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流水清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风雨六十年·我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连载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21:14:21 | 只看该作者
(二)上井冈

离开韶山,我们一行经湘潭、过株洲,到醴陵,住进了醴陵银行接待站,认识了一位银行的负责人、老家在洛阳龙门附近的河南老乡。他参加过李先念领导的中原突围战和渡江战役。他送给我了一枚大别山根据地敬制的黄色毛主席像章,作为交换留念,我送给他一枚韶山纪念章。他对我们几个小老乡格外关照,每餐总象招待贵宾一样米、菜、汤齐全。碍于老乡的挽留,我们在醴陵多停了两天。之后,便沿着当年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及上井冈山走过的道路继续前进。
顺着路标的指引,我们到了浏阳县文家市。接待站就设在当年毛主席召开会议的大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武汉召开了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及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了湖南,并于1927年9月9日,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9月19日,秋收起义的队伍在进攻长沙中途受挫后到达这里,在这里召开了前委会议。会议否决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队伍向南转移,在农村发展,在反动派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寻找立足点。毛泽东用“小石头可以打烂大水缸”的比喻,阐明了现在革命力量虽然弱小,但最终可以打败反动派的深刻道理。文家市,以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贡献而载入史册。
告别了文家市,我们沿着泥泞的山路继续前进。天色已晚,道路难寻,离下一个接待站多远还不可知。碰巧,交叉路口来了一位女同志,她说:“请跟我来,我就是接待站的人。”她领我们到了村接待站所在地——山坳里一户人家的住处。这一家大院有十几间房屋,成四方形布置,房前有走廊相连,这也是南方房屋的特点。晚饭后,老主人向我们讲述了他参加秋收暴动的经历,让我们又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在北京工作,一个在云南工作,小儿子随他在家。老人说,他家已经接待了好多个长征队。我和另一位同学被安排住进他小儿子、儿媳所住的房间。在传统观念较重的北方是不会这样安排的,大概是风俗不同吧。
冒着小雨继续前进,我们到达了永新县三湾村。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后减员到不足千人的队伍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三湾改编”。三湾改编,建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体制,也奠定了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队伍编为一个团,党支部建在连,营团建党委,连以上各级设立党代表。部队进行了民主改革,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在三湾,确定了向井冈山进军,建立农村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这里,毛主席当年住过的房屋正在修复,接待站食堂前的两棵大枫树仍然枝繁叶茂。站在枫树下,仿佛又听到了毛主席当年那振奋人心的讲话。
历史事件有时是有相似之处的。如果我们把向井冈山进军与红军长征相比,三湾改编的意义就相当于遵义会议,文家市会议的意义又与长征途中的通道转兵和黎平会议相似。
告别三湾村,我们一路上山,领略了一山四季的奇异风光。之后稍一下坡,就到了宁冈砻市,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我们首先到达的地方是宁冈中学(原龙江书院)。1928年初,朱德、陈毅领导南昌起义余部举行了著名的湘南暴动,4月份之后,队伍转移到井冈山根据地。4月28日,毛泽东和朱德两位巨人的手在这里第一次握在了一起。下得山去,我们到了红军会师广场。1928年5月4日,在这里召开了红军会师大会,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从此,朱德、毛泽东两位伟人的名字连在了一起,“朱毛”不可分,让敌人胆寒,使革命成功。跨过红军会师桥,我们参观了具有纪念意义的红四军军部旧址及有关展览,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雄姿。
1967年农历大年初一,我们从宁冈到茅坪。春节的午饭,虽然没有北方饺子,却有大米饭、大肉块大饱口福。在茅坪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八角楼。在这个普通的房子里,毛主席于1928年10月写下了著名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回答了人们“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我们离开茅坪,途中参观了红军被服厂,一路上山,到达黄洋界哨口。以茨坪为中心的井冈山是井冈山根据地的中心,四周群山环绕,只有五个哨口可通山下,黄洋界哨口就是其中之一。1928年8月30日,这里发生了一场著名的井冈山保卫战,我军不足一营的兵力,将趁我主力欲归未归之机前来进犯的敌军击溃。登上哨口,迎面耸立着高大的纪念碑。碑的正面刻着朱德总司令题写的碑名: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碑的背面是毛主席为纪念井冈山保卫战而写的著名诗词《西江月•井冈山》。
看到毛主席的诗词“……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我们了解了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原因,理解了什么是“井冈山精神”。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武器也是重要因素。要想打胜战,必须有一支做好准备的、众志成城的人民军队,也要有先进的武器。当年如果没有那三发炮弹(其中两发是哑炮),仅靠大刀长矛是吓不退进攻井冈山的敌人的。这个原则,在当今的世界,仍然适用。没有军民团结如一人铸就的钢铁长城,就无法抵御敌人的侵略;没有现代化的武器,就打不赢现代化的战争;没有核武器,就无法打破核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威胁。
黄洋界哨口一边的一座山头,是当年黄洋界哨口工事所在地。爬上山头,放眼远望,可见云雾中山峦叠嶂,好一派更加郁郁葱葱的南国风光!走近哨口工事,仿佛又听到了当年的隆隆炮声和战士们的胜利欢呼声。我们把扛了四省3000多里地的长征队红旗盖在哨口工事处,无比留恋地走下山去。
过哨口不远,就见下山公路一侧的小路旁,挺立着两棵大树,这是当年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从山外挑粮回来途中歇脚的地方。小学语文课文《朱德的扁担》曾记录着总司令这一感人经历。
一路下山,我们来到井冈山的中心茨坪。茨坪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上最大的村庄。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首次到达这里后,这里就成为红军的常驻之地,直到1929年1月,一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这里,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共同领导了井冈山的斗争,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当然,现在也增加了不少新的建筑。
在茨坪参观了领导人的故居和红军机关办公的地方之后,我们又到离茨坪不远的大井村参观。这里四周群峦怀抱,翠林环绕,梯田层层,溪流吟唱,古朴的农舍散布在翠林清溪之间,组成一幅清雅秀丽的图画,别具风采。毛主席当年也曾在此居住过。院门前一块大石头,那是毛主席工作累了读书、休息时常坐的地方,后人称之为“读书石”。毛主席住房的后面长着两棵葱绿的大树,据说当年红军离开后,树死了,新中国成立后,树又活了,而且长得更茂盛。
位于小井村红军医院附近有一座合葬公墓。那是在红军主力开往赣东闽西后,国民党反动派进犯井冈山,将没有来得及转移的130余名红军重伤员全部杀害,这座公墓就是先烈们的安息之处。这时,我们不能不想到,国民党反动派是多么残忍,而我们的革命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
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井冈山的斗争,我们前往参观井冈山陈列馆。让人不能理解并且义愤的是,这里已是一片狼迹。五大哨口工事的模型被人用大字报贴上封条,理由是:“如果外国朋友问,‘我们国没有险要地形,应如何革命’时, 讲解员将无法回答。”朱德的扁担被砸碎,朱德用过的机关枪,朱德指挥战斗时住过的新七溪岭村草房的照片被贴上封条,理由是:“为大军阀朱德歌功颂德。”……联系到被造反派夺了权的《江西日报》一版刚发表的《彻底砸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文章,真叫人为眼前的“造反有理”的形势担忧。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了平江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并在湘鄂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1928年底,彭德怀等率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师。1929年1月29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率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到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但是,井冈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听,老大娘的话里,一口一个“毛委员”的叫着;看,社员劳动的田间地头上,并排竖立的仍然是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画像。井冈山的斗争,开辟了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全国人民不会忘记这段历史,不会忘记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
1967年2月份后,根据上级指示,停止大串联,学生回校复课闹革命。我们告别了井冈山茨坪,走过五大哨口之一的桐木岭,一路下山,饱览着沿途永新、安福县境内,那一望无际的麦子抽穗和豌豆开花的美景,步行到达江西分宜火车站,几经周转,于1967年2月28日,农历正月二十回到了学校。正当我们和同学们交流参观革命圣地的体会时,一场更大的风暴开始了。  

