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8|回复: 0

一本老书洛阳纸贵 诸说纷纭众议斯契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15 15:4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6-9 11: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
    [size=6][b]                       一本老书洛阳纸贵
                           诸说纷纭众议斯契
    [/b][/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                                                         [size=4][color=black][b]   劳燕 综述
    [/b][/color][/size][size=4][color=indigo][b]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b][/color][/size][color=#136ec2][size=4][color=indigo][b]托克维尔[/b][/color][/size][/color][size=4][color=indigo][b]的著作,探讨的是[/b][/color][/size][color=#136ec2][size=4][color=indigo][b]法国大革命[/b][/color][/size][/color][size=4][color=indigo][b],原有的[/b][/color][/size][color=#136ec2][size=4][color=indigo][b]封建制度[/b][/color][/size][/color][size=4][color=indigo][b]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原著出版于1856年。 法文原本名称 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 (1856) ,英文版名称有两个:The Old Regime and the Revolution 和 The Old Regime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b][/color][/size][/align][size=4][color=indigo][b]《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b][/color][/size][color=#136ec2][size=4][color=indigo][b]法国大革命[/b][/color][/size][/color][size=4][color=indigo][b],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
          《旧制度与大革命》写于1851年到1856年之间,当时的法国正处在[/b][/color][/size][color=#136ec2][size=4][color=indigo][b]拿破仑三世[/b][/color][/size][/color][size=4][color=indigo][b]发动政变建立和巩固[/b][/color][/size][color=#136ec2][size=4][color=indigo][b]第二帝国[/b][/color][/size][/color][size=4][color=indigo][b]的时代,信奉[/b][/color][/size][color=#136ec2][size=4][color=indigo][b]自由主义[/b][/color][/size][/color][size=4][color=indigo][b]的托克维尔对之悲观失望,成为“国内流亡者”,《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在这段政治大变动时期酝酿成熟的,其中浸透着对法国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b][/color][/size][color=#136ec2][size=4][color=indigo][b]拿破仑三世[/b][/color][/size][/color][size=4][color=indigo][b]专制政权的强烈仇恨。
           总之,托克维尔企图解释那些构成时代连锁主要环节的重大事件的原因、性质、意义,而不是单纯地叙述史实。虽然托克维尔后来放弃了对[/b][/color][/size][color=#136ec2][size=4][color=indigo][b]第一帝国[/b][/color][/size][/color][size=4][color=indigo][b]的研究,把注意力移向大革命的深刻根源——旧制度,但是他的分析方法并未改变。用托克维尔自己的话说,他要把“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他要以[/b][/color][/size][color=#136ec2][size=4][color=indigo][b]孟德斯鸠[/b][/color][/size][/color][size=4][color=indigo][b]为榜样,写一部像《罗马盛衰原因》那样的著作,“为后世留下自己的痕迹”。尽管他也[/b][/color][/size][color=#136ec2][size=4][color=indigo][b]参政议政[/b][/color][/size][/color][size=4][color=indigo][b],但他自信“[/b][/color][/size][color=#136ec2][size=4][color=indigo][b]立言[/b][/color][/size][/color][size=4][color=indigo][b]”比“[/b][/color][/size][color=#136ec2][size=4][color=indigo][b]立功[/b][/color][/size][/color][size=4][color=indigo][b]”更适合自己的性格。
           外媒报道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媒体谈《旧制度与大革命》:改革在与能力赛跑[/color][/font][/b][/color][/size]
    [align=left][table=98%]
    [tr][td][align=left]         [b][font=Times New Roman]法国大革命著作在华受捧 爆发背景触动中国[/font][/b][/align][/td][/tr]
