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aniforget999

《世说新语》新说(连载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19: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 发表于 2018-6-13 21:16
    一不留神又落下了许多功课(咱没人喊总是会偷懒),找时间补起来。

    偷懒的是我啊

    点评

    相对一方,您就是勤快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0 19: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19: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誉二十
           【原文】有问秀才:“吴旧姓如何?”答曰:“吴府君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义。朱永长理物之至德,清选之高望。严仲弼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陆士衡、士龙鸿鹄之裴回,悬鼓之待槌。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鉏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珍宝;著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缯帛;坐谦虚为席荐,张义让为帷幄;行仁义为屋宇,修道德为广宅。”
           【有人问蔡洪:“原东吴的士族大户有什么出色的人才吗?”蔡洪回答:“吴展(字)是圣明君王身边的贤臣,太平盛世中出类拔萃的人才。朱诞是管理国家的能人中品德最高尚的人,被选拔的人才中名望最高的一位。严隐是著名的隐士,就像隐藏在大湖中的仙鹤,其鸣叫之声全天下都能听到,又像开阔的山谷中的白马,若隐若现。顾荣就像是乐器中的琴瑟,图案里的龙纹。张畅像是寒冬里挺拔的松树,黑夜里穿梭游动的亮光。陆机、陆云兄弟像是在空中盘旋的大雁,鼓声响亮的大鼓正在等着善于击鼓的人来敲击。”】

           这是一篇优秀的骈文。文辞华美,无一重复。对人物的评价恰到好处。其中有些人物还没有出仕,比如顾荣,陆机、陆云兄弟,蔡洪已经毫不吝惜对他们的赞美。
           这则故事出自蔡洪写给时任扬州刺史周浚的一篇报告。一日周俊和自己的下属、朋友等饮宴聚会,席间聊起了东吴的那些出色的人才,周浚就向蔡洪请教。宴会后蔡洪经过深思熟虑,写下了一篇报告。其中罗列了十六位人物。这则故事就是这篇报告的节选。
           这则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西晋灭东吴后不久。东吴灭亡后,部分原东吴的旧臣跟随东吴最后一任君主孙皓来到洛阳为官,晋武帝司马炎对他么还算礼遇,比如除三害的周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辞官回乡,读书隐居,不问世事了。这些人受到社会舆论的好评,比如故事里的吴展、朱诞等人。还有一部分人,属于后起之秀,青年才俊。刚刚崭露头角,偏偏就赶上了国家灭亡。比如陆机、陆云兄弟。
           东吴灭亡时,陆机才二十岁,刚好成年,已经以文章著称当世。东吴的灭亡,导致陆机待在松江老家隐居,一待就是十年。这十年,反而是西晋立国之初,国家最安定,社会最繁荣的一个时期。等到陆机终于想做官的时候,八王之乱已经开始了。陆机、陆云兄弟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最后还搭上性命,这就叫生不逢时啊。
           【以上这些人,把手中的笔当做锄头和犁,把纸张当做可耕耘的良田;把玄学当做庄稼,把明析义理当做重大的收获;把清谈当做美好的事物,把忠诚和宽厚当做珍宝;写出的文章就像灿烂的绸缎,收藏五经当作珍贵的布帛;把谦虚当作坐席,把礼让当作帷幕;身体力行仁义当作房屋,提高道德修养当作宅院。】
           这一段其实完全没有翻译一下的必要。骈文的特点就是大量应用排比和比喻,对仗工整,给人以辞藻华丽,气势磅礴的感觉。内容倒居于次席,是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的文体。优秀的骈文作品,如《与陈伯之书》、《滕王阁序》等,哪怕是李白、杜甫的诗作,相比之下都会有小学生作文的感觉。
           这一篇好就好在内容,点评了多位优秀人才的同时,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兴味盎然。
           骈文发展到后期走进了死胡同,过分强调修辞,大量使用一些生僻字,让人读不懂。还为了体现修辞技巧,内容空洞,不知所云。这才有中唐以后韩愈等人提倡古文运动,骈文最终被彻底抛弃。

    点评

    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0 06: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8-6-20 06: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6-19 19:52
    赏誉二十
           【原文】有问秀才:“吴旧姓如何?”答曰:“吴府君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义。朱永长理物 ...