点评

追寻前辈足迹,缅怀先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6 21:25
放开脚,行走祖国大地。多好的社会实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3 08: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42#
    发表于 2018-9-13 08:01:38 | 只看该作者
    流水清清 发表于 2018-9-12 21:14
    (二)上井冈

    离开韶山,我们一行经湘潭、过株洲,到醴陵,住进了醴陵银行接待站,认识了一位银行的负责 ...

    放开脚,行走祖国大地。多好的社会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1 11:48
  • 签到天数: 22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43#
    发表于 2018-9-13 09:58:54 | 只看该作者
    脚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揽圣地风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敬佩你坚实的文化功底,望精彩继续。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楼主| 发表于 2018-9-13 11:25:43 | 只看该作者
        十八、站队站“错”了

    1967年1月6日,上海造反派夺取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权,这被称为“一月风暴”。短时间内,夺权之风吹遍了全国。各地党组织靠边了,政府瘫痪了。在夺权者同倾向于支持原来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群众之间,在这一派夺权者同那一派夺权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由此,引发了“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无政府主义高潮,全国陷入了空前的混乱之中。为了保证最起码的工作生产秩序,中央军委下发了八条规定。根据毛主席的批示和党中央的决定,军队介入地方,开始了以“支工、支农、支左、军管、军训”为主要内容的“三支两军”工作。由军队领导干部参加的生产指挥部,行使着政府管理生产的职能。叶县武装部也向叶县一中派来了以殷参谋为组长的军代表工作组,参与管理学校的日常工作。靠造反起家的上层斗士们,以及颇具造反精神的青年学生和部分工人农民,并不满意稍微的稳定,打倒从中央到地方的军队领导人的口号一浪比一浪高。河南省是“打倒张树芝(省军区司令员)、何运洪(省军区政委)”,叶县嘛,又加上了“打倒杜xx部长”。
    小长征回到学校后,熟悉的同学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文化大革命的情况。运动初期成立的“文革会”已经停止工作,学校成立了好多个学生组织,这些组织分为两个观点。他们给了我一个我们班大多数同学参加的红卫兵组织“红色造反委员会”的袖章,我成了该组织的一员。
    那时侯,大字报和大辩论是学校和社会上的两道主要景观。各单位院内及大街两旁的墙壁上贴满了大字报,贴了一层又一层。大字报上用红笔标明“保留x天”的字样,要不会有人过早覆盖的。即使这样也有不如意的时候,那时县城还有好多住户属农业户口,允许养猪,有些不听话的母猪不时地会跑到街上美餐一顿,把贴得较低的大字报的下沿啃得豁豁牙牙。大街上经常可见两种不同观点的人在辩论,人数少的往往被围在中间。两种观点势不两立,每种观点的人都认为,只有自己所在的组织才是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组织,是革命组织;而另一方无容置疑执行的就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就是保守组织或反动组织了。
    四月份后,学校两种不同观点的小组织分别联合形成了两个观点对立的大组织。一中多数学生参加的组织叫“革命联合委员会”或称“一中革联”,我所在的“红色造反委员会”是“一中革联”的中坚力量。五月份后社会上相同观点的组织实行了大联合,形成了“叶造总”派和“二七公社”派,“一中革联”参加了“叶造总”。
    1967年7月22日,中央文革小组的有关负责人接见了河南各派代表,会上宣布:“河南二七公社”、“开封八•二四”是革命造反派,“河造总”是犯了错误的造反派,“十大总部”是保守派。河南省军区在支左方面犯了方向路线错误,应予改组。正是在这个会议上,江青提出了“文攻武卫”的口号,改变了中央“要文斗、不要武斗”的规定,实际上默许了个别地方已经发生了的抢枪事件。自此,武斗升级,混乱加重。
    7月25日,接“叶造总”通知,我们“一中革联”的同学们到叶县政府大院(原叶县县衙)集合,不知道有何活动安排。正是这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等媒体在报道欢迎谢富治、王力从武汉回京的内容中公开了中央文革对河南问题的表态意见。叶县的“二七派”组织了上万农民进城游行,一部分人还带着可以用来打架的农具。我们被困在政府院内六个小时后,回到学校,然后四散回到农村老家。从这一天起,作为叶县的多数派组织“叶造总”已不复存在,县城成了“二七派”的天下。之后,单个回到学校的“一中革联”的同学,不少人都免不了受到皮肉之苦。个别没有到学校去的“革联”的负责人,对方组织会用卡车把他们押回学校补上这一课。
