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无数山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色空句断】连载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81#
    发表于 2019-10-29 18:59:58 | 只看该作者
    深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2#
     楼主| 发表于 2020-6-12 23:17:14 | 只看该作者
         2、色空即处之是

         色空不异,进而色空相即,色空即处有何究竟所在呢?所谓即处,亦即色与空于此世界一致性的在,是一种无相违的存在,同样亦是一种显示,将“一致性的在”显示于世界、显示于由缘而来的我面前。那这个“即处”有什么个东西呢?如果我们回答无,那么前面所言的“一致性的在”、“存在”、“显示”又指向的是什么呢?或说示现于“即处”的又是什么呢?我们说“即处”一语即表明在我们语言中的有谓存在,否则谈何即处?何况“即处”前面还有“色空”。而这里,示现的“即处”在表达里又是怎么回事呢?仅用不存在来回答,既是敷衍了事,也没有真正从本质上回答问题。

         而我们上一节所讲的“色在之处空无一物”旨在指出色本质属性的在。即空,一种对应于色、对应于五蕴的在,同样这也是一种属性的在,在形式表达中越过形式本身的羁绊,完成更为纯粹的表达。亦即:空,并非无,更不是不存在,色与空一样只是表达存在的一种方式,并且于此“即处”越过表达而在。反之,“执于无”就陷入无意义的枯寂中;而我们执于这个“即处的在”也同样陷入看似有意义实质无意义的语言思维陷阱里。

         如果换言之,色空即处有谓在,或说色空一致的“空”的属性的显示,通过形碍之色。那么,此“有”包含或者说指的是什么呢? 由色空相即故,既有色,也有空,因为二者原本就为一,故说即处,只是基于认识者的我而起的分别罢了。基于表达本身给出的,我们说这里有“存在”的事实,即:于表达中存在,也于表达中不存在。否则,我们就没能如实表达“色即是空”或“色空相即”;又或,即便我们于文字上指出了“色即是空”或“色空相即”,但也未能究竟于色空即处将其所表达的意思呈出,即:未能将“色即是空”或“色空相即”表达过程里包含的表达工具、表达及表达者等于表达中所带出的东西,于表达意义予以抹去,也未能指明色空即处的究竟。

         色空即处之“是”又是什么呢?当“即处”一切色空显示出一处, 此“一处”色空共在,无有“二者”溢出,一切都在这里,即“即处”也。“在”所表达为文字语言之上的指向,言说断处,那些透过色空句及句式结构展示出来的色空性相,在其“展示出来”的过程中即显即断、即断即空。为此,我们进一步考察,这即显即断、即断即空的“显”、“断”、“空”指向的是什么呢?终端的“空”到底因何而在,当我们究竟于此“空”,那么什么此过程中就未显未断未空,没有实现色空共在处展示其是,同时也未能究竟空去。只有摆脱空与非空等诸空的纠结,摆脱色空即处形碍的在,将包含色空本身在内的“空”空去,合于如是之理,如是之法,我们则说,这就是色空即处之是。

         注:2019.1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
     楼主| 发表于 2020-6-12 23:17:49 | 只看该作者
         3、“色即是空”实现的过程中体现的发散效应

         色即是空,我们说这里的“即是”是一个实现色空等价、一致、无差别的过程,及过程中展现的一切。在实现此在的过程中,也反映出这样一个现象:此过程是一个“色”在“空”中发散的过程(注意!这里的“中”应是色与空双向包含的,而非单纯的“色”在“空”中,它也包含“空”在“色”中,只是为了考究“色即是空”的过程而取之;又或换个说法,不存在“中”这个说法,因为事实上无法取向有谓“中”),我们考究“色即是空”的“即是”,便是这种发散效应的体现。

         尽管前面我们一再强调色空原本就为“一体二面”的存在,可还得回过头来审视一下,在一个句式结构中,如何于认识上实现“色”即是“空”的?应当注意,这里所谓过程,并不意味着一个实在的事件发生的过程,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从“色”到“空”如何实现“即是”的过程。包含着对象世界的事物及现象发生的一切事实展现的过程,也思想中一念至一念、一个概念至一个概念、一个观念至一个观念、一种认识至一种认识等的实现过程。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观念里,我们总有意无意地将“色”或将其替换出的“实在”、“实体”、“实物”等概念,应对于“空”的概念,或将前者置于后者之中,有时在日常生活层面上完全将之等同于将一个物体放在空中一般,而当这个物体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占据的空间不断增大时,显现出来的是该物体密度变小,仿佛被稀释一般,也可理解为该物体“物的形态”或说“物的存在”从某个点上向四周发散,当此发散趋向于无穷,无论是对象世界中还是我们思想中,这种极致事件导致的是空,是“无”的代名词。而我们将这里的“物体”换回“色”、将这里空间之意的空换回色空对应的“空”,如是说“色即是空”亦是如此,说“色即是空”的发散效应亦是如此,往往想到某种/个形态的“色”于舞台背景一般存在的“空”不断离析、分解,以一种发散的形式,其“在”也不断变得稀薄,以致于虚无或者色空一体的在。