    [tr][td][align=left][b]         [font=Times New Roman]王岐山荐《旧制度与大革命》 带头读经典驱散浮躁风[/font][/b][/align][/td][/tr]
    [tr][td][align=left][b]          [font=Times New Roman]《旧制度与大革命》在华热销引媒体关注[/font][/b][/align][/td][/tr]
    [tr][td][align=left][b]          [font=Times New Roman]《旧制度与大革命》经王岐山推荐后数次脱销[/font][/b][/align][/td][/tr]
    [tr][td][align=left][b]         [font=Times New Roman]法媒:托克维尔的经典著作成中文畅销书[/font][/b][/align][/td][/tr]
    [tr][td][align=left][b]          [font=Times New Roman]《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英双语版近日上市[/font][/b][/align][/td][/tr]
    [tr][td][align=left][b]          [font=Times New Roman]专家学者热读《旧制度与大革命》[/font][/b][/align][/td][/tr]
    [tr][td][align=left][b]          [font=Times New Roman]媒体持续关注《旧制度与大革命》 称作者是法国最后的贵族[/font][/b][/align][/td][/tr]
    [tr][td][align=left][b]          [font=Times New Roman]中纪委座谈会王岐山推荐法国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font][/b][/align][/td][/tr]
    [/table][/align][align=left]
    [/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这部小书几经检验,自成一家,已成为研究法国18世纪、特别是大革命历史的必读著作,称之为一颗"史学珍珠"亦不为过。[/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张芝联(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这本书分析了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关系,分析了在长期愚昧,实行愚民政策,或者极端制度的国家是如何产生大革命的。它分析了社会公众心理、大革命的原因以及大革命以后的破坏力。[/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托氏试图说明,为何大革命没有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先的英国爆发,也没在落后的普鲁士(德意志)爆发,而是出现在向现代社会转型半途中的法国。用今天的语言讲,若政治、法律、社会的改革不能同步跟进,中等收入陷阱很可能演变为中等收入危机。[/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许小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华生在几个月前发了一条微博:"去海里见老领导,被推荐读本书,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他认为中国这样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从历史上看也好,今天的外部环境也好,现代化转型不会那么顺利。中国人自己的代价也没有付够。过去这些年走得顺了些,下面难免会有反复。"[/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华生口中的老领导就是王岐山。到了去年的11月30日,履职中纪委书记的王岐山在与专家学者的座谈会上与会者公开推荐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引发全社会阅读和讨论的热潮。该书很快在各大网络书店脱销,不仅大陆的出版社机构纷纷重印再版,香港、台湾各自的译本也大卖特卖。一本研究两百年前法国人、法国事的"故纸堆"中的旧书,在21世纪的华人圈内洛阳纸贵。[/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这毕竟不是一本写给一般读者的畅销读物,但中国人竟似历史研究突然有了全民兴趣?数月来博议《旧制度与大革命》,一本小书引来观点杂陈,但多浅尝辄止,或者管中窥豹。普罗大众与其说是捡到了宝贝,不如说是意外地被瘙到痒处: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b][/color][color=blue][b]王总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但是法国大革命没有终止于1799年! 1830革命,巴黎公社,革了皇权的命,再革资本权贵的命!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b][/color][color=blue][b]为什么王总会推荐这本书我并不懂,对于那场革命唯一的印象就是路易十六与玛丽王后被推上了断头台而他们的子女被虐待与监禁,无力保护孩子的美丽母亲与只能看着父母死去的稚嫩幼儿。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这只是一场以革命为说辞的血腥屠杀。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b][/color][color=blue][b]《旧制度与大革命》由于某位老先生的推荐一夕之间就有了洛阳纸贵的感觉,一本早已进入历史的书被从新翻译出版,并一版再版书商卖的是供不应求。不知这些跟风买的人是否能真正读懂这本书或者认真去读这本书,也许他们中一些人连法国大革命都不知道也未可知。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b][/color][color=blue][b]路易十六夫妇上断头台,王后玛丽踩到刽子手的脚,说:"对不起,先生!"这个细节令人痛苦。路易不该死。假如他理解了法国历史的转捩,假如他敢于向特权体系开刀而不是庇护那些不争气的宫廷贵族,假如他不以行政技术改造冒充制度改革,假如他不迷恋苛刻税政的滚滚财源,假如——他本来是有机会挽救一切的。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b][/color][color=blue][b]中国人从不缺少革命精神,可是深思革命后的结果却总是让人胆战心惊。在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我貌似看到了那不安与心惊来自何处。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b][/color][color=blue][b]最近再看《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纯粹是跟风之行为。连续五天抱着书上床认真研读然后睡了,终于懂得这本书被推荐的意义所在。就是对一个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是他试图修补过去。在进行长时间的压迫手段后、试图弥补对人民的伤害,他很可能会失去王位,对法国大革命前的情况,托克维尔并不建议以改革来改善;真是应了那句话朝代更迭从来都自革命而来,一旦坐稳江山第一件事就是教育子民要爱国、爱好和平,革命不是好事。古今同理。