    为什么规规矩矩的组织成了“保守派”,是错误的?而冲冲打打的组织成了“革命造反派”,是正确的?带着这个疑问,我请教了叶县武装部派驻一中的军代表工作组的领导,他解释到:“那是你们和我们都犯了方向、路线错误。比如说,我们要去的目的地是北京,一个队一直往南走,虽然规规矩矩,也没踩坏庄稼,但方向错了,是走不到北京的。另一个队一直往北走,虽然不大守规矩,踩坏部分庄稼,但由于大方向是正确的,就会走到北京。这就是说,你们站队站错了,我们支左也支错了。”猛一听,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道理,实际上,我想,这个道理连他自己也说服不了。
    1967年8、9月间,毛主席视察了大江南北,他语重心长地讲到:“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为什么要分裂成为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他老人家或许并不知道,正是那些自誉为“红色司令部”的代表人物,自称是忠实于他的人,将群众组织分为正确的和错误的,革命的和保守的,支一派、压一派,保一派、打一派,才使得派性斗争日趋激烈。而那些跟随他老人家浴血奋战的开国元勋,那些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辛勤工作的领导干部,一批又一批的被点名,受到了无情地批判和斗争。而拥护支持这些领导干部的群众组织无疑就成了“保守组织”了。
    1967年7•25二七派胜利之后,叶县二七派内部又起矛盾,以写大字报公开声明支持造反派的叶县县委书记纪xx和以叶县完中校长段xx为代表,分裂成了“纪派”和“段派”。两派都说自己是真正的革命造反派组织,派性斗争愈演愈烈,武斗不断升级。何止是叶县,全国好多地方都在乱。那些不做工的工人、不种地的农民,成了搞运动的活跃分子。由于忙于搞运动,个别农村的麦子垛在场里生了芽,到了秋季还没有完全脱粒入库。由于忙于搞运动,不少工厂、矿山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影响了人们工业产品的供给。有段时间,去煤矿上拉煤的架子车也会在煤矿出口的大院外排队等上两三天。就连人们最常用的火柴一度也按计划供应,最紧缺的时候,每个生产队仅分两盒火柴,一家一户只能论根发了。以至于50年代已经退休的火镰、打火石,这时候又被复聘上岗,发挥了光和热。
    1968年4月23日,《河南日报》一版发表了重要文章,把叶县“段派”定性为反革命组织,有关方面同时公布了五十四名有历史“污点”的人员的名单,说这些人就是该组织的骨干。4月24日,许昌地区组织武装治安人员对叶县“段派”进行“围剿”,“段派”组织顷刻间土崩瓦解。之后,几位据说是与“段派”有联系的领导干部被押往叶县各公社进行批斗。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叶县最早参加革命、蹲过敌人的监狱、站过烧红的铁鏊子的老共产党员之一,原许昌地委副书记、监委书记段永健也站在了被批斗的行列中。与其他被批斗者稍有不同的是,他没有被抹黑手,挂黑牌,戴高帽。
    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下发了《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之后,全国所有学校,陆续恢复上课。1968年3月,叶县一中的一、二年级的学生都到了学校,边学习边搞运动。1968年8月下旬,接到同学们的通知,我回到了离别一年多的学校,参加毕业典礼。此时,学校革命委员会已经成立,在毕业典礼大会主席台上就座的,是学校革命委员会的委员们。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会议主持人一声令下,两人一组的学生押来了学校的教导主任和几名老教师(白校长因为有病,没有参加今天的批斗,过后,又补了个小型批斗会)。他们中的大部分因怕揪头发而剃了光头。但是,他们不曾想到,他们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们架起他们的双臂,抠住他们的双眼,照样让他们坐“喷气式飞机”跑过来挨批。韩主任是校长抓教学方面的得力助手,又是学校数学教学方面的权威,其他几位老教师也是富有教学经验的兢兢业业的教育工作者。如今,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们呢!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模糊了……。之后是一名担任学校革委会副主任的学生的讲话,只见他念着事先写好的讲话稿,从课桌后面走到侧面,又从侧面走到前面,后来干脆坐到课桌上。讲得热了,就顺便撩起背心的前襟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至于他讲了些什么,我已经没有任何印象了。



    点评

    国家灾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7 18:25
    选材好,重点突出,叙事严谨,文笔颇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3 1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45#
    发表于 2018-9-13 19:03:28 | 只看该作者
    流水清清 发表于 2018-9-13 11:25
    十八、站队站“错”了

    1967年1月6日,上海造反派夺取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权,这被称为“一月风暴 ...

    选材好,重点突出,叙事严谨,文笔颇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10:29: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乐在山乡
                                              
