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甲午殇思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15 15:4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0:27: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align=left][align=center][b][size=7][font=宋体][color=#0000ff]甲午殇思[/color][/font][/size][/b][/align][/align][align=left][align=center][b] [font=宋体][size=5][color=#8b0000]戴逸、张海鹏等名家撰文反思甲午[/color][/size][/font][/b][/align][/align][align=left][align=center][b]澎湃新闻记者[/b][b]于淑娟[/b][/align][/align][align=left][align=center][b][font=宋体][size=4][color=#000000]2014-07-17[/color][/size][/font][/b][/align][/align][align=left][b][font=宋体][size=4][color=#000000]
    [/color][/size][/font][/b][/align]
    [align=center][b] [/b][/align]
    [align=left][b]                [size=3]                             [font=宋体] 28[/font][/size][/b][b][font=宋体][size=3]位将校级作者的文章汇集成《甲午殇思》一书,引起广泛反响。[/size][/font][/b][/align][align=left][b][size=3]
    [/size][/b][/align][align=left][b][size=3]
    [/size][/b][/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参考消息报社联合新华社解放军分社邀请军方高层将领撰稿,推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文章,从2014年3月3日至4月11日在《参考消息》连载。随后,28位将校级作者的文章汇集成《甲午殇思》一书,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引起广泛反响。
        继此之后,参考消息报社、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又联合中国史学会,自6月23日起,在《参考消息》特稿版面连续刊发“学术名家的甲午镜鉴”系列文章,期望从“更广阔的视角和更深入的背景审视甲午战争对当今中国的警示意义”。作者阵容堪称豪华,显然是精心策划的,前三篇文章分别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撰写,其后是北大、清华、社科院近代史所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日本的专家,如日本山口大学副校长纐缬厚、日本冈山大学教授姜克实,还有旅美学者翁万戈等。
        这个系列由清史权威戴逸教授打头阵,文章题为《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从中国、日本以及世界格局讨论甲午战争的意义:甲午战争所影响的不仅是中日双方,它对战后东亚格局、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寅研究员的《甲午战争:日本国策第一仗》,则专注于讨论日本如何从背负不平等条约的被压迫被掠夺者,通过武力扩张,策划并赢得甲午战争,最终转变为压迫者和掠夺者。甲午战后,日本完成身份的转变,跻身帝国主义列强之列,在经济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但在此过程中,日本与其他列强产生利益摩擦,接连参与日俄战争、一战,发动侵华战争,成为二战法西斯轴心国。
        张海鹏研究员的《甲午战争与中日关系——对甲午战争120周年的反思与检讨》,综合120年来各方人士的研究、解读,总结、分析了战争结果的必然性,文末他提出,中日关系需要以史为鉴,中国要牢记甲午惨败教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日本何以能胜?诸多学者都提及日本在战前的准备工作,7月11日刊发的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戚俊杰的《日本为甲午一战精心准备26年》一文,从思想控制、外交折冲、扩军备战、侵略方案等方面比较细致地梳理了战前日本的历史状况。
        回顾历史,反思战争,日本人如何看甲午,尤其值得关注。7月15日,《参考消息》发表了旅日学者姜克实教授《日本人如何看待甲午战争》一文。他向读者介绍了当下日本战争教育现状:在日本,中小学历史回避甲午,大多数日本人的战争史观基本有三种:“悲惨的战争观”、“值得自豪、骄傲的战争观”、“不自觉、不知道的战争史观”,这是支离破碎、自相矛盾的三种认识。与此文关注的问题紧密相关的是次日(7月16日)刊发的人民大学清史所副教授曹雯的《日本教科书中的甲午战争》,文中列数了8个版本的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其中5个版本呈中性状态,2个呈右翼倾向或公开标榜右翼主张,只有日本书籍出版社版本是唯一具有左翼性质的教科书,但在日本使用率很低。
        7月17日,新加坡旅华学者卓南生发表《日本对外扩张与舆论诱导——辨析日人“日清战争”观背后的逻辑思维》,从亚洲国家角度思考,文章指出:人们在回顾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时,不能仅仅着眼于明治维新政府与清政府谁“强”谁“弱”或者过于热衷比较双方“近代化”与“非近代化”的差距。亚洲国家还得同时留意日本百年来对外战略基本思维的变与不变,并作好应对方策。
        这一系列还将持续一周左右,澎湃新闻会继续关注。
        附:“学术名家的甲午镜鉴”系列已发文章目录:
        1. 6月23日 《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戴逸
        2. 6月24日 《甲午战争:日本国策第一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武寅
        3. 6月25日《甲午战争与中日关系——对甲午战争120周年的反思与检讨》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
        4. 6月26日《从日本对华观的演变看甲午战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王晓秋
        5. 6月27日《安倍对华政策似在步伊藤博文后尘》,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刘江永
        6. 6月30日《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
        7. 7月1日《李鸿章该为甲午惨败负多大责任?》,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翁飞
        8. 7月2日《“主战”与“主和”是甲午战争伪问题》,旅美学者 翁万戈
        9. 7月3日《面海而兴,背海而亡——甲午海战失败原因谈》,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 陈悦