    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8-6-20 19: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一方,您就是勤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8-6-20 19: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6-19 19:52
    赏誉二十
           【原文】有问秀才:“吴旧姓如何?”答曰:“吴府君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义。朱永长理物 ...

    读起来的确朗朗上口,但是读译文感觉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9: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誉二十一
           【原文】人问王夷甫:“山巨源义理何如?是谁辈?”王曰:“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然不读老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
           【有人问王衍:“山涛玄学上的造诣如何?可以和谁相提并论?”王衍说:“此人一开始不愿意参与清谈,很少发言。又声称自己没研究过《老子》和《庄子》,可以偶尔听到他发表意见,却常常与义理的本意相吻合。”】

           山涛是个深藏不露的人。前面多次见到对山涛的评价,都是说他深不可测。
           这里的义理,指的是魏晋玄学中的义理,和唐宋以后儒家理学所强调的义理有所不同。魏晋玄学,是对道家的经典《老子》(又名《道德经》)和《庄子》以及《易经》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门学问,以汉末魏初的何晏、王弼等人最先倡导,后有阮籍、嵇康等人发扬光大,成了魏晋时期的主流学术思想,文人士大夫阶层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玄学之初,讨论的内容已经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大家通过“清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论观点,相互辩论,在言语交锋当中,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是一种很有益的学术交流活动。
           可是自从西晋中后期直至东晋,玄学开始脱实向虚,内容开始空洞,清谈也成了毫无意义的拌嘴皮子。东晋以来,玄学的内容开始引入儒学和佛学的内容,最后演化成了一个四不像,玄学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王衍是玄学开始变味的一个代表人物。从王衍开始,玄学中有意义的内容开始减少,无聊的内容开始增加。虽然说不能把罪过都推给王衍一个人,但起码王衍是玄学走下坡路的标志。
           从王衍的话里,就能明白王衍对山涛并不了解。
           王衍说山涛“不读老庄”,可能吗?山涛是什么人?想当年天天和阮籍、嵇康这样的玄学大家、代表人物混在一起的,怎么可能不读老庄?那样阮籍、嵇康还能带山涛一起玩?并且长时间地和阮籍、嵇康相处,对他们的认识、理论肯定到了谙熟于胸的地步。所以后来听到王衍等人的清谈,偶尔插上一句,自然会是点睛之笔。
           山涛为什么不愿参与清谈呢?原因有二,一是山涛为人低调,不爱显山露水;二就应该是对王衍等人清谈的内容不敢兴趣,所以不愿参与了。
           魏晋玄学的兴起,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在其中的。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谋朝篡位成了家常便饭,儒家倡导的“忠义”已经经营不下去了,那么思想领域就需要另辟蹊径,原本不受待见的道家思想于是就成了最好的替代品。何晏是曹操的养子,嵇康是曹魏的女婿,他们投身于玄学,有着面对现实的无奈,换换脑子寻找另一种精神寄托。
           到了王衍刚开始展露才华时,西晋正处于初期最美好的时代,政治上清明,经济上繁荣,社会上稳定,玄学失去了逃避现实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方向。这一时期大家参与谈论的内容,肯定和竹林时期阮、嵇、山等人谈论的不一样了。于是山涛对于这些内容不感兴趣也就很正常了。
           另外山涛早年没有积极加入司马氏改朝换代的进程,后来天下已定他才出山要官做,这明摆着就是政治生涯中的污点。山涛主动收敛,做人谨慎,不再张扬,也是自保的一种表现。
           王衍的话中,透露出对山涛的尊敬,不读老庄都能通晓其义,高水平啊。但是他哪里知道,山涛又不是神仙,故意装呆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点评

    学习,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2 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8-6-22 06: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6-21 19:05
    赏誉二十一
           【原文】人问王夷甫:“山巨源义理何如?是谁辈?”王曰:“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然不 ...