                            十九、动员会


    1954~1955年,河南郏县原大李庄乡32名青年学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工作,1955年,毛主席针对此事亲笔写下了光辉批示“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代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重大贡献。董加耕、邢燕子、侯隽、卢中央等是那一代知识青年的光荣代表。
    1968年8月28日,为落实毛主席当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和上级精神,叶县革命委员会在当时的叶县大会场召开了叶县一中、叶县完中66、67两届初、高中毕业生下乡上山动员会。大会的主席台正面,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主席台上坐着叶县革命委员会主任纪忠良等县革委会的领导,台下是两届毕业生和前来迎接他们的各公社的干部。大会在《东方红》歌声中开始,首先,主持人带领与会全体人员手持红色《毛主席语录》,“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xxxx永远健康!”之后,向毛主席他老人家表忠心,“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永远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随后,共同学习两段与会议内容有联系的毛主席语录后,会议正式开始。
    那时,开会前先祝愿等已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活动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达到了高峰。人们把《毛主席语录》本装入特意缝制的语录袋中,随身携带,随时学习。有人印制了《遇到问题怎么办?〈毛主席语录〉中找答案》的卡片,让人们查用,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效果确实不错。著名音乐家李劫夫谱写的《毛主席诗词》、《毛主席语录》歌唱响在祖国大地,人们在享受美的韵律,重温党的历史的同时,也得到了毛泽东思想雨露的滋润。随着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的普及和提高,人们把毛主席的话似乎当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也达到了顶峰。工厂车间、农村地头、食堂、会场,都设立了贴有毛主席像的祝愿台,人们吃饭前、干活前,都要先祝愿、表忠心、学语录。今天计划干什么,晚上完成多少,还要在毛主席像前早请示、晚汇报。开大会前必须要高唱《东方红》。在不少农村的村口,由少年儿童把守,俗称“语录岗”,过往行人必须按要求回答几段常用的毛主席语录后,才能放行。
    在下乡上山动员会上,县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毕业学生代表发言表了决心。与会领导每人向学生代表赠送了一枚毛主席像章。瞬间,学生代表的胸前就挂满了像章,一片金光闪闪,光荣和自豪感难以言表。
    大会结束时,县革委会为我们每位毕业生赠送了一张《毛主席去安源》的画像。画面上,青年毛泽东身穿蓝布长衫,手提红色雨伞,阔步走在崇山峻岭之上,去发动工人、农民,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如今,党号召我们到农村去,我们一定能学习青年毛泽东的榜样,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广阔天地有所作为。我和常村公社另外五名同学一道,坐上了公社前来的汽车,回到了家乡,开始了新的生活。几个月后,68届毕业生离校,农村学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和前两届学生一样,成为了建设新农村的新式农民。
    1968年12月,毛主席再次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一批批成千上万的城市青年学生奔向农村、边疆,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建设农村和边疆地区贡献了青春,也经受了锻炼。当然,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国家的繁荣富强在于工业化。随着城市工业的逐步发展,一大部分知青返城后,又为我国的工业建设再立新功。也有一部分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一部分考上了大学,成为了各个行业的骨干力量。
    毕业离校后,一部分同班同学保持着书信联系。1999年夏,王全喜老师的80岁生日宴会,为我们更多的同学提供了一次相聚的机会。王全喜老师是我们上初二时接替王海亮老师教我们班语文课的。他的女儿王丽娅在我们上一年级时,曾受王海亮老师的邀请,到我们班介绍过学习经验,很受同学们的崇拜。王全喜老师对我们班的同学也格外有感情。当他得知一位考上大学的同学家里比较困难时,就每学期给他寄去生活费。王老师后来在叶县教研室工作,他曾先后两次推荐我们班的同学担任教研室主任。这些,都在同学们中间传为佳话。王老师生日那天,尽管一些工作单位较远的同学没有赶回去,仍有约20名同学相聚叶县,为他庆贺。宴会上,也见到了教导处韩主任等几位老师。一杯薄酒,略表当年学生们的一片心意!让我们祝愿所有教过我们的老师们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点评

    学习。顶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4 15: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47#
    发表于 2018-9-14 15:04:49 | 只看该作者
    流水清清 发表于 2018-9-14 10:29
    第五章  乐在山乡
                                              
                            十九、动员会

    学习。顶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48#
    发表于 2018-9-14 18:58:56 | 只看该作者
    流水清清 发表于 2018-9-4 10:49
    第三章 中学年华

                           九、美丽校园

    难怪文笔细腻,早年间打下了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20:31:22 | 只看该作者