        10. 7月4日《北洋海军败于经费不足?》,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学者 姜鸣
        11. 7月7日《从甲午惨败到抗战胜利的历史透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 沈强
        12. 7月8日《从甲午之耻到南京之痛——对中华民族苦难史的文化解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 朱成山
        13. 7月9日《永矢不忘日军旅顺大屠杀》,大连民族学院原副院长 关捷
        14. 7月10日《西方人士目睹的日军甲午暴行》,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党委书记 周溯源
        15. 7月11日《日本为甲午精心准备26年》,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 戚俊杰
        16. 7月14日《日清战争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日本山口大学副校长 纐缬厚
        17. 7月15日《日本人如何看待甲午战争》,日本冈山大学教授 姜克实
        18. 7月16日《日本教科书中的甲午战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曹雯
        19. 7月17日《日本对外扩张与舆论诱导——辨析日人“日清战争”观背后的逻辑思维》,新加坡旅华学者、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卓南生

    [b][url] http://www.138109.com [size=6][color=Red] | | ь |  ь注| [/color][color=Blue] : ь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15 15:4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19 12:45:03 | 只看该作者
    [i=s] 本帖最后由 章关培(劳燕) 于 2014-7-19 12:49 编辑 [/i]

    [align=left][b][font=宋体][size=5][color=#8b0000]    【扩展阅读】[/color][/size][/font][/b][/align][align=left][b]                                                                     [font=宋体][size=6][color=#0000ff]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color][/size][/font][/b][/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00][b]                                            戴 逸[/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b]                                       [font=宋体]                                [size=4]中国文化报[/size][/font][/b][/align][align=left][b][font=宋体][size=4]                                       2014年05月19日[/size][/font][/b][/align]
    [align=center][b][font=宋体]    [/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中日舰队在黄海大战[/color][/size][/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宋体][color=#000000]
    [/color][/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宋体][color=#000000]
    [/color][/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宋体] [/font][/b][/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两个甲子以前(1894年),爆发了震撼世界的中日甲午战争,清廷败于东邻小邦,从此国势阽危,山河更加破碎。创深痛巨之下,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神州巨变。与此战密切相关的日、俄、英、法、德、美、朝鲜等国都受到不同影响,都在研究因果得失,体察战后形势,不断调整战略,以求立于不败之地。[/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中日甲午战后之变化[/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甲午战前,在东亚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国家主要有中、日、俄、英。战争导致这四股力量此消彼长、分化组合,直接影响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甲午战争对中国打击之大、割地之多、赔款之巨前所未有,中华民族在物质和精神上所受的伤害极为严重。亲历其事的革命家吴玉章曾说:“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日本在历史上一直受中国文化影响,其近代化当时也刚起步不久,与之相比,当时中国似乎并不落后多少。北洋海军在亚洲颇具实力,在时人心中,它的存在就是国力强大的象征。而威海卫全军覆灭的悲剧,却无情地证明了这种象征的虚幻性。甲午惨败,清政府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举国震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甲午战争在日本史上影响深远,是日本向殖民强国过渡的转折点。日本近代化起步与中国洋务运动几乎同时,都在19世纪60年代。此前它也闭关锁国,也受到西方列强入侵的威胁,但与中国不同,并未因此发生大规模的战争。1853年(清咸丰三年)美、俄舰队先后到日,次年日美签订《神奈川条约》,虽然是在军事威胁之下,却并未真正动武。1864年(清同治三年),英、美、荷、法四国舰队炮击日本下关,但联军登陆后,长州藩迅即求和,战争规模很小。[/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当时列强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让英美两国都感到扶植日本来牵制沙俄是合算的。日本也及时抓住了这个机遇,通过开展“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之路。甲午获胜,日本掠夺的利益之大,连它自己也始料未及,全国都沉浸在胜利的狂热之中。加之日本实力大大增强,进一步刺激起它向外掠夺的野心。不过,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逼使日本冷静下来,清醒地估算出前途的障碍,卧薪尝胆,终于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由此赶上了欧美列强。