    [/b][/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旧制度与大革命》[/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华生在几个月前发了一条微博:
            "去海里见老领导,被推荐读本书,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他认为中国这样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从历史上看也好,今天的外部环境也好,现代化转型不会那么顺利。中国人自己的代价也没有付够。过去这些年走得顺了些,下面难免会有反复。"[/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华生口中的老领导就是王岐山。到了去年的11月30日,履职中纪委书记的王岐山在与专家学者的座谈会上与会者公开推荐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引发全社会阅读和讨论的热潮。该书很快在各大网络书店脱销,不仅大陆的出版社机构纷纷重印再版,香港、台湾各自的译本也大卖特卖。一本研究两百年前法国人、法国事的"故纸堆"中的旧书,在21世纪的华人圈内洛阳纸贵。[/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这毕竟不是一本写给一般读者的畅销读物,但中国人竟似历史研究突然有了全民兴趣?数月来博议《旧制度与大革命》,一本小书引来观点杂陈,但多浅尝辄止,或者管中窥豹。普罗大众与其说是捡到了宝贝,不如说是意外地被瘙到痒处: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b][/color][color=blue][b]王总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但是法国大革命没有终止于1799年! 1830革命,巴黎公社,革了皇权的命,再革资本权贵的命!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b][/color][color=blue][b]为什么王总会推荐这本书我并不懂,对于那场革命唯一的印象就是路易十六与玛丽王后被推上了断头台而他们的子女被虐待与监禁,无力保护孩子的美丽母亲与只能看着父母死去的稚嫩幼儿。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这只是一场以革命为说辞的血腥屠杀。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b][/color][color=blue][b]《旧制度与大革命》由于某位老先生的推荐一夕之间就有了洛阳纸贵的感觉,一本早已进入历史的书被从新翻译出版,并一版再版书商卖的是供不应求。不知这些跟风买的人是否能真正读懂这本书或者认真去读这本书,也许他们中一些人连法国大革命都不知道也未可知。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b][/color][color=blue][b]路易十六夫妇上断头台,王后玛丽踩到刽子手的脚,说:"对不起,先生!"这个细节令人痛苦。路易不该死。假如他理解了法国历史的转捩,假如他敢于向特权体系开刀而不是庇护那些不争气的宫廷贵族,假如他不以行政技术改造冒充制度改革,假如他不迷恋苛刻税政的滚滚财源,假如——他本来是有机会挽救一切的。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b][/color][color=blue][b]中国人从不缺少革命精神,可是深思革命后的结果却总是让人胆战心惊。在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我貌似看到了那不安与心惊来自何处。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b][color=blue][color=blue]        @[/color][color=blue]最近再看《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纯粹是跟风之行为。连续五天抱着书上床认真研读然后睡了,终于懂得这本书被推荐的意义所在。就是对一个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是他试图修补过去。在进行长时间的压迫手段后、试图弥补对人民的伤害,他很可能会失去王位,对法国大革命前的情况,托克维尔并不建议以改革来改善;真是应了那句话朝代更迭从来都自革命而来,一旦坐稳江山第一件事就是教育子民要爱国、爱好和平,革命不是好事。古今同理。[/color][/color][/b][/fon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事情已经过去数月,是时候认识一个本来和完整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其实,这本他全部心血与思想精华的小书,和作者托克维尔已经互为化身。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托氏其人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十九世纪上半叶,这是大革命以后法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托克维尔的一生经历了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在政治和学术两界都交际广泛,曾出任过制宪会议议员,还短期担任过外交部长。[/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贵族世家,本人回忆少年时代,时常想起和家人一道唱缅怀路易十六被处死的歌曲,全家恸哭的气氛。