家凡前后阕首句不起韵者,则此两句及后半阕同位置之两句多不协韵,而平仄且各参差。如张元干易祓等所填本调,即其例也。为首句起韵,则三字句亦须协仄,自以本词为正轨。至第九句五字,则与﹝苏幕遮﹞结句同。后阕概与前阕无异。
    鸳鸯翡翠,
    ◇□◆■
    小小思珍偶。
    ◆■□□▲
    眉黛歛秋波,
    ◆■■□□
    尽湖南,
    ■◇◇
    山明水秀。
    □□◆▲
    娉娉袅袅,
    ◇□◇■
    恰近十三余,
    ◆■■□□
    春未透,
    □◆▲
    花枝瘦,
    □◇▲
    正是愁时候。
    ◆■□□▲

    寻芳载酒,
    ◇□◆■
    肯落他人后。
    ◆■□□▲
    .
    只恐远归来,
    ◆■■□□
    绿成阴,
    ■◇◇
    青梅如豆。
    □□◆▲
    心期得处,
    ◇□◆■
    每自不由人,
    ◆■■□□
    长亭柳,
    □◇▲
    君知否,
    □◇▲
    千里犹回首。
    ◆■□□▲
    ...



    三七、忆王孙.春闺 秦观

    〔题考〕 【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刘安【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以久留。”后诗人多用“王孙”、“芳草”为感景怀人之词。杜甫诗:“短畦带碧草,怅望思王孙。”已隐有“忆念王孙”之意矣。考【北里志】天水光远题【杨莱儿室】诗,有“萋萋芳草忆王孙”句,则本词全用其句,调名或即始此。徽宗北狩时,谢克家作﹝忆君王﹞词,即其调也。见毛先舒【词学全书】。又本调一名﹝豆叶黄﹞,一名﹝阑干万里心﹞。【绣余吟谱】云:“改用仄韵后,增一叠,即﹝渔家傲﹞也。”

    【作法】 本调三十一字。首、次二句,即平起之七言诗句。第三句与第二句同。第四句为三字句,平仄不可移易;尤以第一字用去声为谐音律。末句亦为七言诗句,与第二、三句相同。本调第二、三、五句之第五字平仄虽可移易,实惟作平音节乃始婉妙。本词第三句“不”字入声本可作平,学者当知所法。
    萋萋芳草忆王孙,
    ◇□◆■■□○
    柳外楼高空断魂。
    ◆■□□◇■○
    杜宇声声不忍闻。
    ◆■□□◆■○
    欲黄昏,
    ■□○
    雨打梨花深闭门。
    ◆■□□◆■○
    ...


    三八、如梦令.春景 秦观

    〔题考〕 后唐 庄宗自度曲,词云:“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乐府遂曲“如梦”二字名曲。或云:“庄宗修内苑,掘土有绣花碧色,中得断碑,载此词。”此调复加一叠者,名﹝如意令﹞,盖唐武氏有﹝如意曲﹞词名两袭之。(见毛氏【词学全书】)考后唐庄宗制此词时,本名﹝忆仙姿﹞,或谓苏轼以其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而改为﹝如梦令﹞,是此调始于五代,已无可疑,惟调名﹝如梦令﹞,或创于宋,未可知耳。此外本调复名﹝晏桃源﹞,更名﹝比梅﹞。

    〔作法〕 本调三十三字。通体以六言句为主。第一、二句第一字平仄可以通用,第三字以用仄声为佳,第五字则以用平为宜。本词“绿”字,盖以入声作平声也。且此二句例用对偶,故于平仄尤不宜假借,最好以一三五字平仄相对,则更工矣。第三句为仄起平收之五言句,不用韵。第四句及末句,与第一、二句相同;惟第三字宜用仄声,第一字宜用平声耳。第五、六为两字叠句,协韵;通篇扼要之句,最宜注意。

    莺嘴啄花红溜,
    ◆■◇□□▲
    燕尾剪波绿皱。
    ◆■◇□◇▲
    指冷玉笙寒,
    ◆■■□□
    吹彻小梅春透。
    ◆■◇□□▲
    依旧,
    □▲
    依旧,
    □◎
    人与绿杨俱瘦。
    ◇■■□□▲
    ...



    三九、桃源忆故人.冬景 秦观

    〔题考〕 古代相传之桃源有二:一为汉 永平中刘晨、阮肇遇仙处,在浙江天台,见王立程【天台山记】。另一为晋太元中,武陵渔人所发现,在湖南常德 桃源县,见陶潜【桃花源记】,然其为理想中之仙境之则一。古人因地怀人,心焉向往,形诸篇什;如陈子良诗:“一返桃源路,别后再难逢。”杜甫诗:“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王维诗:“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均属忆念桃源仙境,怀人感事之作。本调调名于此昉焉。亦作﹝虞美人影﹞,与﹝虞美人﹞本调无涉也。

    〔作法〕 本调四十八字。第一句与﹝菩萨蛮﹞首句同。第二句六字,为平仄平平平仄,而一、三两字平仄可不拘。第三句全同第二句。第四句五字,为仄起仄协之五言句,第一字亦不拘平仄。后半阕与前半阕同。本调通篇逐句用韵。
    玉楼深锁多情种,
    ◇□◆■□□▲
    清夜悠悠谁共。
    ◆■◇□□▲
    羞见枕衾鸳凤,
    ◆■◇□□▲
    闷则和衣拥。
    ◆■□□▲
    .

    无端画角严城动,
    ◇□◆■□□▲
    惊破一番新梦。
    ◆■◇□□▲
    窗外月华霜重,
    ◆■◇□□▲
    听彻梅花弄。
    ◆■□□▲
    ...



    四十、鹊桥仙.七夕 秦观

    〔题考〕 古时关于“鹊桥”之神话,以【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为最早。(见【岁华记丽】)至唐时,民间传说更为普遍,诗人每多咏入篇什。如李白【拟古】:“银河非鹊桥,非时将安适。”李洞诗:“若能携手随仙令,皎皎银河度鹊桥。”本调调名,随于此际产生。清毛先舒【词学全书】云:“﹝鹊桥仙﹞取填河事,盖见于﹝鸿烈解﹞。”查今本【淮南】固未见有鹊桥事也。

    〔作法〕 本调五十六字。手二句为四字对句,第一字平仄不拘。惟首句第三字虽可作平,然必须次句第三字作仄方为合宜。第三句六字起韵,第一、三、五字平仄不拘。第四句惟七言句平起平收不用韵。第五句上三下四,于“却”字分豆,而第二第六两字可平可仄。后阕概与前阕相同。
    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度。
    ◆■◇□◇▲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
    ■◇■
    人间无数。
    □□◆▲
    .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
    ◆■◇□◇▲
    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
    ■◇■
    朝朝暮暮。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5 12:44 , Processed in 0.0974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