[/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英俄之间的较量[/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中日之外,最关心甲午战争进程的是力图向远东扩张势力的沙皇俄国。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2月和4月,战争即将结束之时,沙皇政府召开了两次大臣特别会议,准备和日本公开对抗,其方针是不能让日本赢得太多。但当时沙俄在远东没有强大的海军,横贯欧亚的西伯利亚铁路也尚未竣工,真打起来没有把握,于是联合了法德两国进行干涉。甲午战后,沙俄加紧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另一方面,为了对付英日同盟,俄国于1902年与法国结盟,以保护“两国在远东的特殊利益”。[/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英国当时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最多,势力范围最大,它千方百计要维护既得利益,保持优势地位,于是主张“维持现状”。当时英、俄矛盾是全球性的矛盾,列宁曾指出:“许多世纪以来,沙皇政府一直在想夺取君士坦丁堡和亚洲大部分地区……英国是这种野心更长期、更顽固、更强大的敌人。”两国在争夺[url=http://2014.sina.com.cn/teams/iran.html]伊朗[/url]、土耳其和朝鲜等战略要地的斗争中互不相让。19世纪80年代,英、俄为争夺阿富汗走到了战争边缘。同时,还因为朝鲜的巨文岛而关系紧张。于是,扶植日本抵制俄国扩张,就成为英国的重要政策。[/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英国虽然在甲午战争中支持日本,同时也不希望清政府受到过分削弱而垮台。正如当时英国首相罗斯伯里在一次演讲中所说:“无论如何我不能设想,如果中国的中央政府突然被一个征服势力所覆灭,事情会弄成什么样子。一个无首脑的、没有任何一种政府的中国,意味着一片世人从未想到过的混乱和恐怖景象。”甲午战前,英国把中国当成它与沙俄之间的缓冲来对待,一度还考虑过缔结“英中同盟”。但清政府暴露出的腐朽无能和不堪一击使得英国舆论和政府政策发生了转向。平壤之战(1894年)后,英国《泰晤士报》一篇社论说:“关于中国的潜力以及中国迷梦已醒的种种神话,已经被这次战争完全澄清了……中国是一盘散沙,它只有通过外力才有可能打起精神来和组织起来。我们必须注意不使别的国家完成这种事情,而使我们受损失。”因此,当战争后期清政府主动提出缔结中英同盟时,英国政府未加理睬。在选择东亚的同盟者时,英国把目光投向了新兴的日本。当时英国《圣詹姆士官报》等媒体都发表文章,支持日本与俄国一决胜负。英日同盟终于在几年后变成现实。[/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法德美之利益争夺[/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甲午战争前后,法、德等国也力图在东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法战争中法国“不胜而胜”,1885年后清廷被迫签订《中法新约》、《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承认法国对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长驱直入滇桂。[/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到19世纪90年代,美德两国已跃居世界工业强国的头两位,但他们的经济实力与其在东亚获得殖民利益的份额并不相称。德法两国通过参与“干涉还辽”,分别“租借”了胶州湾和广州湾,法国还在滇越边境勘界中捞到了好处。美国则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借助《马关条约》的规定,从1894年到1900年对华出口贸易额几乎增加了5倍。1898年12月,美国总统麦金莱宣布:“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我们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于美国政府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次年,美国独立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反对列强的血盆大口把中国撕裂得一干二净。[/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对世界格局影响深刻[/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朝鲜是甲午战争前后东亚矛盾冲突的焦点所在。日本在朝鲜疯狂地推行“大陆政策”,视之为入侵中国东北的桥梁,急迫地要在这个进出日本海的锁钥上建成入侵亚洲大陆的桥头堡。此时沙俄也把扩张重点放在了东北亚地区,19世纪80年代中期,沙皇曾力图把朝鲜变成保护国,俄阿穆尔总督曾奏称:“我俄国自1860年《北京条约》后,领土扩展至图们江……当今我所应大勉者,即在维持朝鲜之独立,但该国为东方一弱国,若无强盛之保护者,决不能保其社稷……我俄国宜毅然担任保护之责,实地势上所不得不然者也。”英国则从维护优势地位出发,希望朝鲜成为缓冲地区,终于在1885年,借口俄国军舰在海参崴集结,强占了朝鲜的巨文岛。甲午战后,朝鲜一步步沦为日本殖民地,李氏朝鲜王朝转而向沙俄寻求庇护。1904年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发生战争,次年日本战胜,独霸朝鲜,朝鲜人民则开展了蓬勃的反日斗争。[/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中日甲午战争在世界历史上意义重大。其中最深刻的影响是,日本脱颖而出,进而打败俄国,从而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继续一步步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中俄两国先后失败,国内又都推翻了专制的王朝体制,经历了不同的曲折发展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力量对比,塑造了20世纪国际战略的新格局。[/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b][color=#0000ff]  [/color][color=#4b0082]作者简介[/color][/b][/size][/font][/align][size=4][color=#4b0082][b][font=宋体]  戴逸,1926年生,江苏常熟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史稿》、《简明清史》、《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等。[/font][font=宋体]
    [/font][/b][/color][/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37
  • 签到天数: 34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板凳
    发表于 2014-7-31 00:11:46 | 只看该作者
    牢记历史,励精图治,建设好祖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5 10:14 , Processed in 0.08103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