         由上可见,这里的“色即是空”实现过程中体现的发散效应有三重意思:
        (1)、对对象世界中事相变化而言,一切形碍之在,即色所显现的现象存在,而这种现象存在紧紧地逼近“存在”的本来,或者说这种逼近、突破“一切形碍之在”的过程就是“存在”的本来。“色”即是“空”的实现便是包含“色空”在内的本质化过程。
        (2)、对思维观念中“色即是空”作为一个思想事件而言,念起处之“色”原本就空,此思想事件从起点到终点,其所显示的诸色形态的在并不对应于思想事件的对象,为我之中的思维产物,这产物不过是一种形式意义的在。它是对(1)所表达的本质化过程的思想实践,此思想事件完成“色即是空”的验证的同时,也自空去,或说其自身也融入到“色即是空”这个命题中去。
        (3)、对语言文字描绘的在而言,语言文字正是前两者(1)和(2)联系、实现的工具、手段,而其描述、表达的在将两者展示于认识者之前。此展示只是面向认识者的符号,自身没有实在及实性的,当然这种性质展示“色即是空”也反映出符号形式于“色即是空”的在。
         三者之间,直观的感受看,好像前者展现一种本然,后两者依赖于前者的实现而实现,并未认识者窥见,其实并非如此,三者是必不可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也没有纯粹的对象世界中事相的在。“色即是空”的过程正是三者共同作用下得以完整实现。由是,“受想行识”亦是如此。

         注:2019.11.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
     楼主| 发表于 2020-6-12 23:18:24 | 只看该作者
         4、“色即是空”所表达的形式意义

         说完“是”与“发散效应”之后,色与空或者“色空”即变得面目全非,于“色即是空”这个句子表达的完成,一切形、碍的在瓦解过程中,形、碍的在本身的性质也释放出来,通过形式表达。而伴随形式存在的表达及其表达的意义终不能抵达究竟,只有完成意指的同时,随着表达形式自身的瓦解,其释放出的意义才是究竟的。

         同时,在我们使用“色”、“空”及完成“色即是空”,不仅使用了语言文字形式存在的“色”、“空”,也使用了作为概念存在的“色”、“空”,当然后者也必然涉及到前者,因其依附于前者而存在。应注意到,我们是在用概念对“我的对象世界”信息的捕获、完成意指的表达。这样的完成属于“我”的世界的,严格意义上讲,“完成”必然指向具体的个体的。此处,哪怕借用普遍意义上的概念来完成个体意义上表达的实现,而实现的是什么呢?色、空概念完成对我及我的对象世界的表述,同时也将概念本身属性呈现。在概念中得到的,也将在概念中失去,包括概念本身。我们往往只注意概念指向的对象,而容易忽略概念自身及其表达、表达工具等形式存在。

         要知道,色也好、空也罢,不过是我们定义对象世界事物的名,一个概念罢了,或者说是我们借以表达、认识对象的假名,本无可得也无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空亦如是。那些我们帮助建立起形式意义大厦的一切概念、定义、名也同样如此。我们总想越过手段、方法、表达等辅助工具去直接面对对象、面对世界、面对自我,可我们又却在通往的途中携上手段、方法等辅助工具,并必然地如是进行。因为没有所谓离开手段、方法、表达等辅助工具的对象世界的存在,我和这些手段、方法等辅助工具、对象等原本就不可分割地存在,哪怕它们均以不断变化着的形式、形态出现,这也就越发体现“色即是空”所表达的过程意义,即:其间并无实性,亦非无实性,形式意义不存于两端,而在否定的形式结构之上。如果有谓终端,其终端也必指向空。或者说,这里所谓的“过程意义”、“终端的空”也只是一种形式意义罢了。

        “色即是空”所表达的也是这种包含表达、文字语言工具、概念、表达者我、意指对象及这个句子本身的一种形式意义的在,将更为广泛的词语、概念纳入到这个句式中亦如此。比如:受想行识。即便换个其它词语、概念亦如此。

         注:2019.1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5#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7:26:48 | 只看该作者
         五、一般语意上的“空即是色”

         1、空在之处诸色显现

         当我们论及、谈起、想到空时,总将词意定格于无所依处,走不出词意的囚笼,哪怕前面我们已经探明有谓“空”之属性的在,且已经了解到色空一体的,不过是同一“在”的不同面的显现,但仍不愿意将“空”视作存在,甚至不愿把已然知晓的 “‘空’之属性的在”视作存在,潜意识中仍视作“无”的代名词,哪怕这种“‘空’之属性的在”就在眼前。

         从“空”出发深入于此在,特别是当我们留意于“空”的属性及属性的在时,如果放下语意既在的指向,细细体会,便会发现,“此在”并非一无所有,因为这种“‘空’之属性的在”就是一种本然存在,一种“有”的显示,而这种“‘有’的显示”里必然有形、碍之在。且,这些“在”以不同形态、类别、方式等显现。即:空在之处不空,这里的两个空,前者作为概念色(或进一步扩大到五蕴)的对应,一种存在的形态;后者为“有无”这组概念中的无而出现。

