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哀诗:七哀泛指多种哀伤。对“七”的解释,清人俞樾《文体通释》之说最为切近:“古人之词,少则曰一,多则曰九,半则曰五,小半曰三,大半曰七.是以枚乘《七发》至七而止;屈原《九歌》,至九而终.……若欲举其实,则《管子》有《七臣七主》篇,可以释七。”因此,“七”不过表示哀之多,实非定数。 
《韵语阳秋》云《七哀诗》起曹子建,其次则王仲宣、张孟阳。释诗者谓病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谓一事而七者具也。是皆以一哀而七者具也。 
《七哀诗》,是一种中国传统诗歌体裁,起自汉末,以反映战乱、瘟疫、死亡、离别、失意等为主要内容。《七哀诗》是民众生活的写照,与宫廷诗相对应,有鲜明的民间色 。从汉代的建安七子王粲,到晋朝的张载,再到唐朝的杜甫,诗歌形式、内容、水平在一步步扩大、充实、提高。《七哀诗》的成就,就在于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细致入微的描写、真实客观的记录。 
东汉王粲诗作 
七哀诗  
【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 
我的这也应属于七哀诗 
 
耕牛病卧残阳 
牧童笛吹呜咽 
风吹残柳飘恸 
血泪夕阳哀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