                         二0、走进高中

    1968年8月下旬,同学们正式离校回到了家乡。实际上,从1967年7月25日算起,我因为没有参加造反派组织,离开学校已经一年有余了。这一年间,我先是配合一位有经验的农民担任了棉花田间管理员,为生产队的近20亩棉花打顶、整枝、灭虫等。一季下来,基本清楚了棉花管理的技术要领。后来又担任了农村生产队最小的官——记工员。请不要小看这记工员,作为队委成员,他更有条件向队长提出好的建议,只要不怕麻烦,他可以把相当一部分农活按记件工计算劳动工分,尽可能减少记时工的数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社员的劳动生产积极性。1968年冬季,我又同大部分劳动力一起前往金沟大队,参加了公社金龙嘴水库干渠的修建。渠道地质有土质和石质,石方开挖是需要打眼放炮的。打炮眼时有人扶钎,有人打锤。打锤有个熟练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就可以随意变换双手握锤的前后位置,左右开弓,高高抡起,重重落下。炮眼打好后,需要装入雷管和炸药,雷管的炮捻必须根据点炮人撤离的距离计算好长度。点炮时必须在安全区边沿的路口设置岗哨,避免行人通过。有一次,我们下班回住地的路上,正好碰上邻近的工地在放炮,可能认为里边的人下班走完了,而没在我们经过的路口设岗哨。高飞的石块在身边落下,好险哪!这时候,你千万不能跑,在没有安全区可藏身的情况下,只能睁大眼睛向上看,估计好石块可能降落的位置,及时迅速地移动身体特别是头部至石块可能下落点的空隙间。还好,这次是有惊无险,没有一个人被砸伤。
    在家乡务农期间,我对中医学产生了兴趣。借来了《药性赋》、《脉诀》并抄录一份,买来了《新针疗法》一书及一盒银针,空闲时间学起了中医。《药性赋》是将200余种主要中草药的药性编成了四句一首的诗,便于初学者阅读和记忆。第一首是写甘草的:“甘草甘甜性本温,调和诸药首为尊,通经暖胃除红肿,下气通关又壮筋。”当然,也有一药一句的简要介绍。《脉诀》介绍了左右手寸、关、尺六脉等浮、沉、迟、数变化所主的病情,以及对症治疗的药方。望、闻、问、切是过去中医传统的诊病方法,现在又有了现代的检查手段,对疾病的诊断就更准确了。中医针灸治疗疾病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人说,“扎针不用学,哪疼往哪戳”,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小半,比如膝部疼扎“阳陵泉、阴陵泉”,头不舒服“百会透四神聪”,“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这叫局部取穴。还有一种叫顺经取穴,如“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如果病人拉肚子比较严重,只用在“足三里”穴位处扎一针下去,再捻几下,一会儿就会见效。人体有十四条经络,每条经络都有好多穴位,针刺不同的穴位,就能够治疗多种不同的疾病。……如果不是随着时间变化,我后来成了一名水利建设者,或许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师的。
    1969年4月,三年没有招生的高中开始招生。各公社办起了高中,各大队小学办起了初中。受生产大队推荐,我和我们大队的另外两名同学跨进了常村高中的大门。常村高中设在原叶县五中所在地。1963年小学毕业时,我报考的就是叶县五中,后被选录到了叶县一中,读完了初中。如今,我又来到了这个当年报考的学校,这也算是与这所学校有缘。
    常村镇位于常村公社的西南部,后来修建孤石滩水库,又从南阳地区方城县划并过来十二个大队,常村这才位于公社的中心。常村的西面、南面均为伏牛山的余脉,老青山、歪头山各领风骚。淮河的重要支流澧河从镇南边流过。澧河南岸有一座小山,叫龙王山,龙头向西,龙尾向东,长约十里。这条巨龙正要爬向澧河饮水,不知何故,被变成了石山。不信你看,龙头还正朝着河边蠕动呢!镇西北边有一条小河,那是澧河的小支流,叫漂麦河。据说过去有一个读书人,妻子外出时晒了一院子麦子让他照看,读书人看书入了迷,天下大雨也不知道,待妻子回来时,才发现,麦子早被雨水冲到了河里。读书人后来功成名就,这条河就叫“漂麦河”了。如今,常村高中就坐落在这漂麦河畔,想必然也能培养出新一代有文化的优秀人才。
    在高中学习期间,我见到了堂弟国兴的姥爷、舅舅们,当然我也这样称呼他们姥爷、舅舅。他们几位正在参加公社在高中院内举办的“清理阶级队伍”学习班。他们家姓史,老弟兄五个,堂弟的姥爷是老大。他们家住在柴巴大队杜庵生产队南边的山坡上,自然村的名字就叫“杜庵南坡”。他们家解放前过着自耕农的生活,解放时成份被定为中农。解放前,叶县的早期共产党员段永健曾在他家住过,并以放羊作掩护从事革命工作,也与史家结下了深厚友谊。解放初期,史家老五曾到许昌见过已担任许昌地区重要领导职务的段永健。尽管段说过“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我”的话,但是他的老实的农民朋友从没给他提过半点要求。真是山不转水转,早已不同段永健联系的史家,如今又被人们同段联系在一起。这家曾为革命做出过贡献的人家,现在也同段永健一样,成了革命的对象。看到他们明显消瘦,我也无法用过多的话去安慰。此后不久,连在公社范围内好多个公办(全民)卫生所担任过所长的我的伯父、史家的门婿,不知是何原因,也离开了公办医生的工作岗位。之后,被缺医少药的深山区聘为赤脚医生。十年后,落实政策,才回到了他曾经多年担任卫生所所长的地方——常村,成为常村公社卫生院的一名普通医生。
    初进高中,我的心情是高兴的,我也暗下决心,努力学习完高中课程,创造条件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当时正逢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报纸及有关政治方面的文章。金佩峰校长亲自带领我们学习。那些年,每逢五一节和国庆节,学校都要出专刊庆祝,这年五一节又逢党的九大闭幕,我也写了一篇纪念五一节的文章,登在了学校的墙报上。后来,我发现由于高中招生只推荐不考试,来的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初中66届的、67届的、68届的,还有小学毕业生。将来统一授课必定会有一定困难(后来听说学校分为快慢班授课,学生们大多数学到了应学的知识,看来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与其在此苦熬岁月,倒不如回家参加生产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这样也可为父母减轻些负担。在进入常村高中一个月之后,也就是在欢庆中共九大胜利闭幕和庆祝五一劳动节过后不久,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学校。

    点评

    学习。顶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6 0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50#
    发表于 2018-9-16 09:21:07 | 只看该作者
    流水清清 发表于 2018-9-15 20:31
    二0、走进高中

    1968年8月下旬,同学们正式离校回到了家乡。实际上,从1967年7月 ...


    学习。顶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楼主| 发表于 2018-9-16 11:07:47 | 只看该作者
    二一、漯南铁路

