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和刘年关于诗歌的一次对话(原载2012年第五期《文艺评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48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1:2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b]和刘年关于诗歌的一次对话(原载2012年第五期《文艺评论》)[/b]
                                        刘年:逃避和反抗,是我诗歌一生的主题
    时间:2012年9月1日
    地点:文林街
        这里青山绿水,
        曾经盛产土匪。
        还想做个土匪,
        独霸这方山水。
        赋税不许进来,
        风光不许出去。
        早晨东山采薇,
        黄昏南山采菊。
        晚上那树梅影,
        可做押寨夫人。
              ——《湘西土匪》
        一个敲鼓唱经的喇嘛和一个沉默的诗人相遇了
       大殿上,栅栏和酥油灯微弱的光芒,逐渐消失
        懂了吗?喇嘛歌颂着的就是诗人诅咒过的人间
        懂了吗?那些诗歌串起来,挂在风中,就是经幡
        没有人注意,留在殿里是一个身着袈裟的诗人
    走上大巴的,是一个带着相机和微笑的苦行僧
                                       ——《游大昭寺》
          和刘年算是同事,他在单位新楼办公,隔一两天就会到老楼这边的传达室取他们编辑部的信件,每次都是一大摞。有时他会飘进我们办公室喝茶,就着拆看自然来稿,看到好稿子,激动得手舞足蹈,当即就会打电话告知作者文章准备刊用,那情形,比自己文章发表了还开心;读到一些欠佳的稿子时,他也会眉头深皱、扼腕叹息。刘年是一位负责任的编辑,也是一位不错的诗人,诗歌里有一股土生土长的纯净与真挚。刘年骨子里也是一个和他诗歌气质相符的人——虽然这一点没有同时反映在他的外表上。有一次,他在云南地图上看到“一平浪”这个地名,脑海里立即铺展开一片浩瀚如镜的波浪,随即对之产生了难以名状的向往,买了车票乘车到一平浪,展现在他眼底的却是一片尘土飞扬的煤矿。但这并没有打击到他热爱漫游的天性,一有空就在地图上找地名,然后一次次往外跑。
    刘年好酒而无量,这样的优势是一群人在一起喝酒,大家都还在热身,他就已经开始逸兴遄飞、豪气干云。今年八月在建水,入夜,一群人围坐烧烤摊,啃猪脚、喝白酒,有人和他碰杯,他端起半钢化杯白酒一饮而尽。凌晨,我们一行人回到住宿的朱家花园,他躺在草地上就酣然入睡。七月,他去内蒙古开一个会,开完会后他没有乘飞机回昆,而是一个站一个站的转汽车,从内蒙古一路漫游回云南,一两天后,我们一起吃完晚饭到办公室小坐,他坐到电脑前面,不一会儿,就写出了《塞上六首》,上面的《游大昭寺》既是其中之一,和他以往的诗歌相较,《游大昭寺》舒缓、沉滞、悲悯,呈现出逐渐开阔的气象。
    刘年说:“真正的诗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一些弹尽粮绝的战士,捍卫着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最后的底线。”这如果算是一句总结的话,下面的访谈则可以看作注解。
    胡正刚:你是湘人入滇,可以谈谈你是因为什么机缘来到云南,并成为一名编辑、诗人的吗?
    刘  年:喜欢文学却一直是生意人,偶尔写点诗歌,发在网上,第二天又去奔波。有一天,一个张家界文联的石继丽主席在网上无意中看到我的诗歌,就把我推荐湘西州文联,州文联的张心平主席派我到北京的某个学习班。当时,潘灵是我们的班长,他看了我的诗歌后大加赞赏,并表示若想从事编辑工作就来找他。回去后,于是毫不犹豫地就过来了。因为文学,也因为云南。云南在我心目中一直很干净。
    胡正刚:你在很多诗歌里都写到故乡、故土,故乡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刘  年:故乡意味着听话的妻子和刘云帆,染病的父母,爷爷婆婆的坟,童年,朋友,大碗的肉与酒,还有那些只有湘西才有的山水、船只和孤独,我觉得我的性情和一些书写方式,很大程度上都是故乡给予的。故乡,将是我人生的终点。
    胡正刚:你的一些诗歌“歌谣”味很浓,这和你的童年记忆、阅历有关吗?