    学习,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8-6-23 18: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不觉间我已错过了很多集,每一篇小文都有丰富的含义,非常精彩,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18: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誉二十二
           【原文】洛中雅雅有三蝦:刘粹字纯蝦,宏字终蝦,漠字冲蝦,是亲兄弟,王安丰甥,并是王安丰女婿。宏,真长祖也。洛中铮铮冯惠卿,名荪,是播子。荪与邢乔俱司徒李胤外孙,及胤子顺并知名。时称:冯才清,李才明,纯粹邢。
           【洛阳中风度文雅的人士中有“三蝦”:刘粹字纯蝦,刘宏字终蝦,刘漠字冲蝦。这三人是亲兄弟,王戎的外甥,也都是王戎的女婿。刘宏,是刘惔刘真长的祖父。洛阳中名士响亮的人士中有冯惠卿,名叫冯荪,是冯播的儿子。冯荪和邢乔都是司徒李胤的外孙,和李胤的儿子李顺都为人所知。当时就有这样的说法:冯荪为人坦荡,心无城府;李顺善于正确地分析、判断;邢乔在各方面都堪称完美。】

           这则故事人物多达十人,信息量有点大。
           主要人物就是刘粹、刘宏、刘漠、冯荪、邢乔和李顺。可惜的是这六人在历史上都没什么名气。这是“赏誉”一章的特点,记载了很多人物的评价,有些来自名家点评,有些则是民间俗语。“洛中雅雅...洛中铮铮...”这种句式应该属于民间俗语一类。
           故事里提到了王戎。王戎因封安丰侯,所以很多时候称呼他为王安丰。
           故事里有个错误,刘家三兄弟的母亲姓武,所以似乎不是王戎的外甥。另外,王戎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女儿有一位,嫁给了大名鼎鼎的裴頠。所以这里说刘家三兄弟娶的都是王戎的女儿,无从查考。
           关于王戎嫁女给裴頠,还有搞笑的故事,这个以后在“俭啬”一章中来介绍。

    点评

    学习,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8-6-25 19: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6-25 18:52
    赏誉二十二
           【原文】洛中雅雅有三蝦:刘粹字纯蝦,宏字终蝦,漠字冲蝦,是亲兄弟,王安丰甥,并是 ...

    学习,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23: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誉二十三
           【原文】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以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
           【卫瓘做尚书令时,有一次见到乐广与西晋时期的名士们清谈,惊讶于他的水平并十分的佩服,就对他说:“自从以前的那些人去世以来,我常常担心那些精妙的言论将会消失。没想到今天在你这里又听到了!”回家后,卫瓘让自己家族中的晚辈们都去拜访乐广,并对他们说:“乐广这个人,好比一面品质绝佳的镜子,见到他就好像拨开云雾看见蓝天那样。”】