    离开高中回到家乡的我,正赶上生产队抽人参加修建漯南小铁路的工作,我就报名前往。漯河到南阳的小铁路,经舞阳向西,绕过规划中的燕山水库,向西又向南进入南阳地区方城县。我们公社施工的地方位于旧县公社与保安公社相邻处,庙岗村以南地段。由于地势变化,路基有填有挖,每个大队分一段。经过三个月的共同努力,土方任务全面完成。每个大队近二十名民工评出两名先进,我以自己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大家的称赞,成为其中的一员,并被留下来参加铁路桥的修建。
    土方施工时,我们住的村子叫申庄。入住不久,我听说这个村的农民全部是贫农成分,没有中农、富农,更没有地主。附近几个村子都是这样。那么解放前这里的土地都是谁家的呢?一经打听,才知道这里发生过一个跑马占荒的故事。相传明朝末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凉,人口不多。这时,来了一位陕西爪子,跑马圈了一大片土地。这位陕西爪子委派多名管家替他管理这块土地。原来的及后来迁入的农民都成了他的佃户,世世代代直到解放。至于这位陕西爪子长得什么样子,没有人能够知道。
    申庄村的南边有一条河,这条河的上游是防化寺水库。据说,当年孙悟空弟兄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曾到过防化寺。如今寺已不在,但碧绿的库水及两岸青山倒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库水泻入河中,勤劳的人们在下游河中又筑起了一道道拦河堰,河水顺着堰一端的小渠乖乖地顺等高线流上河岸,从岸边村中流过,方便着人们的生活,并浇灌着两岸的万亩良田。
    土方工程完成之后,我告别了位于许南路东边的申庄,住到了许南路西,铁路桥西北边上的吕庄。吕庄是一个修建白龟山水库时的移民新村,住房布局整齐划一。吕庄村南的小河是申庄河的上游,比申庄要宽,河中布满卵石,清澈的河水中一群群小鱼在嬉戏追逐。工作之余,同事约我到河里捉鱼。按常理讲,捉鱼是需要鱼网的,而我们却是赤手空拳。我们将大一点的卵石在河中摆成了喇叭口形,喇叭上口与小河水面同宽,下口逐渐变窄,大石块上游迎水面一侧摆上小石块,靠近下口的地方,内侧铺满小石子,上面再铺上河砂,河砂的上平面高于下游水面,一个亮子形成了。只见一条条小鱼儿游向喇叭口,再向下口游去,因为水顺着石缝流下,小鱼儿就留在了亮子上。一会儿一条,一会儿一条,倒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要建的是一座八孔九墩、每孔六米的中型桥。重力式桥墩,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预制平板。负责施工技术的是方城县水利局的一名技术干部。我和几位同事被分配到钢筋组,负责钢筋加工、绑扎。没有钢筋加工机械,所有钢筋全部靠人工加工。由于大伙的共同努力,保证了施工工期。之后,我们参加了桥板的安装,在郑州铁路局三位师傅的指导及带领下,我们利用托盘、钢轨、滚杠,将桥板拖移到预定位置,再利用千斤顶逐步就位。虽然活是艰苦了点,却也学到了一些施工技术,重要的是,我对水利及桥梁工程施工产生了兴趣。1969年9月,我们公社修建的这段铁路按期完工了。后来,由于焦枝线的贯通,这条小铁路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后话。


    点评

    学习。顶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6 14: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52#
    发表于 2018-9-16 14:07:39 | 只看该作者
    流水清清 发表于 2018-9-16 11:07
    二一、漯南铁路

    离开高中回到家乡的我,正赶上生产队抽人参加修建漯南小铁路的工作,我就报名前往。漯 ...

    学习。顶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53#
    发表于 2018-9-16 22:12:27 | 只看该作者
    流水清清 发表于 2018-9-5 11:58
    十一、学雷峰与红书桌

        雷锋于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的 ...

    雷锋那个时代的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54#
    发表于 2018-9-16 22:14:57 | 只看该作者
    流水清清 发表于 2018-9-5 11:59
    十二、社会主义好

    “还是社会主义好!”这是灾区人民发自肺腑的声音。

    社会主义优越性突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6:19:11 | 只看该作者
    二二、学习榜样

    在小铁路施工期间,我认识了常村公社派往工地的负责人,当时的武装部副部长买希德同志,并为他的实干精神所感动。后来,又听到过他的一些事迹。他是我们无数基层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之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因小铁路桥施工急需用料,买部长亲自坐小拖拉机回常村拉运。回工地途中行至庙岗大坡,拖拉机发生故障且刹车失灵,突然向下滑去。下面不远处有七、八个人正推着两辆架子车负重上坡,一看此情,全部吓傻了眼。说是迟,那是快,买部长当即跳下车去,用他那宽大有力的臂膀,把拖拉机下滑的方向扭转,拖拉机斜着向下滑到公路边上的一棵树上。这才避免了一场惨祸发生。
    工地桥墩基础开挖之初,河道上游防化寺水库下潜式闸门失灵无法完全关闭,哗哗库水顺河而下,严重影响了桥墩基础开挖。买部长要下水去关闸门,同志们劝他说,“危险!”他衣服一甩,“没什么,大不了从洞子这头进去,从那头出来。”说的轻巧,那是一百多米长的输水隧洞,一旦被水吸进洞中,肯定就没命了。买希德就是买希德,他第一次潜下水去,摸到了闸门位置,第二次潜下水去,硬是把闸门关了个滴水不漏。桥墩基础可以正常开挖,工程施工可以按原定计划进行了。
    再次听到买希德的事迹,是他带队参加焦枝铁路建设的时候。据说,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连续好多天不下战场,渴了喝口水,饿了啃口馒头,困了就在开挖的隧洞里打个盹,坚持连续带班作业,终于提前完成任务。
    第三次看到他的事迹报道,是1975年8月淮河流域抗洪期间。已升任武装部长的他,得知孤石滩水库洪水位超限,急需下泄,但是,高压供电线路已断,道路冲毁,发电用的柴油无法运到,闸门启闭机无法开启,怎么办?多停一分钟,水库就多一分危险!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公社的劳动力差不多都到本公社的几个小水库抢险去了,他和当时的公社党委书记尚书彬在公社办公室,负责全面领导调度。孤石滩水库属于上级管理的大型水库,但水库就在公社辖区内,他们不能不管。他和尚书彬书记一起,一人扛一桶柴油,冒着生命危险,顶着倾盆大雨,涉过山洪暴涨的山区河道,把柴油送到水库。电机发动了,闸门开启了,水库大坝保住了。
    这就是买希德同志,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每一项成就,不正是靠无数象买希德这样的基层领导干部带领广大群众经过努力奋斗取得的吗?


    点评

    学习。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8 14: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56#
    发表于 2018-9-18 14:58:24 | 只看该作者
    流水清清 发表于 2018-9-17 16:19
    二二、学习榜样

    在小铁路施工期间,我认识了常村公社派往工地的负责人,当时的武装部副部长买希德同志 ...