    刘  年:把诗歌摆弄得好读好懂,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当然是在有情有味的前题下。我希望中学生到大学教授都能喜欢读我的诗歌。做到这些有些难,但很有趣。
    胡正刚: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诗歌的?
    刘  年:最初接触诗歌的时间记不得了,上小学三年级,一个暑假,我要拿爷爷的一本诗歌书折纸飞机,认为这书没有用。被他阻止了。然后说这是一本好书。然后给我念其中好他认为好的句子。念到陆游的《钗头凤》时他流出泪来。我感触很大,这算是第一次接触诗歌。
    胡正刚:这么说,你是从古典诗词开始和文学发生关系的。是什么吸引你阅读那些古代的经典?
    刘年:那年初二放暑假,没有人和我玩,漫长的夏天,只能一个人看姐姐买的那本《红楼梦》打发时间,那是岳麓书社出版的,估计有两斤重。当时八七版的电视连续剧也出来了,曹雪芹作的词配上王立平的曲,文字便酿成了烈酒,让人沉缅其中,不可自拔。我经常躺在家里的凉席上,一边听录音机流淌出来的《红楼梦》的音乐,一边看书,那个夏天因此变得无比的优美和脆弱,我也因此喜欢上了汉语,因此染上了至今都难以治愈的忧郁。
    再上学的时候,我完全变了一个人。安于沉静,喜欢呆在角落里,喜欢避开众人的目光,喜欢一个人看云,看花草,看世界,并且喜欢上了语文课。继尔,我喜欢上了宋词,喜欢上了唐诗,喜欢上了孤独。我不再追求朋友,不再随波逐流,那种深青色的自卑逐渐变成了同色调的强大的自信。
    一次,老师布置了一堂特别的作文。叫每个人写一首诗。我仿照红楼梦中的曲子,写了一首,是歌咏韭菜的。竟然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这是我的作文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后来,老师罚我出黑板报,因为找不到内容,我再次仿照《红豆曲》写了一首诗。这次更是获得了同学们的惊叹。
    可惜老师以为是抄的,看看就过了。
    胡正刚:古代的生活跟今天差别太大了,感受世界和写作的方式也不一样。你的写作趣味受古人影响很大,但是你又是一个现代人,是不是感觉很纠结?
    刘  年:对此我不纠结,我觉得用我比较偏向古典的方式可以表达任何我想表达的东西。纠结的是这种方式得不到正统诗坛的认可。
    胡正刚:他们一般是怎么认为的?
    刘  年:这种语言过于陈旧,他们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十年前的语言和十年后的语言区别会很大。我个人认为,语言的变化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快。从唐诗到清诗的语言,几乎没有变化。那只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新生事物的增多,给人造成的错觉。
    胡正刚:就感受而言,今天的人比古人具有超乎想象的复杂性,经验世界、感觉世界都莫不如此。古人感受到的世界是一元的,现代人不是这样。但照你的理解,就不存在变化了,是这样吗?
    刘  年:思想在大幅度地改变,建筑在大幅度地改变,制度也在大幅度地改变,但语言改变的速度是相当变的, 但它只比人类的进化速度快一点点。 一年可能多几个网络词汇和新鲜名词,很少会有多的字出来,很少会有多的语法出来,很少会有多的新鲜的动词和形容词出来。我喜欢农耕文明,我觉得很多科技是多余的。现代的东西,除了民主和医学两样东西值得称道之外,别的东西几乎一无是处。
    胡正刚:你似乎很少考虑现代性这个问题。你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太阳底下无新事。因此你的写作也就不想求新求变。但你如何理解“日新,日新,又日新”这句老话?