         那么,空在之处不空,或说空在之处的“在”指的是什么呢?又或,空在之处所展示的“在”的属性究竟是什么呢?它通过什么来予以表现呢?“空”自身不能表现自身,正如世界上一切事物不能表现自身一样,虽然它们可以给出自身的在,但它们的这种“给出”是朝向自个的内在显现,只有依于他者而得以实现朝向他者、朝向世界的显现。对于“空”来讲,正是借于“在”这种形、碍的形式得以直观地显示,而直观地显示的是“在”这种形碍的形式不正是色吗?故,我们说“空”正是借于与之同在的“色”而得以显现,此处可见,“空”本身亦是一种在,说借于他者(如:色或受想行识)也只是表达上的权宜之计,因为任何一种在,都不能于语言表达得以实现纯粹的自我呈现,表达里有作为形式表达的“表达”,它与表达对象的“在”连接在一起。我们看见的“显现”也有“表达”这个形式的“在”在里面。如果我们明白了“表达”的特性,从而避免陷入到“表达”这个形式中去,亦即利用手段和工具的同时,也绕开手段和工具对我们的干扰。更直接地逼近“空色”一体的本来,无论其以何种面目出现。

         我们说空在之处诸色显现,显现的是什么?是一种涵盖自身及其对立面的事相在内的属性——空的存在或空性的在。既有作为对象的“空色”的本来的在,有表达相关的形式的在(如上一段所述),亦有“我”之所在。诸色,或许准确说是诸色显示的空性的在,即此诸色尽显,“此在”随即呈现,而“空”也得以释放出来,“此在”即空,“此在”即是色,空即是色。 亦即:说“空在之处诸色显现”,显现的是什么?是“空”自身的形、碍之在,是存在于“色”的空性或说一种包含了“空与色”一体之在的空性的展现。空与色之间如此,空与五蕴之间的关系亦如此。

         注:2019.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6#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7:27:13 | 只看该作者
         2、“空即是色”随时间所积的意义

          空即是色,空在之处诸色显现,这个显现里除了空色同在,我们还应看见于时间维度上所积之在的显现以及这种随时间所积的意义,尤其是所谓“诸色显现”体现出“空在”的时间累积效应,换句话说因“空”所积得“色”现,由“色”所显得“空”在。即:此诸色更像是一种“空之所在”随时间流逝而演绎出来的,使此“空之所在”在时间维度上得以显示。即:“色”即为“空”于时间维度上的一种累积效应,或说“色”是一种时间积累产生的“空”的显现效果,这种“显现的效果”本身也是空。

         如果这里的显示是即于当下的,可视作在时间维度上缩短其累积的时间长度,这里的“色显”就不明显,“色”也就暗淡了。当然,此“色”的暗淡也将“空”之所在的痕迹予以淡化,“空”在的不易呈现并为我们感知。那么这个即于当下的“空”里有什么呢?是事物另一面形式的色吗?这“色”于当下即在即空,成为时间流逝的某个方向潜在倾向性存在(这里的方向是指向事物生、住、灭演绎进行的),或说它反映出时间轴方向有累积性存在显示的色在,一种内在趋势隐于其间。

         那么,这当下的藏着“有”的“空”还是空吗?由此“当下的空”的可以显示性,从而仿佛形成“当下的空”不空的感觉,也很难于此当下识别出来。我们很可能由此将“当下的空的显示”与“空”形成一组矛盾体,但我们忘了色空原本就一体的在,而“当下的空的显示”不正是色吗?哪怕即于当下其显示的痕迹很淡以致难以捉摸。要知道,“当下”一词只是基于时间所表达的事物生、住、灭演绎的事件过程中,为观察者“我”所强调并朝向“我”的某一处内在必然的在,它本身也属于时间范畴的,“当下”所展示的东西也属于事件演绎的时间累积。故,当下显示的并无碍于我们说时间维度的累积效应。

         回到“空即是色”,当我们着眼于具体的空在之处的在,既可是外在的也可是内心的,前者体现为某种形、碍的在,如某一件实物;后者体现为我们体会、认识、思考“空在之处”心理过程,为抽象的内心的在。一旦着于这“空在之处的在”,色即在即现,沿着“空在之处的在”事件演绎方向看,随着时间所积诸色尽显。空之所在,即为是处,是处即色,是处亦空。而时间方向、长短为二者的转化提供了条件,使得“空即是色”在时间所表达的事件中得以实现。此即为“空即是色”随时间所积的意义。

         注:2019.1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7:27:45 | 只看该作者
         3、“空即是色”实现的过程中

         我们再来审视一下本节“空”、“色”二者之间的关系——空即是色。如何从“空”至 “色”,实现这个“即是”的过程?如前讨论“色即是空”时,我们说“色即是空”的“即是”的实现过程时我们说其为“色”在“空”中发散的过程。那么,“空即是色”中的“即是”便是实现与前者逆向等价过程的实践,其“空”至“色”的过程展现的内容里包含了一种收敛效应,通过此效应使“空”显现出其“在”的形、碍属性来。