托克维尔的祖父马勒·施尔博是“百科全书派”的赞助人和政坛名流,亦以唯一敢挺身为路易十六担任辩护律师的人而闻名。这位对托克维尔思想影响最大的族亲长辈,在雅各宾专政中被送上断头台。革命恐怖高潮时期,他的父母也被下狱,因热月政变才侥幸逃过一死。[/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托克维尔从小接受贵族教育,但受家族影响倾向自由主义和君主立宪。七月王朝在革命后登基,托克维尔也不再恪守家族的贵族立场。他看到法国社会正在日益地走向平等,旧式贵族主义已脱离时代。1835年他赴美国考察的成果《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出版,5年后出齐下卷。他在书中探讨了民主与平等成为大势所趋的必然,并认为当时的美国才代表欧洲和人类的未来。1841年,托克维尔以36岁的年纪当选法兰西学院的院士。[/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1848[/b][/color][color=blue][b]年革命爆发后,他担任过制宪会议议员和政府要职。他原本期望通过亲身参与政治实践,为大革命后的法国寻找一条长治久安之路,但被1851年路易·波拿巴的政变打断,最终退出政坛。经历了这些后,托克维尔领悟到从事研究和写作比从政更适合自己,从此专事著述。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出版。这部托氏毕生心血所凝的主要著作,现已成为思想史上的经典。三年后,托克维尔在法国滨海戛纳去世。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托氏其书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托克维尔并非多产的作者,但他的两本主要著作《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均超越了政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成为思想史上的经典。[/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托克维尔能到美国这个民主国家去考察其民主制度,《论美国的民主》是托克维尔在美国实地考察期间的理论成果,采用了比较和借鉴的方法。托克维尔在这本书中批判了法国大革命中矛盾与荒谬的成分,赞扬了美国在行政简化与分权实践上了不起的成就,同时指出贵族制的必然衰落和平等、民主的势不可挡。[/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出版于1856年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旨在阐述旧制度和大革命之间的关系,但是它的创作精神和作者的成名作《论美国的民主》如出一辙,是作者关于集权制及其引发后果的分析。这不是一部记述法国大革命怎样发生的书,而是对“为什么会产生一个如此的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托克维尔对民主与自由、民主与平等、自由与平等的洞见。[/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为完成这部书,托克维尔查阅了大量此前无人关注的官方档案和被认为没有价值的历史文本,以翔实的第一手史料分析大革命前后六七百年间法国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的交互变化关系,还与欧洲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这些分析支持起以下在当时属于“颠覆性”的判断:恰恰是苦难的减轻而非加剧促成了大革命;革命摧毁了旧的专制,但旧制度的瓦砾却被用来建立起新的更加完备的专制。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书中提出托克维尔最为人所熟悉的名言:“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但是,《旧制度与大革命》也绝不是一本否定大革命的书。在戳破革命乌托邦神话的同时,它也在证明法国大革命势在必行,尽管凶暴却是扫荡流弊、解放普通人的必经之路。托克维尔宽恕了大革命所创造的专制工具,因为这些在革命前就已经存在了;宽恕了制衡力量的被摧毁,因为这些在革命前就已经式微。他甚至可以宽恕大革命的血腥、暴力与不公。但他毫不留情地指责大革命恢复了革命前旧制度的全套政治机器,乃至专制在法国多次复辟。[/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旧制度与大革命》实质上是以大革命的原则去批评大革命。托克维尔批评革命之后的60年里,竟然还没有能找到和实施一种使权利得到制衡的政治制度,在革命的名义之下把老欧洲旧制度下恣意专断的统治延续。尤其令他遗憾的是,旧制度中那些维系自由、制衡专制的东西,也在大革命中消弭了。从他所描绘的图景中,人们会发现大革命自身的初衷与革命者的理想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社会的进步被人为地道德化甚至神化了。[/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用托克维尔自己的话说:“当我出生的时候,贵族制已经死亡,而民主制还没有诞生。所以我的本能引导我既不盲目地倾向前者,也不会倾向后者。”在当时,无论是正统的保王党人、基督徒还是凶悍激进的革命家都不喜欢他的思想。这种立场使托克维尔不适宜从政,却让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同时避免了对革命的神化和妖魔化。[/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并没有很快得到法国人的充分重视。他曾对妻子感叹:能够看懂我的书的人太少了。他就说在法国,像他那么珍爱自由的人非常少,所以他们也读不懂他的书,也不会重视他的书。[/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直到上个世纪中叶,关于托克维尔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得以复兴,各种思想派别都热衷于到托克维尔的著作里寻找思想灵感。这个热潮的兴起,缘于当代民主在制度实践方面遇到了很多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托克维尔生前所做出的一系列预言和论断,在当代的语境里获得了新的意义。[/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当代人之所以重视托克维尔,首先在于他比较早地揭示了现代性中包含的内在矛盾和紧张。《现代性之引诱》一书提出现代社会的三个隐忧:第一个忧虑是每个人把自己封闭在内心的孤独中,社会“意义丧失”。第二个忧虑涉及工商业社会工具理性的猖獗,导致社会“目的晦暗”。