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苗洪:家风,诗风,爱国,气节与血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0:02
  • 签到天数: 200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2 03:4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苗洪:家风,诗风,爱国,气节与血脉


        序言:与其说我国第一部诗词作品集《诗经》的诞生是因为文化与纪事的需要,不如说是为了道德观念的传承与发扬更加确切一些。实际上,不论《诗经》中的诗词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事件,都渗透着一个极其深刻并且富有代表性的焦点就是,关于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执着,孝顺,勤学,探索,价值观念的展示是其中的主要方针。简单扼要一些,就是关于人生哲学,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的纪录文本。尤其是其中这些栩栩如生的爱情刻画,至今仍是中国男女所追求的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爱情境界。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关雎》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关雎》首爱情抒情诗,久流传民间;很好的显现了当时年轻人表达爱意的方式。

      实际上,关于诗歌主题的讨论,就是一个关于家风,诗风与血脉的讨论。在我国现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庭都是遵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言传身教的光辉典范。

      《一》家风对每个人的影响,既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它是一种思想和行为准则,需要被坚持和恪守,无论个人是否察觉,家风的影响总是深刻的烙印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家风的影响不仅仅是对内的,也有其对外的一面。它既表现为对内部家族人员的教导,也是整个家族对外的形象展示,影响着整个家族的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口碑。因此它对于家族中的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它由家族中每个人的表现决定,也影响着家族中每个人的生存状态。一个好的家风、好的家庭,可以让人走得更远。从古到今,关于体现家风,家训的诗歌比比皆是。如“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宋·林逋《省心录》。”

      《周易》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培养好的家风,就是播下一颗好的种子,必定会长出美好的果实。有了好的家风,一个家族才能积极向上,兴旺发达。而每个小家的美满又将构成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稳定,有利于时代的蓬勃发展。可见,家风仍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弘扬我国千百年来的优秀家风,是每个人都应该践行和努力的事业。在我国古代,“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作为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家训成为儒家知识分子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而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关于家训的说法很多,有人做过统计和专述,有包括家范、家戒、家教、家规、家法在内不下70种说法,然而其中被使用得最为广泛的还是“家训”。其形式有很多种,如训诫、遗言遗训、书信、诗歌格言警句、著作等等。  中国古代流传下的家训到底有多少?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毫不为过。从先秦到明清,那些具有广泛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的家训,即使是在现代也仍然声名远播。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李世民的《诫皇属》、包拯的《包拯家训》、欧阳修的《诲学说》、袁采的《袁氏示范》、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等等,不胜枚举。  家训往往是由家庭中的长辈或有名望、有社会地位的子弟所撰写,作为为人处事的准则传授给家庭的子弟,教育家庭的子弟;也有的是由子弟追记长者之言、垂范后世的。

       《二》家风的形成和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是需要一代代前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将它传给下一代人的思想中。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也出现了很多珍贵的优良家风,它们不断的积淀和发展,甚至影响到当今民族性格的形成。

    好的家风,往往福泽后代,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护着家,也护着国。从过往的岁月里看,一些成功的家族往往有着良好的家风传承,而这些优良的家风通过家训的形式集中表现出来。至圣先师孔子就曾为孔氏一族制定了“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务要读书明理”的家训。

       这些箴言至今为孔氏后人所遵守,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导,可见其影响之大;南宋诗人陆游也曾为子孙写下二十则家训,并且直到八十岁还在不断增补,并以自己最擅长的诗歌形式对后辈进行劝诫;清代名臣曾国藩也曾留下了“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的十六字箴言教导后人。这些家训的内容往往涵盖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兄弟,下及儿辈,其中一些先进的理念直到今日都影响世人。自古以来,家训、家风的话题就是每个家庭绕不开的永恒主题。制定家训或家规既是古代家庭教育的特色,又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显著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事实上,自出现时起,古代家训就有着明确的指向,包括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确立良好的家风等。家训和家风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相当重视,虽然他贵为朝廷的要臣,但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官二代”。他教育儿子要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二十九日,他写信给九岁的儿子曾纪鸿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如何作为一个君子,曾国藩教育儿子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读书与做人,实质是相容并包的。通观曾国藩的一生,其言传身教对于曾氏家族的儿孙成才,以及家族可持续发展都奠定了扎实基础,值得今人借鉴。  在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父子宰相家训》辑中,记录了张英、张廷玉父子二人所著的《聪训斋语》和《澄怀园语》。这父子二人所著的家训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成效的家训经典,修身齐家的典范,传诵不息。这些家训至今读来仍受益匪浅,以至于中纪委的网站也出现“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名句,为官清正,心系百姓,淡泊致远,克己清廉,仍是当代为官从政者的榜样。  可以这样说,这些源远流长而又独具特色的家风、家训,既成为家庭教育的范本,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因而也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最终得以千载流传。  解今人之困惑  文化学者张颐武曾说:“家风,讲究的是耕读为本、诗礼传家。通过家风、家训教导后辈,潜移默化地传达社会规范。《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含有大量教育族中子弟如何与人相处的道理。这些著作中包含着一些永恒的价值,对我们今天的家风传承依然有用。”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代宰相张英的这首劝慰家人的诗广为传诵。其中“让他三尺又何妨”则几乎成为劝架的口头禅,而其子张廷玉历仕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是清代前期知名的重臣。在中纪委网站刊登的《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一文中这样写道:“父子宰相为官清正,心系百姓,堪称典范,应说是得益于张英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得益于淡泊致远、克己清廉的家风,得益于‘六尺巷’。”