         应注意的是,出现在“即是”中的空与色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过程性的在,或应将此空色“即是”的实现过程视为一个事件考量,它既是指向对象世界发生的事件,也说是我们每个认识者内在的思之事件,当我们思考色与空关系时,于“我”之中必然地呈现的事件。同样,我们所思及每个主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内在的思之事件,也是反映外界对象世界发生的事件,或者说是对象世界发生的事件投影于“我”而触发我之所思。

         “空即是色”如何于一个事件演绎过程中实现空、色两者之间的“即是”呢?色空相对处,在色空不异、色即是空的论证下,如上一节所述“空”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无、没有、空无所有,它旨在表明我们所临对象的一种的属性、特征。如此,我们说空中充满诸色,浑然一体,互为对方提供演绎的舞台,说“对方”、“彼此”、“有无”等不过是为充分表达、揭示其内在属性和外在形态的相对说法罢了。在此意义上,作为“空”作为一种在,通过收敛作用显示出“色”的一面,考虑到“色”与“空”同在,我们说此过程是“空”收敛使“色”得以显现的过程;更进一步说,“空”于一种“色在”属性的背景或说舞台演绎着自身的在,且应注意的是,“空”自身也是这个背景、舞台的一部分,换个说法,“空”于自己所在的背景、舞台演绎着“空即是色”的事件。亦即:“空”既是事件背景、舞台的组成,也扮演着事件本身演绎的角色。在此事件中,变戏法似的,“空”由一个角色变换到另一个角色,由不显到显,展示出一种收敛性,即:由“空”至“色”实现“即是”的过程。

         又,从上面的事件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我们面对的直观存在,应当明白还有与之对立意义的为之提供表达“有“的舞台“空”,至此,我们明白这是“空”在。而这个直观存在的“有”和表达“有“的舞台“空”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本质对应于前一句“色即是空”。反过来,本质上空性的“空”它所展现出来的一切存在和展示存在的舞台不也是一种有、不也是色吗?更何况空色不异、空色为一,于内在相一致的基础上,它们相互衬托着对方的存在,而非孤立地存在。说二者实现转换,莫如“显现”一词更恰当,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显现。

         此句“空即是色”或说作为一个事件的“空即是色”在其演绎过程中告诉我们空的本质意义,表明了空之所是。

         注:2019.1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8#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7:28:09 | 只看该作者
         4、对“色”作广义处理后的“空即是色”

         从本章“一、1”对“色”定义的探讨,我们了知“色”的一些特征:(1)是一种有形、碍的在,通常指物质空间形态的存在,它遵循着普遍的内在必然上演着生、住、灭。(2)具有可见的、可显示的物象的碍障,也包含此碍障及其历史演绎过程中的形、色、态在内的有形之在。这里,我们对“色”的主要特征“形”、“碍”、“在”作广义探讨和处理,再来认识、理解“空即是色”。

         在色空句的表达中,如果我们局限于“色”——形、碍的在,或者更为甚者,仅仅关注于“色”的形、碍属性。随即在认识上导致“色”的狭义化,难以与“空”(进一步扩大至五蕴)匹配构建起宏大的色空句式结构及此结构表达的世界。

         我们试着基于以上定义并进一步对“色”作广义化处理,于其性质、特征出发,关于“形、碍的在”,我们往往着眼于“形、碍”,有意无意将“形”作狭义处理,限于“有形”,从而此“有形”便更多地朝向可见、可显的实物、实体化方向倾斜,甚或将“现象”也忽略掉了,尤其加入“碍”的特性后,不知不觉中忘了还有相对于这些实物、实体的有形的其它存在,比如无形的碍在。“空”不正具有这样看似“无形的碍”的特征吗?

         习惯里,“空”是无形的,“有形的在”与“无形的在”正是“色”与“空”之间的区别,在有形无形外,“在”是“空”与“色”共同点,并将它们联系起来。可“空”真的无形吗?当我们具体化某一“空之所在”时,此“在”与“形”一同到场,或说其“在”隐含着某种“形”,也就是说,这里“无形”也是一种形,尤其当此“无形”具体化以后则显。我们即会发现“在”之所示的“空”是有形的,即为其“在”所表达、展示。

         从表达的角度,如果我们再仔细思考一下,“形、碍”只是“色”的定义里的修饰语,其被修饰的主语是“在”。也就是说,这个定义里核心的是“在”,而“形、碍”对“在”的部分强调,非为全然的限制。也许,我们换个角度看,所谓“有形无形”不过是表达中“色”与“空”之间的相对而言罢了,是一个名而已。表达之外,所有的表达形式差别都消失。

         故,除了以形、碍为特征的表现的在表达着“色”,“空在”也同样表达着“色”,尽管与前者形式上不一样。“空在”即是色,反映出色的另一方面的特性,越过平常的习惯性认识,这“空”也是色。“空”之即处,一切形、碍即在。于此世界,每件事物都有“形、碍的在”的属性,也有“空在”的属性。它们共同构成事物的存在,色之所显为前者,而空之所显为后者,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形式之一,后者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在。