           卫瓘,字伯玉,魏晋时期名臣。前面有过详细介绍。
           乐广,字彦辅,西晋中期名臣,清谈高手。历任太子中庶子、河南尹、尚书仆射、尚书令,世人多称他为“乐令”。
           乐广的父亲是大名士夏侯玄的参军。乐广八岁时,夏侯玄就预言乐广将成为名士,可以光大乐家门户。
           乐广未成年父亲就去世了,乐广家贫,但学习勤奋,终有所成。先后得到裴楷、卫瓘的称赞,并被王戎、贾充提拔。任地方官时虽然没多少出色的政绩,可当他离任后,当地百姓又多想念他。
           让乐广名扬天下的就是他清谈的水平。乐广清谈的特点是“善以约言析理”,就是用简单几句话就把义理分析得透彻。是当时公认的超一流高手,和王衍比肩。乐广清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不知道的,就立刻闭口不谈,安静地倾听别人的言论。这一点就和王衍的“口中有雌黄”大不相同。
           乐广步入仕途,就是时任荆州刺史的王戎提拔他为属官。后来王戎离任尚书令,接替王戎的就是乐广。这一点也被当时传为美谈。
           西晋中期开始的“八王之乱”把朝政搅得一团糟。乐广也和王衍一样,政治上不参与,不表态,乐心事外,以名望重于当世。
           长沙王司马乂和成都王司马颖相争的时候,乐广的女儿是司马颖的夫人,所以遭到司马乂的猜忌。忧愤之中,乐广去世。
           成语“杯弓蛇影”就和乐广有关。乐广有个老朋友,以前经常走动,后来突然很久不来了。乐广就问他为什么不来,这位朋友说:“上次在你家喝酒,我看见酒杯里有条蛇,吓了一跳,就不敢来了。”乐广回家仔细查看,发现是墙角处彩绘的弓,投影在酒杯里,看上去像蛇一样。
           《世说新语》里有很多关于乐广的故事,多反映的是他飘逸、高雅的言行。
           这则故事,说的就是卫瓘为乐广点赞。
           中朝,是东晋时期的一个专有名词,是“中原之朝”的意思,特指定都于洛阳的西晋,是东晋时期的人们对西晋的称呼。
           中朝名士,出自东晋著名文人袁宏的《名士传》。袁宏在《名士传》里把魏晋时期的名士们按照时间前后分了分类,活跃在曹魏废齐王曹芳正始年间的何晏、王弼、夏侯玄等人为正始名士;隐居在竹林中的阮籍、嵇康等人为竹林名士;生活在西晋初、中期的王衍、裴楷、乐广等人为中朝名士。
           卫瓘话里的“诸人”,指的就是正始年间的何晏、夏侯玄等开创玄学和清谈的那一批人。那时候,清谈是名士们分析义理的重要手段,是思想交锋的过程,精彩的言辞不断涌现。这些人活跃的时期,卫瓘正处于仕途的上升期,虽然相比何晏等人属于后辈,但是有机会聆听高人们的言语交锋。到了乐广冒头的时候,卫瓘俨然是老一辈革命家了,当然有资格点评后辈。
           水镜,是指像平静的水面那样反光的镜子。古时候镜子都用青铜制成,反光效果不佳,还不如平静的水面反光效果好。所以把质地优良的镜子称为“水镜”。

    点评

    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4 09: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8-7-4 09: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7-2 23:42
    赏誉二十三
           【原文】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以来,常恐微言 ...

    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12: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誉二十四
           【原文】王太尉曰:“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上,非凡识也。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归。”或云王戎语。
           【王衍说:“裴楷为人细致、善于洞察是非,心胸开阔,远远超过我们这些人,对义理也有超越众人的理解。如果人死了还能有来世,我希望能成为和他一样的人。”也有人说这是王戎说的。】

           从王衍、裴楷和王戎三人的年龄来看,这话不应该是王戎说的,王衍说的可能性更大。
           王戎比裴楷大四岁,王衍比裴楷小十九岁。裴楷任中书令时,王衍还是个小小的黄门侍郎,刚刚步入仕途。从话中可以看出一个初出茅庐的文艺青年对前辈高人裴楷满满的、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敬意,并称裴楷为“令公”,这都是晚辈和下属这种身份的人所说的。
           再来看王戎,裴楷任中书令时,王戎任尚书仆射,和裴楷平级,年纪又长,所以不可能以“令公”称呼裴楷。
           当然这都是王衍年轻时对裴楷的敬仰。随着后来王衍声望的高涨,已经慢慢地超越裴楷,王衍对裴楷的敬意也剩不下多少了。“雅量”一章中,有人对王衍说“裴令令望何足计!”,王衍居然不反驳,就连表面上稍微谦虚一下都没有,就足以看出来。

    点评

    学习。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8 19: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8-7-8 19: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7-8 12:55
    赏誉二十四
           【原文】王太尉曰:“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上,非凡识也。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归 ...

    学习。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8-7-15 21: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精彩古典故事继续欣赏,也期待着您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8-9-7 08: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冬风无痕 发表于 2017-8-18 06:08
    不错!边看边学习了!

    终于有机会欣赏《世说新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8-9-13 19: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誉二十五
           【原文】王夷甫自叹:“我与乐令谈,未尝不觉我言为烦。”
           【王衍感叹道:“我和乐广清谈,没有一次不觉得我的话太啰嗦了!”】

           这则故事,从侧面证实了《晋书-乐广传》中对乐广清谈特点的记载,那就是“善以约言析理”。
           清谈的形式是辩论,目的是证明自己的观点,和曾经很热的各类电视辩论比赛差不多。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明白道理,就是水平的体现。
           王衍本人就是清谈超级高手,能让他佩服的没有几位,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乐广的江湖地位。

    点评

    学习。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4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8-9-14 14: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9-13 19:38
    赏誉二十五
           【原文】王夷甫自叹:“我与乐令谈,未尝不觉我言为烦。”
           【王衍感叹道:“我 ...