    学习。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15:58:19 | 只看该作者
       二三、叶县共大

    1969年11月,在农村三秋大忙之后,生产大队又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我被推荐进了“叶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从教学内容看,叫“叶县农业技术学校”倒是更合适一些。
        叶县共大创办于1968年,第一年办有五个系:卫生系、农业系、机械系、畜牧系、园林系。第二年增办了水产系,也扩大了招生规模。我们大队的另一名同学分到了农业系,我被分配到了水产系。学生上学期间,生产队按出勤对待,给记工分。学生们从家里带来口粮,学校又给予适当补贴。既能学习知识,又不减少劳动收入,可谓两全其美。
    水产系的地点在叶县城南,原叶县农场所在地。后来水产系停办后,这里建成了叶县磷肥厂。另外五个系都办在废弃“黄营坡水库”内。黄营坡水库是1958年在灰河流经的洼地上修建的一座平原水库。由于土堤太薄,据说只存过一次水就废弃了。我上初中时曾在水库内走过,那里是蛤蟆窝一片,中间的少量高地是社员们开垦的荒地。1965年灰河疏浚治理后,原洼地水位下降,县农场向水库内发展,分成了几个队。现在,依托这几个队的地盘办了共大的几个系。
    叶县共大的任务是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被称为“抗大式”的学校。在那“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年代,同学们既要学技术,又要学政治,学军事,又要参加生产劳动。学习政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报纸上的主要文章,我也和不少同学一样,背会了毛主席的《老五篇》即《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自由主义》全文以及《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中的一些主要段落。生产劳动占了我们在学校的一大半时间,边上课边劳动的共大师生们,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硬是使这片数千亩的半荒地变成了渠道纵横、绿树成行、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园林系的片片果园也开始挂果。
    我们水产系学习的是水产养殖和渔业捕捞两门课程。通过与设在叶县境内的水产部五七干校联系,水产部派来了两名老师教课。周老师讲《家鱼人工繁殖》,张老师讲《织网和捕捞》。四大家鱼包括鲢鱼、鳙鱼(俗称大头鲢子)、草鱼和青鱼,不同种类的鱼,因为食物链的不同,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过去养殖四大家鱼,是从长江里捞取鱼花(小鱼苗),放在鱼苗池里养成大鱼苗,然后再投放进鱼塘或水库里养成成鱼的。1958年,水产部沙市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成功了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加快了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大部分同学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争取毕业后更好地为社会造福。我们自己动手开挖了鱼塘,织成了鱼网,并划起自己打制的小木船,到白龟山水库等处捕捞了种鱼。经过一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家鱼人工繁殖、鱼苗孵化、鱼苗饲养、渔业捕捞等一系列技术要领。
    白龟山水库位于平顶山市西南郊,是淮河支流沙河上的重点水利工程,兴建于1958年,拦河主坝长约1.5公里,南侧顺河副坝长约16公里。白龟山水库属于平原水库,水库除原河道外,浅滩地面与库外耕地地面的高程相差不大。因此,库水会通过堤坝下边的砂土层渗向堤坝外面。所以,人们在大坝外增设了300多眼降压井,降压井之间用排水沟或排水管道相连,外渗的库水通过降压井和排水管沟排往下游河道,有效地避免了水库水渗到库外耕地,影响农业生产。我想,这种措施,应该可以推广到那些地上河地段,在河堤外设置适当的降压井及排水系统,应该能够阻止因地下水长时间上浸而造成土地表层的盐碱化。
    白龟山水库里放养的是鲢鱼和鳙鱼。那时的鱼苗,是直接投放到水库里,让其自由自在地生长的。捕鱼需要船和渔网。渔网根据用途不同分为撒网(旋网)、拉网、围网、刺网(丝网)等,不同的网使用的材料不同,编织的方法也不一样。编织方法主要有活结、死结、双活结、双死结几种。在水库捕鱼,我们用的网是三层刺网,用尼龙丝采用双死结方法编织而成,中间是小网眼,两边是大网眼。鱼可以从大网眼进去,就会被挡在小网眼上,想再从大网眼里退回来是不可能了。第一天早上,我们荡起双桨,撒下渔网,傍晚时分,根据岸上的参照物,找到渔网的大体位置,看到网上的浮漂,接近渔网,小心翼翼地摘下捕到的家鱼,胜利返回。有一天晚上返回的时候,不巧来了阵风,尽管不停地划动双桨,就是不见小船前行,应该是刮风引起的流水速等于划船速的缘故吧。同学们轮换着使劲划桨,终于划到了水库岸边。随着时代的发展,捕鱼的船也陆续装上机器,大量减轻了渔民的劳动强度。
    水库的鱼苗是水库管理部门放养的,捕鱼的除了水库捕捞队外,也有不少附近的渔民。有时免不了会发生矛盾。几年后,我曾经见到几位水库管理人员因收缴渔网与“偷渔者”发生的争执。管理者说:“鱼苗是我们下的,你们为什么捕捞?”渔者说:“我们的好地都被你们修水库淹没了,仅剩一点山坡地,不让捕鱼,你让我们怎么生活?你们管好你们的大坝就行了!”“我们是水库管理局,不是大坝管理局!”……后来网箱养鱼的推广,无疑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水库管理部门和附近的渔民都可以在划定的区域内使用网箱养鱼,这样既便于饲养、又便于管理和捕捞,用不着在整个水库去张网捕鱼了。现在的市场上,水产品极为丰富,除了远海捕捞,池塘养鱼之外,水库和近海的网箱养鱼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龟山水库归来,我们又到位于叶县境内的白龟山水库南干渠上张网捕捞。白龟山水库南干渠,修建于1966年,根据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干支斗农毛同步建设的精神,沿途配套渠系逐步建成。每到秋季,灌区平整的水田里一片金黄,丰收在望。水稻的秆比较矮,产量倒很高,被人们戏称为“吨半稻”。我们的筒网布置在叶县北关干渠联合闸下游,筒网的上口与渠道同宽,只要干渠里有鱼通过,就会钻进筒网,这时拉起变窄的筒网下口,取出家鱼,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有一次,叶县县委书记等几位领导路过此地,特意下来和我们一起拉了一网,又同我们几位同学一一握了手,着实让我们高兴了好一阵子。
    捕捞来的种鱼,需要注射专用的药物促其发情排卵,在孵化池里孵化后,在鱼苗池里养成大鱼苗。
    鲤鱼的繁殖要比四大家鱼简单得多。我们到叶县西北部十里远的沙河里采集被河水冲出来的柳树须根,回来后先用竹条或藤条弯成环状,上面系满柳树须根(也可以用棕皮代替),放在养鱼池内。清明前后,当水温达到18度左右时,一群群雌雄鲤鱼就会在圆环上穿梭,追逐摆子(排卵)。然后把这些圆环拿到孵化池或孵化缸里,几天后,就会见看到有小鱼花孵出,没有受精的卵子会烂掉。一段时间后,再把这些小鱼苗移到鱼苗池中饲养。当然,不同时段,鱼苗的饲料也是不一样的。再过一段时间,这些鱼苗就可以放入大池饲养或者出售了。
    学习的空闲时间,我和几位同学,均自己动手,织了一个旋网(撒网)。毕业离校之后,我曾到村东小河沟里撒了几次鱼。十几年后,夫人带女儿到外地工地看望我时,为了招待她们,我又借了一个旋网,下了一次河。每当你收起撒开的旋网,从网眼上摘下那活蹦乱跳的银色小鱼时,那个痛快劲呀,早把道路的泥泞、衣服的水湿、身体的疲劳,以及盛夏的酷热、冬天的严寒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水产系学制偏短,我们虽是第二届入学,但同其它系第一届学生几乎同时毕业。在其它系一部分学生经学校与公社联系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因上级有关领导变动,下余毕业生去向已无人过问。在那个年代,离开了集体安排是无法发挥自身作用的。我带着学到的知识和不能学以致用的遗憾,重返家乡。