         注:2019.1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9#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7:28:31 | 只看该作者
         六、一般语意上的色空句意

         在色空句中,尽管“色”与“空”在形式上对立,但二者却相互依存、平等无二地共同构建起“色空句式结构”的宏大。我们于此结构下,结合其一般语意进行更广的探讨,或才能真正释放被囚禁的句意,从而抵达更广阔的世界(也许还是用“境”字,因为本来就在这里,我们随着语意走进的是境)。通过对一般语意上的色空句探讨,为我们进一步从色空句式结构的表达去认识世界结构的在、形式意义、符号化处理等作好准备。

         前两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体现了色空不相异、二者同在,从外向内表明色空之相的异同及色空一体;后两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揭示出色空本质上一致性、不二,从内向外表明色空内在之所是。“不异”与“即是”两组句子在递进的过程中相互补缺、共同完成色空句整体意义的表达。同样,“受、想、行、识”与“空”的关系亦然,代入色空句式结构中进行演绎,进而得出原经文中的“五蕴皆空”。

         而于一般语意上,呈现、停留的色空句意并非一种固定的东西,哪怕看上去这些句意已被我们赋予而存在,如一件确然的事物放在眼前。于其句语断处,或许才能看清“固定”这个假象,不过是我取道了解、认识对象世界的工具罢了。所以,如果明了一般语意上的色空句的同时,执著于这个色空句的语意,那么我们也就回到原点,并未真正明了此一般语意上的色空句,更为走进其为我们支撑、架构起的结构世界。

         由此,推及“受、想、行、识”,完整地剖析“五蕴”或者说“五蕴与空”一体所构成完整的在,这里“五蕴与空”表达的“在”也只是我们认识者认识和表达对象世界的捕捉和感知。当然这些都是于色空句式及其结构而言的一般语意上分析,揭露出事物的本性和一切事件此在的意义。

         注:2019.1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0#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7:29:03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从句式结构上分析色空句(上)

         上一章已从一般语意上分析、讨论了色空句,下面再从句式结构上分析色空句及其对象世界的结构存在,这也是我们将要着重探讨的,通过带上一般语意对色空句式结构进行分析去理解、认识对象世界,或能为我们提供比我们想象中更多东西。我们或将发现在对对象世界的认识中一些结构性的存在;或说是我们以结构性去定义、概念化世界既在的一切,此结构性的支撑帮助我们去认识世界。当然这种我们赋予的结构性并不是世界本身,只是我们权巧方便认识世界的工具。因为,到最后五蕴皆空时,我们就会明白,一切形式意义的在最终都将至于世界本身,包括这个作为“认识者”出现的我。亦即:我与世界之间差别性的消失。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色空句文本句式结构及基于该句式结构的意义探索,而由思考句式结构所构建、支撑的世界的语言文字结构亦在,换句话说我们认识的世界的在亦在其间,以相若的形态存在。而本章重点探求色空句式结构的基本意义,从句式结构及“色与空”所描绘的对象世界的结构上去解析“色”与“空”深层次结构上相互关系,“五蕴皆空”亦复如是,当然,我们最终要探求的也是“五蕴与空”共同构建的完整的宏大建构。

         由色空句的结构分析为起点,由色空句中“色”与“空”关系来推演“受、想、行、识”与“空”的关系,进而从整体上完成五蕴皆空的论证,而不是从后者解开来理解色空句。当然,从平等性角度讲,在这个句式结构里,原本无什么先后秩序或优先的特别存在,否则就“五蕴”无法平等地“不异”、“即是”于空。因为,在“五蕴与空”所构建的建筑里,五蕴任一因素均是平等地在。推而广之,任何词语都是平等意义与“空”同在,即便作为词语的“空”也是如此。这样,色空句的意义得以延伸、拓展。

         从文本平面、空间结构看上去,色空句式结构更像词的排列组合,广义地抽象了词意,或说由于这种词的排列组合形式打开了词意的囚笼,使包含“色空”在内的词语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指向:除了代入某个词语后的具体词意外,这个排列组合形式也具有面向普遍性的词语开放,故而具备一种超越具体词语词意局限的意义。一旦这个句式结构完成具体词语意义的超越,我们说此句式结构在完成“五蕴与空”的意义表达,完成这个句式结构指向的对象世界的表达。

         亦即针对具体文本的色空句,作一般性语言意义上的探讨,继而对包括此文本(指色空句所在的《心经》)之外佛学所在,且包括佛学在内而不仅限于佛学的更广泛的探究。我们研究的不仅是色空句意、色空的在,而是色空句式结构下更广泛意义的在。或者说更似找寻对“色空句式结构”研究、探求的事件窗口里的对象存在。

         注:2019.1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7:29:38 | 只看该作者
         一、色空句式结构分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对佛学有些了解的人,对于这句《心经》中最为人所知的色空句。直观的印象是这个句子由色、空两个概念,从句式构成来说即“色、空”的两个词,利用对称布置、颠倒顺序或说位置置换的方式构成色空句式结构,用如下形式(1)排列形式能更形象地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