    学习。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1: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誉二十六
           【原文】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庄。庾敳常称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
           【郭象才学过人,谈论起《老子》和《庄子》来头头是道。庾敳就经常夸奖他,每次都说:“郭象一点都不比我庾敳差啊!”】

           郭象,字子玄,西晋后期玄学大家。
           魏晋玄学的兴起,是以何晏、王弼为《老子》作注为起点。当玄学蔚然成风时,为《庄子》作注就成了玄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郭象在玄学上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为《庄子》作注。他的《庄子》注流传至今。
           郭象的《庄子》注一经问世,立刻在学术界引起轰得,舆论都认为郭象写的最能够正确表达《庄子》的核心思想和精髓。郭象原本就被大家公认为玄学大家,清谈高手,再加上他的《庄子》注,一时间舆论一致认为他是继王弼之后玄学成就最高的人。
           关于郭象的《庄子》注,历史上还是一段公案。《晋书》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记载。
           《晋书-向秀传》里记载,向秀所著的《庄子》注,已经非常精妙,令读过的人都能对《庄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向秀去世于司马昭或司马炎的时代。到了晋惠帝司马衷时期,郭象在向秀《庄子》注的基础上,“又述而广之”,就是说郭象发扬光大了向秀的理论,站在向秀的肩膀上更进了一步,是在向秀理论基础上的再创作,并拔高了向秀理论的高度。
           而《晋书-郭象传》里,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记载!
           《晋书-郭象传》里说:向秀为《庄子》作注,还剩《至乐》和《秋水》两篇还未完成就因病去世了。这时,向秀的儿子年纪还很小,无力保护父亲的著作,市面上对向秀的《庄子》注了解得也不多。当郭象看到了向秀的作品后,就窃为己有,完成了《至乐》和《秋水》二篇的注文,又把《马蹄》一篇重写了一遍,其他的内容仅仅做了些文辞上的改动,就对外发表宣称是自己的作品。
           这样一来,郭象就是在剽窃向秀的学术成果!连《晋书-郭象传》里都说,郭象这个人素质太差!(“象为人行薄”)
           郭象这一点就和何晏大不相同。何晏虽然在政治上是个loser,但人品没的说。何晏原先不认识王弼,不知道王弼也在为《老子》作注。自己潜心研究多年,写了很多的《老子》注解。当何晏看到了王弼的《老子》注后,认为王弼的见解远比自己深刻,就一把火把自己辛辛苦苦写下的手稿全烧了。
           郭象呢?西晋末期,东海王司马越成了政治斗争的最后胜利者,“八王之乱”的终结者和唯一活下来的王爷。郭象就投到司马越的门下,做司马越的太傅主簿,权倾朝野,干了不少坏事。这样一来,原先士大夫阶层对他的赞誉之声全部销声匿迹了。
           没过多久,向秀所写的《庄子》注也被公开,这时大家才发现原来郭象是个抄袭者和伪君子。再加上他的官场中的作为,郭象的口碑彻底跌到了跌停板上。
           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到现在都没有定论。通常还是把郭象往好里理解,认为他是一代玄学宗师。
           郭象提出了“独化”的理论,终结了何晏、王弼时期关于“有”和“无”的争论;他又提出“名教”与“自然”统一的概念,解决了玄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虽然说郭象的理论过于牵强,论证得并不完善,但对于中国古代那个并不擅长逻辑论述的时代,郭象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算是很不容易了。
           庾敳是当时的大名士,前面已经遇到过多次。庾敳说这句话的时候,郭象任豫州牧长史。后来郭象才来到司马越门下,和庾敳成了同事(庾敳先后任司马越的从事中郎和参军)。
           庾敳对郭象的称赞,是对郭象在玄学造诣上的肯定,同时也有抬高自己之嫌。

    点评

    学习。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8 14: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8-9-18 14: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9-17 11:38
    赏誉二十六
           【原文】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庄。庾敳常称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
        ...

    学习。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17 05:12 , Processed in 0.12088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