    刘  年:我的写作在改变,大幅度地改变,在创新,只不过其中有些创新是言不由衷的,是为了迎合主流诗坛作出的妥协。
    胡正刚:还有就是写作的语境问题。你的诗有一个虚构的、来自于传统的语境,看起来给人的感觉与今天现实生活的这个语境有点格格不入。
    刘  年:我始终认为我所表达的就是我所想生活的,所思考的真实,我个人没有觉得格格不入,相反,我还认为一些过于西方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胡正刚:在我看来,古代农业社会的那个和谐的自然世界已经消失,难道你没有察觉吗?
    刘  年:嗯,也看到了,但觉得这是不应该的。
    胡正刚:你似乎在抵抗这种不和谐,但不是通过身体隐遁的方式,而是求助于写作。
    刘  年:嗯,到目前只能通过写作的方式传达这种观点——我们正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疾驰。如果条件未来允许的话,我的身体也会隐遁的。
    胡正刚:你不是一个直接面对现实的诗人,但是你也不唱挽歌。现代文明肯定是一种自杀性的文明,这个早就有人指出过了。我突然想起了斯奈德和他的诗。经由回归东方古代文化的路径来获得自救。你喜欢他的诗吗?
    刘  年:没读过。我读西方的诗歌是强迫性的,我无法从种获得诸如唐诗宋词诸如中国现代的新诗给我带来的阅读快感。我始终觉得诗是不可翻译的。
    胡正刚:我印象中,在好几次聚会上,酒酣耳热之际,在座者都会有人朗诵你的那首《湘西》,你的诗歌,特别是一些四言诗、六言诗,包括《出塞》,对仗整齐、韵律格整,很适合朗诵,这种语言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刘  年:个人认为,中国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不是四大发明,而是格律诗歌,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格律诗让汉语达到了美的极致,是我们应该拿到世界上到处炫耀的东西。像日本传承其俳句一样,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是中国诗人的责任。这种诗歌不会很多,但可能会在我的作品中一直存在下去。
    胡正刚:漫游是你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你的诗歌有很多也是在游历中写下的,我们知道,游历是古代诗人重要的修行方式,但在现代汉语语境里,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你为何依旧热衷于此?在大地山水间的漫游,对你的诗歌写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刘  年:大地博大、美丽、深沉、包容,是我的宗教。在她的面前,我能找到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很难找到的自信,自由,感动,温暖,快乐,还有尊严。我是一棵在大地上行走的植物,诗歌是我开给大地的花。
    胡正刚:在你的《口琴》、《湘西》、《云深不知处》等诗歌里,流露出强烈的隐逸气息,隐逸和游历,前者的态度是出世,后者则相对入世一些,你如何看待这两者对诗歌写作的影响?
    刘  年:我还是一个很传统的文人,年轻时也有过兼济天下的梦想,随着年岁的增加,面对着现实,要求自己做到独善其身。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这么快地走这一条路,方向和速度都不对,我不能改变,但也不想同流合污,所以我经常选择逃避和反抗。隐逸和游历,其实都是一种逃避,也都是一种无能的反抗。这种逃避和反抗,是我诗歌一生的主题。
    胡正刚:读你的诗文,在平静和缓的叙述里,常常会突然冒出一根针,让人一阵刺痛,“痛”是你诗歌里最强烈的情感之一,山水之痛、人世之痛,你的这些疼痛来自何处?以痛入诗,诗会成为你的止痛药还是撒在伤口上的盐?