         形式(1)               形式(2)  
         色不异空,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空即是色   

         如上形式(2)排列方式,如去掉这个句式去掉标点符号的遮掩,尽量剔除标点符号所带来的附加部分,在结构上将“色与空”的对称性结构更清晰地展现,这有助我们从语言结构认识、发现经义内在的深刻。如再进一步将句式结构中的“色”、“空”扩大、变形,或单从结构上作分析,并进一步抛掉不同文字种类的表达隔阂,更超越于文字自身的约束,从而认识我在其中的世界的本质结构。

         从浩如烟海的佛学中提出《心经》里的这个“色空句”,并非这个句子是唯一表达,类似这样的句式结构在《大般若经》中还有很多,我们只是通过对这样一个基本句式作分析并以此作更广泛探讨。在后面我们会一步步抽象、拓展开来的句式结构分析、验证。而本章重点则在“色与空”、“五蕴与空”的单独结构与整体结构上去分析句式、结构及结构意义。

         注:2019.1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7:30:15 | 只看该作者
         1、从排列结构看色空句

         (1)从上面的排列结构形式,我们可以看出“色”与“空”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并列性的特征,为“不异”、“即是”紧紧相连,且始终是并存的,有“色”在处即有“空”在,它们以共融同在的形式组合于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的句式结构。它们虽全然组成一体,但应注意到的是:“色空”非色,色非“色空”;同样,“色空”非空,空非“色空”。说完“非”,将前面句子中的“非”换成“不异”、“即”亦如此。即:你既不能因为色空构成一个整体而将之归为单独“色”或者“空”,也不能单独将其中之一提取出来,说这一处是“色”,那一边非“色”,说这一处是“空”,那一边非“空”。同样也不能说色与空在这个句式结构里因这种并存同在,而就说那是“色与空”,或说那非“色与空”。因“色”与“空”这种并列性存在,是在一个表达的整体框架下,作为“建材”组件存在于其中,展现整体特征的同时它们在表达结构中显示出这种并列的结构性的在。

         当然,我们此处使用“边”、“处”暗含了我们对作为对象的“色”、“空”及作为整体的“色空”结构性存在的认同,亦即有谓结构性的存在。而使用“这”、“那”已将我之中“色与空”之所在示现,将其方位、处所予以表达,即:此对象相对于认识者我之在的一种相对性存在,其朝向认识者的位置所在也显示了结构性的属性。介于色与空的并列性存在的特征,我们说此整体结构存在本身也显示了这种并列性,这种并列性整体呈现里有色显空在。

         这里的结构一词,一方面指色空句式结构(一指句子本身的文字、词语的组成;二指句子内在的意义结构),另一面指色空句意所指向的对象结构,并由此延伸至五蕴与空的对象结构及其所支撑的世界结构,在结构表达之上的意义存在。而在佛经文本里,我们习惯偏重于一种直观的语言平面意义,也就是通常说的语言文字的原始意指——一种直接指向对象的、语言和对象之间相对应、关联的表达。却并不太关注句式结构、对象结构及其意义。虽然语言平面意义中,其构成元素依然在,具体到色空句,作为句子元素的“色”、“空”在句子内显示出语意,我们读到、注意到的是与我们学习、识读过的“色”、“空”的原始意指的重逢。当我们意识到句子句式结构、对象结构及其关联时,句式结构下对象结构得以展现。

         此色空句里,从“色”与“空”排列结构形式及并列性存在。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彼此没有一个对方可以/可能回避的区域,更需注意的是此处“彼此”一次的暂时性表达而非对“色”与“空”空间结构上的分离,或者说无分彼此。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这样一个表达形式:色不离空,空不离色,二者不相离异地同在。及此,当明白,你想于其并列性存在中单独提取的、你能提取的是一种痴见、妄见。如此,你才能看清色空句式结构下“色”与“空”作为一个并列性结构整体的在。

         注:20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93#
    发表于 2020-7-9 20:53:23 | 只看该作者
    色空,我们常常想到佛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94#
    发表于 2020-7-10 10:38:07 | 只看该作者
    精心细读,方能解其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1 11:48
  • 签到天数: 22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95#
    发表于 2020-7-10 10:40:09 | 只看该作者
    精心专研佛学,越来越深奥了。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6#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23:10:17 | 只看该作者
    1、从排列结构看色空句

         (1)从上面的排列结构形式,我们可以看出“色”与“空”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并列性的特征,为“不异”、“即是”紧紧相连,且始终是并存的,有“色”在处即有“空”在,它们以共融同在的形式组合于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的句式结构。它们虽全然组成一体,但应注意到的是:“色空”非色,色非“色空”;同样,“色空”非空,空非“色空”。说完“非”,将前面句子中的“非”换成“不异”、“即”亦如此。即:你既不能因为色空构成一个整体而将之归为单独“色”或者“空”,也不能单独将其中之一提取出来,说这一处是“色”,那一边非“色”,说这一处是“空”,那一边非“空”。同样也不能说色与空在这个句式结构里因这种并存同在,而就说那是“色与空”,或说那非“色与空”。因“色”与“空”这种并列性存在,是在一个表达的整体框架下,作为“建材”组件存在于其中,展现整体特征的同时它们在表达结构中显示出这种并列的结构性的在。

