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之人 发表于 2015-1-20 06:37:58

《那片“竹林”七个“闲人”(20)》

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5-1-20 06:40 编辑

                                              《那片“竹林”七个“闲人”(20)》                                                                                                                                                                                                                                      笑谈竹林七贤
       醉鬼叫刘伶(3)
       时隔半年,我重新拾起这个未完的系列,首先要表示足够的歉意,同时也要向支持这个系列的朋友们再一次致谢!
       在多数的历史记录里,或者是在许多的文字里,刘伶这个历史人物的出现,一般都是伴着浓烈的酒香而来的。所以,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江湖上流传着这个醉鬼的传说,所以,我以为酒能喝出千古流芳,刘伶同学大概也算是奇人一个了。
      但是,再牛B的“喝手”,在岁月面前也会轰然倒下。就算喝不出酒精肝,喝不出酒精中毒,把自己弄成浑身哆嗦如同“吴老二”的也实在不乏其人。
      我们先来复习一遍刘伶同学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篇奇文《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这文字毕竟距今天有年头了,我稍微翻译一下吧:
      有一个德行高尚的老先生,把天地开辟作为一天,把万年作为须臾之间。把日月作为门窗,把天地八荒作为庭道。行走没有一定轨迹,居住无一定房屋。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放纵心意,随遇而安。无论动静都随身携带饮酒器具。只是沉湎于杯酒,不知道其他的。有显贵公子和仕宦处士,听到我的名声。议论着我的行为。于是便敛起袖子,绾起衣襟,张目怒视,咬牙切齿。陈说礼仪法度,事事非非一起产生。先生在这时候正捧着酒瓮,抱着酒槽,衔着酒杯,喝着浊酒。拨弄着胡须,伸腿箕踞而坐。枕着酒曲,垫着酒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昏昏沉沉地喝醉,又猛然清醒过来。安静地听,听不到雷霆之声。仔细地看,看不见泰山的形体。感觉不到寒暑近身、利欲动心。俯瞰万物,犹如萍之浮于江海,随波逐流,不值一提。几位乡绅豪士站在一旁,就像虫蚁一样渺小。
      酒喝到这个份子上,你除了叹息他牛,大概也说不出别的了。这玩意儿,一脚天上,一脚地下的,能从酒杯里读出岁月,喝出沧桑,果然是“袖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啊。这老先生,自己抱着一坛子美酒,自斟自饮,自得其乐,管你围观的人七嘴八舌,指指点点,就算那些有头面的乡绅,在他醉醺醺的目光里,也只能堪比蝼蚁了。
      其实,我认为,那也是一个世界,一个在酒精中可以达到的世界。你可能讨厌喝酒,但是,刘伶同学的这篇作文,可以说是引经据典的告诉我们,喝酒那也是挺快乐的事情,被酒精麻木的脑子其实也不是没有思想,可能不符常规,不符常理而已。
       身高一米四,相貌丑陋的刘伶同学,能在死后这么多年被历史所记忆,被后人所称道,显然人家是有些本事的。所以,在“竹林帮”里面,他是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能或缺的人物。
       一辈子并没有当过什么大官的刘伶,唯一的发迹是被王戎举为建威参军。据说在泰始年间,他初上意见书,主张“无为而化”之说,却被斥为无益之策。当时同辈们都得到高第官位,只有他被罢了官。罢了官以后的刘伶,更是日日醉乡路稳宜频到,终於嗜酒寿终。反而在那文人动辄被杀的乱世得以苟全性命而寿终,也可谓不幸中之大幸了。
       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官运”,但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善终”,嗜酒如命的刘伶,蔑视功名的刘伶,被“革”了官职的刘伶,一直活得很自在,或在酒香之中,或在杯盏里面。严格地说,他在竹林七贤之中,可能是位置最卑微的一个。
       其实,我们还是应当从刘伶的酒香之中,读出一个士人的无奈和悲怆。读出一个怀其壁无人赏识的落寞,也读出一个借酒浇愁的士人的无奈和绝望。在曹魏乱世,在司马氏残酷的“吏治”之下,凡是与司马氏集团不合作的人,下场无一不是凄惨的,这就是真实的社会生活的写照。
      所以,刘伶们宁可醉到胡言乱语,而绝不屈从于司马氏而沆瀣一气,从这个角度上说,魏晋文人的风骨或者叫做品行是值得我们仰视的。
      大概是感觉到自己喝酒的疯狂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在后来的日子里,醉醺醺的刘伶驾着鹿车出游的时候,不仅仅要随身小厮准备着各种工具,干脆把一副给自己的准备的棺木也装到了车子上,这意思是,喝到哪儿算哪儿,死了就地埋了。
       后人有诗叹息: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这么疯狂的人,不死在酒上,简直就是对酒的亵渎了,所以,嗜酒如命的刘伶同学,最后终年在鲁南一带游历时,远酣醉而卒,死后便葬于今山东的峰城东北的刘耀村。我在解析刘伶的时候,心中是充满矛盾的,我甚至想不明白,一个醉鬼凭什么能跻身“竹林七贤”的行列之中,一个只存世一篇《酒德颂》的矮子,凭什么能让人们千秋百代的记住他而从来不忘呢?
   错,显然这种肤浅的解读,是不足以证明刘伶所以不朽的。
       就算没有《酒德颂》难道人们会在历史的尘封之中,感受不到那个叫刘伶的家伙,所裹挟的浓烈酒香吗?难道就感受不到他那种蔑视礼法,崇尚自由,不受拘束,肆意兴致的品行吗?
      在刘伶的墓前有块碑。据传碑文是明朝大学士贾中堂贾三近所撰写碑文。正面是:晋建威参军醉仙刘伶之墓,光禄寺郞贾梦龙、弟贾梦力立,兵部侍郞贾三近撰文;背面有如下文字:
       冯氏郊园一里碑,埋着刘伶酒醉仙,醒也没有人见,醉也没人唤,悔不当初葬酒泉。
       但石,这块碑却毁在文革,当年红卫兵毁墓之时,天突降大雨,墓外层坍塌,墓没有遭到毁灭性破坏。大概是刘伶怒了吧:我就一饮酒过量的醉鬼,挨着你们这些红卫兵们“毛事儿”啊?!对不起了。刘伶先生,他们红卫兵挖先人,掘祖坟都是有瘾的,他们的顶头上司告诉他们那叫“破四旧”。
       于是,惶然之间,我看到刘伶同学怒了:挖我的坟,毁我的碑,你们姥姥……
       你信不信我不知道,我有点信。




东方欲晓ab 发表于 2015-1-20 07:40:25

欣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片“竹林”七个“闲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