    刘  年:痛,有些来自于自己,有些来自于别人。可能因为写诗经常用心,所以,内心会很敏感。遥远的来自稻城的环境污染,遥远的来自少年时候的有关离别的回忆,遥远的来自江南的一些推倒和碾压,都会让我痛。我的朋友少,很多痛没地方说,于是就写成文字。痛会转移,当这些文字把这种痛完全表达出来之后,内心里的痛就会平息。所以,我认为诗是一种像安定一样的止痛片,效果很好,但容易上瘾。
    胡正刚:作为一名文学编辑和诗人,你接触到的云南诗人、诗歌很多,你如何评价云南的诗歌生态环境?
    刘  年:现在回想起来,我来云南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虽然生活有些艰辛,但还是快乐居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周围可以接触到这么多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诗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一些弹尽粮绝的战士,捍卫着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最后的底线。毫无疑问,云南是诗歌重镇。于(坚)雷(平阳)二人,当然时常让人感到绝望,但更多的是一个地标,让人永远不会失去方向感。另外,我认识并喜欢的就有樊忠慰、鲁诺迪基、哥布、唐果、唐洁、艾泥、艾吉、李贵明、吴佳琼、泉溪、老六……念这些名字的时候,就像抚摸一串念珠,让人内心安宁和欣慰。其实,我所了解的韩旭,朱霄华,杨昭,胡性能也是诗人,也许他们根本不写诗歌,但他们本身就是一首诗。另外,还有大量的只读过其作品未见其人或者作品和人都没见过的默默无闻的诗人,在昌宁,我甚至看到过放下锄头后的农民,在晒谷坪里,边跳舞,边能唱出即兴自编的诗歌,他们共同构成的云南诗歌的生态环境不会比无量山、哀牢山、高黎贡山的生态环境逊色几分。
    胡正刚:你如何看待地域性写作?
    刘  年:忠于内心,是我作为一个写作者考虑得比较多的东西,地域性不是我所关心。但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诗人和诗歌的地域性是客观存在的。一方土地养一方人,而诗人又都是根植于大地的庄稼,这是没办法的事。昭通的洋芋就是淀粉多,东北就是不长鸡枞菌。香港能拍出伟大的电影,但不太可能出现伟大的诗人,因为那里土壤不适合长诗。相反,云南能长出很多伟大的诗人出来,但要长出一部伟大的电影,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片土地的缺少很多电影需要的肥料。
    胡正刚:你的散文创作也很勤奋,且和诗歌有很多相通的气息,面对一个具体的场景时,你是如何选择文体的?
    刘  年:在我看来,散文也是贴着内心的文字,是长一点的诗歌。
    胡正刚:以你个人化的标准来看,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刘  年:“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道法自然”,这些都是我喜欢的成语。我喜欢大自然,也喜欢小自然。做人这样,做事这样,做诗也是这样。所以,我喜欢那些语言自然真诚、不故弄玄虚,但又能真正打动人心的诗歌。当然,这不能称之为好诗的标准,把诗歌定一个标准,就像立一个诗歌法一样,是我所不敢做的事。
    胡正刚:对你来说,写作主要是基于何种理由?
    刘  年:一,我有话要说,但平时没有人听我说;二,除了写作,别的都不太喜欢;三,除了写作,别的都不太擅

    [b][url] http://www.138334.com [size=6][color=Red] | | 因 |  因注| [/color][color=Blue] : 因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13-5-11 23:30:2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的文笔,很受用!
    谢谢李站的转帖!:handshake

    [b][url] http://www.138915.com [size=6][color=Red] | | を |  を注| [/color][color=Blue] : を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48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刘年当代知名诗人,作品乡土气息浓郁,简洁明快,内蕴丰富,富有冷幽默,作品针砭时弊而锋芒内敛,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属当代有成就的新格律体诗歌的开创者,代表作品有湘西土匪等。
          现刘年老师已到社区,我们社区同仁将有幸欣赏其近年来的新作,并借此一窥新格律体诗歌发展的管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11-5 11:46:07 | 只看该作者
    虽乡土气息,却大见文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0 01:24 , Processed in 0.0818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