         当然,我们此处使用“边”、“处”暗含了我们对作为对象的“色”、“空”及作为整体的“色空”结构性存在的认同,亦即有谓结构性的存在。而使用“这”、“那”已将我之中“色与空”之所在示现,将其方位、处所予以表达,即:此对象相对于认识者我之在的一种相对性存在,其朝向认识者的位置所在也显示了结构性的属性。介于色与空的并列性存在的特征,我们说此整体结构存在本身也显示了这种并列性,这种并列性整体呈现里有色显空在。

         这里的结构一词,一方面指色空句式结构(一指句子本身的文字、词语的组成;二指句子内在的意义结构),另一面指色空句意所指向的对象结构,并由此延伸至五蕴与空的对象结构及其所支撑的世界结构,在结构表达之上的意义存在。而在佛经文本里,我们习惯偏重于一种直观的语言平面意义,也就是通常说的语言文字的原始意指——一种直接指向对象的、语言和对象之间相对应、关联的表达。却并不太关注句式结构、对象结构及其意义。虽然语言平面意义中,其构成元素依然在,具体到色空句,作为句子元素的“色”、“空”在句子内显示出语意,我们读到、注意到的是与我们学习、识读过的“色”、“空”的原始意指的重逢。当我们意识到句子句式结构、对象结构及其关联时,句式结构下对象结构得以展现。

         此色空句里,从“色”与“空”排列结构形式及并列性存在。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彼此没有一个对方可以/可能回避的区域,更需注意的是此处“彼此”一词的暂时性表达而非对“色”与“空”空间结构上的分离,或者说无分彼此。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这样一个表达形式:色不离空,空不离色,二者不相离异地同在。及此,当明白,你想于其并列性存在中单独提取的、你能提取的是一种痴见、妄见。如此,你才能看清色空句式结构下“色”与“空”作为一个并列性结构整体的在。

         注:20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7#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23:14:04 | 只看该作者
        (2)在同一个“不异”、“即是”的句式结构里,将“色”与“空”的位置互换,我们可以看出如此排列,显示出“色”与“空”在此排列、此句式结构中的等价性。而此句式结构里显示出的等价性是否外延到我们表达面对的对象世界呢?这也是我们在根本面对、探讨及以期了解、解决的,否则,我们讨论就局限于语言、文字形式表面。

         此“不异”、“即是”句式结构中“色”与“空”二者的等价存在,显示了一种居于一般意义表达之上的等价性。此句式结构体现出包含“色”与“空”二者在内的更广泛概念与“空”之间的等价存在,或者说体现该句式结构下的平等性,不能某个概念优先于他者而存在。为此,我们说这种等价性反映了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在语言表达中,即便是那些存在显然的外在差异文字、词语,基于表达本身而言,它们是等价的,一个字、词语并无优先于另一个字、词语的权利或某种特别的优势。此句式结构在变换位置过程中,显示出“色”与“空”的等价存在,进而扩大到“五蕴”与“空”也如此,即便我们将“色”代换为任何一个字、词语亦如此。

         第二、概念之上,在“色”与“空”两个概念同样显示了与文字、词语相同的等价性。即:哪怕是作为两个概念,在此句式结构中位置互换后,二者的等价性反映了我们定义的概念在定义之上无差别的在。换言之,概念之间的差异性是在我们定义之下的人为分别,就像“色”与“空”两个概念,同样是我们拿来分别对象的一种分别罢了。而这个色空句式结构,不过将我们可能忽略的一些东西给还原出来。

         第三、对于我们意指的对象而言,于语言、文字意指的方式,我们似乎已然捕获到了对象差别性的存在,清晰地对对象世界进行构建,一切有序地差别性排列出来,使得我们的世界诸相纷呈。而一旦我们将意指对象放入色空句式结构中,才发现我们熟悉的句语里所表达的意指对象差别在此处消失,这也反映出意指的对象“差别”是针对具体的语言文字而显的。也许原本意指对象并无我们我们语言中的这种差别,所谓差别不过是我们语言工具在表达过程中带入的额外或语言内的一种延伸效果。当然,说“消失”也并不一定准确,也许于此句式结构中显出的是差别的一种极致——一组处于对立位置的等价存在,它们本就是一体二面的表达而已。由此句式结构中等价性的在,我们说,或有意指的一组对象的等价性投影展现/反映于此表达中。

         假如在此色空句式结构中将“色”与“空”区别出来,那么其位置则不能进行互换,我们则说,居于“不异”、“即是”两端的“色”与“空”的等价性消失,此句式结构瓦解,“不异”、“即是”所表达的等价作用失效。如前所述,此差别是一般意义表达的区别,而越过“区别”去对待意指对象,我们就会发现此色空句式结构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识方式和手段,尤其是将“色”与“空”扩大至“五蕴”与“空”及更广范围时。