第三个忧虑是托克维尔称之为“柔性专制主义”的现代政治,导致社会只剩下一些孤立而没有力量的个人,独自面对强大的官僚国家。这意味着“自由丧失”。这三个担忧,正像该书作者查尔斯·泰勒说的,都是从托克维尔一百多年前的预言中引申出来的。因此,托克维尔被认为是思想能够穿透历史和时间层岩的智者,看到未来人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种种危险。[/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旧制度下贵族出身的托克维尔讴歌自由,但在人们普遍沉湎于打碎旧专制、奔向平等新社会的狂喜时,他预见到了自由开始面临新的敌人。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有关自由与平等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十八世纪启蒙思想的一个核心就是乐观地相信一切人类可遇的价值都是相容兼顾的。譬如一个东西是真的,它就是善的;它若是善的,它就是美的。但托克维尔没有接受这种观点,他认为人们对自由的爱好和对平等的爱好是两件不同的事情,甚至还可能发生不调和。[/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旧制度与大革命》指出自由和平等之间却往往存在着冲突,有着贵族传统的欧洲与先天平等的美国社会不同,以民主的方式追求平等将对自由带来威胁。而社会对平等的要求过高,将导致国家权力不断扩大,个人的自由空间不断减小。怎样在社会平等成为事实的基础上保持自由,是托克维尔提出和考虑的中心问题。在他看来,平等和民主在他的那个时代就已不止是社会愿景,而是不可抗拒的一种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岁月里,人们可以选择的只有两种前景:一种是压制之下的绝对平等,一种是自由之中的有限平等。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有关平等与专制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大革命的激进主义浪潮更是一举铲除了旧制度下的中介群体、社会力量,托克维尔追根溯源认为这和启蒙学派想象的抽象社会关系有关。中世纪没有听说过这种叫做“平等专制”的特殊专制形式:不再有等级,不再有固定地位,社会由彼此之间完全平等的个人组成。这个混杂的丧失了公共品德的群体被公认为自身和社会生活唯一的合法主宰,但却被完全剥夺了亲自领导甚至监督其合法代理人——政府的权力。[/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托克维尔解释说,在这类社会里没有什么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每个人都苦心积虑生怕地位下降,都拼命向上爬。金钱不断易手改变个人的处境,使家庭地位升高或降低。对商业的嗜好,对物质利益和享受的追求成为最普遍的感情,如果不加以阻止,很快就会使整个民族萎靡堕落——而专制从本质上却支持和助长这种感情。反过来,这些使人消沉的感情对专制是有帮助的,因为它使人们的思想从公共事务中转移,而专制能给谋求财富者提供秘诀、捷径和庇护,进而使贪婪之心到处横行无忌,听任人们以不义之行攫取不义之财。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有关民主与自由
    [/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作为旧贵族出身的托克维尔,反而能够比激进派、保守派采取更为超然的立场看待民主。他认为民主制取代贵族制,是法国大革命代表的现代性出场给世界带来的最大变化,影响着和支配着包括政治制度在内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意味着民主首先是一种社会状况,而不仅仅是轮流执政、选举参政这些政治模式。托克维尔在一百多年前指出,不管人们是不是喜欢,民主已经是一种给定的社会事实,政治的上层建筑是否能够与民主化的社会状况的基础相适应,是执政者能否顺应社会变化趋势,掌握政治主动权的关键所在,这已无需多言。托克维尔更关心的是民主与自由的对立。[/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托克维尔说,贵族制度把所有公民连成了一条下起农民、上至国王的长长的链条,但是民主打断了这个链条。大革命撕裂了法国社会,个人从过去的依附关系中解放,同时也失去了社会的屏障,使官僚阶层主张的中央集权的政府不断扩张。贵族已经被打倒,人民尚未站起来,这些孤立的个人没有办法来约束政治权力的运作。[/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托克维尔指出,民主实现了身份的平等,但是后者却和专制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因而很可能实现的只是一种政治压制下的平等。他认为人性之中固然天生就有爱好自由的理性因素,但是他们追求平等的激情却更强烈,没有止境。他们希望在自由之中享受平等;但是如果不能的话,也愿在奴役中享受平等,他们可以忍受贫困、野蛮和不自由,却不能忍受贵族制度。追求平等的激情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力量,因而也是民主的必然结果。[/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了解这些,你才算是读懂了这本当代中国的“全民读物”《旧制度与大革命》[/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ue][b]        虽然书卖了很多,但从网络上纷纷杂杂的议论感言看来,能汲取《旧制度与大革命》养分的读者并不会很多。托克维尔所热爱的自由,接近康德所诠释的“自由意志”,而非庸俗化的“动物性任意”。托克维尔预见到在一个现代性的社会下,旧的枷锁已被打碎,新的禁锢正悄然铸就。人们不再受贵族和等级制度的胁迫,却甘愿依附于更抽象的政治权力和利益欲念而不自觉。以他的标准来衡量,长官意志、权威人物影响下的风潮,哪怕是追捧自己的著作,何尝不是个人自由意志的丧失。而当一个人被有限理性的过度激情摄住,出于情感好恶而口无遮拦时,他也是不自由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热,竟似一个带有预言意味的讽刺。
    [/b][/color][/font][/align]

    [b][url] http://www.138193.com [size=6][color=Red] | | ┠ |  ┠注| [/color][color=Blue]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19 06:53 , Processed in 0.07536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