    《三》此外,不同的人所做的家训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朱子家训》一书实则有二,一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做,一为朱柏庐所作。朱熹所作《朱子家训》原题为《紫阳朱子家训》,其中所言多为大道,言说了接人待物的大的方针,更多的秉持了理学“格物致知”,提高个人修养方面。

       实际上,在《朱子家训》文本属性的定义中,一般将其列为诗歌类。栖身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以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其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评论0

       现在流传甚广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语均出自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其思想实则延续朱熹之说。其书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是一本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仅仅百字,便精辟地概括了为人处世的修身治家之道,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此二者的宗旨实则一也,均是劝人向善,重视修身,持儒家之道。二书虽流传不同,却均有很强的教化意义,可为一代家训之代表。

      古语有“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一句,说的就是家庭教育和家风的重要性。所谓家风,指的是某一个家族所信守并延续下来的“三观”,它包括了整个家族对这个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在为人处世中所奉行的基本守则。可以说,它代表了一个家族最鲜明的“性格特征”,也是家族中人必须恪守的“底线”。

      《四》不同的社会阶层,家风内容所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所谓“耕读传家,忠孝传家,诗书传家”,例如诗书传家者谨遵圣人之训,笃立君子人格;有为商传家者谨守行业精神,诚信为本;有为工为农者特别重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这些“原则”和“精神”有的来源于生活实践,有的来源于古人之言,但都被刻上了某一家族特别而鲜明的家族印记。

      但无论是怎样的传承方式,都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递,传承的都是美好,延续的都是希望!一个家族的家风也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和增减,因此,纵观一个家族的家风演变,往往也能看到时代变迁的轨迹,以及其打在人民身上的烙印。家训既是对子孙和后代的训诫,又是家训发布者和作者本人一生的写照。在我国古代,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它要告诫子孙的无外乎是有关孝仁礼义的人生哲学,小到治家,大到治国。  司马迁能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名垂青史,这其中离不开其父司马谈的家训和价值观,即对“孝之大者”的理解。  司马谈的学识用现在的话说是学富五车。他的才学赢得了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专门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官职:太史令,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如此受上级领导青睐,司马谈自是对汉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  

      司马谈认为,自孔子死后的400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其内心十分惶惧不安,为此,他非常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于是,在临死的时候,司马谈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他说:“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五》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辛弃疾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梁启超云 :“《菩萨蛮 》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何等豪迈,何等雄壮!这是辛弃疾做不到的。全词基调虽是豪放,却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悲凉、惆怅之情。上片“千古江山”,起句伟岸、挺拔,“英雄无觅”却笔锋一转,调子低了下来。这首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历来备受后人传颂,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陆游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而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离骚》是屈原被贬后写出来的。本诗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地位,因此诗人也称“骚人”。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楚辞》为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离骚》在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与它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 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鲁迅曾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总之,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区别,楚辞较之《诗经》,已有显著的进步。因之,它对后来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六》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人贺敬之曾经明确指出:在我看来,如果说毛主席旧体诗水平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人还持异议,但说毛主席旧体诗代表了当代旧体诗词的最高水平应该是毫无疑义的。我坚定认为毛主席旧体诗水平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水平,是中国旧体诗词第一人。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毛泽东具有很高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长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他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诗体词调,对诗词格律运用自如;有时严格按古代韵书规定押韵,有时为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不拘泥。毛泽东诗词以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巧妙继承和革新,颇为完美地表现了丰富而又崭新的内容。上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北国雪景图,更隐喻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全景。下阕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展开了一幅壮丽的中华历史长卷,更暗含了建设国家的全盘大计。纵横几万里,上下数千年,时空交织而又浑然一体。艺术上足以令人神醉,情感上抒发拳拳至爱,军事上吹响胜利号角,政治上评说文武之道。

      而曹操作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结束语:如果我们今天一定要给诗人们下一个比较精确的评语,那么世界范围内的诗人都可以称得上是将家风,诗风,爱国,气节与血脉融为一体的,特殊的文学家。而正是这么一群用特殊材料组合的文人,他们在诗歌中既担负着传播世界文化与文明的传播使命,又担负着弘扬世界优秀民族美德的教育使命。

      纵观我个人所熟悉的著名诗词家沈建浩,郝书许,帕男都是出身于文化氛围浓厚,家教严格的传统家庭。在他们身上所具体体现出的关于家风,诗风,爱国,气节与血脉的整体风格及其人生休养,都是促成他们成为人民诗人的重要因子。从我们今天文章中就诗人与家风,诗风,爱国,气节与血脉的展示可以得出重要的结论是,一个诗人的整体素质如何是促使其诗歌走多远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0 00:21 , Processed in 0.0735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