         从色空句排列结构来看,其在一般意义表达之上显示的等价性。这也正是我们通过对此句式结构的研究,要寻求、揭示出一种具备普遍性的东西——根本意义的在。

         注:2020.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23:14:47 | 只看该作者
        (3)从色空句式的排列结构中,我们还应注意的是,这种排列方式也非仅为“即是”、“不异”所表达,亦非仅有“即是”、“不异”才能表达的“色”与“空”的并列性、等价性的存在。当然,“即是”、“不异”也同样并不仅仅表达“色”与“空”的并列性、等价性的存在,扩展至“五蕴”与“空”仍成立便为明证。

         那色空句式结构这种排列组合方式,在“色”与“空”为“不异”、“即是”表达出的结构展现的同时,莫如说色空句式排列所展现的一种结构性的存在,像在作某种神秘的暗示——此句式结构中蕴含着世界组成的结构或说世界结构性的在。通过我们企图捕捉世界图景的语言思维工具,在二者之间有某些内在关联的东西得以呈现,这也是我们想要通过探讨色空句式结构达到的目的之一。

         无论是前面讨论的色与空并列性的呈现,还是色与空的等价性。都是基于色空句式的结构属性而言的,是对此排列结构特性展开的讨论。从此广泛意义上的并列、等价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出,世界的一切在平等意义上存在,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凸出于世界而存在。假如在语言中有谓“凸显”,并以我们能清楚区别的方式而显现出来的,也非于此世界中的某种特别的“凸显”,而是为语言工具所摄取、凸出,以致让我们认为这种凸显是世界某个部分的特别存在。进而,将想法扩大化,认为语言中的“凸显”是普遍性的必然。可当我们回到色空句,就会发现,色空句里所显的正是对语言中有谓显示的否定,反过来,色空句将我们带至语言广阔处——平等的在。

         从色空句排列结构看,结构表面是形态的表现,结构之下隐含着我们对对象的判断。并且,正如色空句式结构表面体现的“色”与“空”的并列、等价性的属性,色空句式结构之下则体现出我们对以“色”与“空”为对象的判断。更应注意到,此句式结构下的判断里暗含的平等性。判断对象之间平等一致地在,且判断主体与判断对象之间也平等一致的。在这组句子中,作为我们判断对象的“色”与“空”是平等的,而作为判断语的“不异”、“即是”或哪怕代换为其它句语,它们之间亦依平等,且这些判断语和判断对象“色”、“空”也是平等的,即便将判断对象置换,判断语和判断对象之间也是平等的。此色空句背后的作为判断者的我们亦与判断语、判断对象之间也平等地在。当这种平等性扩大至五蕴,以致更广范围,或说延伸至普遍性的世界一切对象时,我们或可发现世界平等意义的在。

         注:2020.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9#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23:15:52 | 只看该作者
        (4)我们讨论、研究句排列结构或说色空句,容易在对色空句的强调过程中,陷入到此色空句这个名相的陷阱里,成为我们本欲借助的工具的囚徒。而忘了色空句本身在表达所要起到的目的、作用,将其当作超越于一般语言表达的特别存在,这恐非色空句原本所希望达到的,旨在破除事物、事件的特殊性,以建构起如前所议的平等性的在。

         基于表达来说,没有一个字词优于另一个字词,没有一个句子优于另一个句子。同样,对于我们面向的对象来说,没有一件事物优于另一件事物,没有一个事件优于另一个事件,即便二者在因果关系上有着某种序列先后、由此及彼的内在关联,因为这种序列先后的关联只是相对某个参照的确指,但它也只是众多路径之一,永远指向一种可能——将事件主体及其造成这种序列的过程演绎先后的成因予以示现,也就是说这种显示不过是朝向特定的某个参照的,而非世界本然的序列,对于世界来说它们只是平等地发生、发展、湮没着,无所谓一个优于另一个而存在。对于我们观察者来说,没有一个人优于另一个人,没有一个人的看见优于另一个人的看见。在我与物、观察者与对象之间,在“我”之外,世界本然地存在、世界万有平等地存在。

         回到色空句式结构,色空句本身并没有超越于其它语句的特别存在,纵使色空句式结构的排列方式,为我们揭示出作为对象的“色”、“空”与判断语“不异”、“即是”以及判断者(观察者)之间平等、无差别地在,当这里指的“在”也包括这个色空句本身及其所显的结构性。当色空句扩至五蕴皆空时,这个句式结构排列及意义指向更完整地将世界呈现。此世界一切物无二、无二分,一切法无二、无二分,一切在无二、无二分,一切平等无二地在。由诸物皆空、诸法皆空、诸在皆空、诸空亦空故,于其空处才能完成对世界意义的建构和消散。

         注:202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00#
    发表于 2020-7-12 08:32:1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欣赏学习老师佳作,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5 16:58 , Processed in 0.0808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