    点评

    学习。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9 1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58#
    发表于 2018-9-19 11:07:29 | 只看该作者
    流水清清 发表于 2018-9-18 15:58
    二三、叶县共大

    1969年11月,在农村三秋大忙之后,生产大队又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我被推荐进了“ ...

    学习。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17:01:07 | 只看该作者
       二四、三尺讲台

    1971年4月,我从叶县共大水产系毕业,因家乡条件所限,没有利用学到的知识去从事水产事业,而是作为一名普通劳动力,随大队人马参加了孤石滩水库的重建。
    孤石滩水库因孤石滩村而取名,孤石滩村因村南澧河中间挺立的一块大的孤石而得名。该水库1958年大跃进时开始修建,完成土坝即大坝粘土芯墙及输水隧洞后停建。1961年河道段的芯墙部分被扒开过水。1970年水库重建,主要任务是被扒开及冲毁的芯墙重修、大坝芯墙两侧砂卵石坝体铺筑、坝坡护砌和泄洪闸的修建。在机械化相应落后的年代,人民战争显示了无穷的力量。土方施工期间,全县投入民工达两万人。主要运输工具是比土牛先进的架子车,土方摊铺和碾压已经实现了机械作业。土方工程完成后,留下七千民工参加泄洪闸的修建等。我参加了拉土运料、打钎采石、护坡砌石、浇筑混凝土等工作。由于工作踏实,我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领到了一本叶县孤石滩水库指挥部奖给的《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的五篇著作•毛主席诗词》合订本。参加修建孤石滩水库,使我有机会结识了许昌地区水利施工队的一部分工人师傅,也使我加深了对水利建设的认识和对这一行业的向往。
    1971年9•13事件之后,周恩来总理受毛主席委托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极“左”路线得到逐步纠正,教育战线开始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得到重视。1972年初,农村各大队自1968年起在小学基础上办的戴帽中学予以合并。月台学校原为中心小学,现在成了附近几个大队的初中点。这年春节后,回到生产队的我,被推选为民办教师,进入月台学校,登上了三尺讲台。月台学校办有五个年级五个小学班和两个年级四个初中班。学校的负责人是担任十多年小学校长职务的石俊斌老师。学校有十多名教师,其中一半是公办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一半是民师,是农村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不少已有多年教龄。既然组织上给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
    我在担任了半学期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后,根据领导安排,又增加了初中政治、农业常识(包括生物知识)和物理化学课程。除了每周讲二十四节课外,还同时担任了初中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学期的最后一周时间安排是很紧凑的,要出考卷并自己刻印,要自己并再找一人帮忙监考,要改四百份考试卷子,要在担任班主任的一班学生的家长联系单上填写学生各科考试成绩,并写上恰如其分且又能激励同学们学习意志的评语。
    为了教好政治课中毛主席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我翻阅了不少资料,重温了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课堂上,我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重点介绍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从古代史可以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从近代史可以看出,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不能成功;现代史又可以证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通过必要的讲解,使同学们明白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提高了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再细学毛主席著作,就能够加快、加深理解。
    化学课是我讲的一门重头课。一是只有教学提纲而没有课本,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编成的代替物理化学课本的《工业基础知识》,已不能适应教学需要,二是缺少必要的教学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困难难不倒有心人。要当好先生,必须先当好学生,我找来了过去的课本和有关教学用书,重新学习,认真备课。实验课是必需的,我自制了酒精灯,从大队卫生所找来了酒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这就可以制作氧气,就可以做铁、磷、钾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学校备有的烧碱和硫酸,加上学生从家里拿来的生石灰块等,这就可以做酸、碱、盐的相关实验。学生们学习化学课的兴趣很高,学习成绩大多不错。当后来考上常村高中的学生回到母校时说,“其它学校的学生化学学的不好,而我们很懂”的时候,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当你得知你教出的学生比别的学生强的时候,作为教师,内心怎能不高兴呢!
    二十年后,已担任单位党委书记的我,带领本单位中层干部检查一橡胶坝工程施工情况到达某县时,受到了我曾教过的一位姓许的学生的热情接待。此时的他,已担任该县主要领导职务。当你看到过去你教过的学生学有所成,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曾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无上光荣和自豪!

    点评

    我说文字功底好呢,与老师这个职业紧关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9 18: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60#
    发表于 2018-9-19 18:29:48 | 只看该作者
    流水清清 发表于 2018-9-19 17:01
    二四、三尺讲台

    1971年4月,我从叶县共大水产系毕业,因家乡条件所限,没有利用学到的知识去从事水产 ...

    我说文字功底好呢,与老师这个职业紧关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6 11:18 , Processed in 0.09964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