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忠 发表于 2019-1-16 10:46:06

转发雪岭微信

本帖最后由 胡侃瞎周 于 2019-1-17 09:18 编辑

转发雪岭的微信
高中雪岭与我、宏伟(打工老头)同班。雪岭与我同年同月同日生,我正午他黎明是兄。毕业后雪岭混的最甩,曾任我县老干局副局长,报社副社长,日报主编、广电局副局长、党校副校长。基层工作离不开酒,加之他爱这口,最后身上安了二个支架。我当作家后毎次见他都说:“写点东西吧。”他说:“见字就头痛”我说:“那时你写是当吹鼓手,不是真情实感,伤神。现在写是娱乐”他不写。最近他女儿教他玩微信。他给我发了点文字。我看有再提笔的兆头。转发在此,意在帮我完成每月两篇的写作计划:
一、铸金酒杯之感想
   胡君在《上坟随笔》一文中提出铸金酒杯一说,颇感新意,甚为赞同。后读母兄大作也发现他甚赞此事,由此更增添吾之决心。
    吾三人本是同窗好友,且皆好酒。尤其是我,而立之年后即在家独自小酌,几十年如一日。即使在近十年多病 缠体的情况下,仍每日小酌,酒已成为今生吾之最爱。
   吾三人都嗜酒,但均非酒囊之辈。胡兄为人豪爽,广为结交;有文学天赋,有财务管理经验。退休后,笔耕不辍,功夫颇深;帮人经管财务,有可观收入。母兄聪明好学,知识面广。文章作品竟达六七百篇之多,毅力之大堪称奇迹!虽过六旬,仍月收入万元,岂非常人能比。而我本人,年轻时也算是有所作为,只是到了53岁后,一体多病,很想干点事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今生有幸与二人为友,对二君提出的铸金酒杯以传后人之设想决计在本年度实施,不知二君意下如何!
二、想念周兴昌
       人老好忆往人往事。近期老想起高中时期的同窗好友周兴昌,小名猫子。猫子为人忠厚老实,少言寡语,从不言语伤人,也不阿谀奉承 。我与他交往大概在高二之后。他与我母宏伟三人可为相互交心,互诉衷肠,互不设防之好友。
      记得刚毕业那年,我和他都回乡种地。有一天下午,他和母兄相约去看我。在村里寻找不见,一直跑到十多里外田野里找到我。我当时看见两位老友十分激动。可当时家庭条件差,未能留住他们吃顿饭,至今想来还很愧疚。后来,周兄参了军,我当了民办教师,相互之间常有书信来往。几年之后,周兄复员,我进了城,就再也没见到面。
       近四十年 过去了,中间无任何来往,我没去主动找他,这是我之过错,想来真是懊悔。而周兄没来找我,这正是他的高尚之处。我在底层时,他主动看我,与我交往;而我在高处时,他却又主动放弃。我想这并非是他不知道我进了城,肯定是不愿有丁点攀附之嫌。
       如今我已退休两年,有的是时间,设想今年与母兄相约去看看猫子,叙叙旧情,问问当今,并向他致歉,以减轻过去的过失。
三,同窗楷模王爱章
      王爱章,乃高中同窗。王兄言词不多,为人朴实;谦虚谨慎,不喜张扬;无花言巧语,不瞎吹乱拍。毕业之后,我与之接触甚少,但印象深刻,并视其谓同窗之楷模。
       记得爱章兄在我们班并不太引人关注,其实他有心志、有水平、有才干,只是没显露而已。毕业后参军,提拔为副团级干部,后转业到地方,现享受正县级待遇,在我们班可谓级别最高。这正印证了人们常说的“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这一至理名言。
       前不久,他请我们几个老同学(永忠、家和、防修)吃饭,言谈举止间依然是谦虚友善,和蔼可亲,我为有这样可亲可敬的好同学由衷高兴!如若评价不当,敬请谅解。
待续

第一打工老头 发表于 2019-1-16 15:52:08

我常开玩笑,胡作家姓胡,说话自然是胡说,胡说的说法源自于胡适之,没有贬义,有戏说的含义。胡作家自己的网名叫胡侃瞎周,含有一点自嘲的意思。他为人处世很率性,在别人看来有些严肃的人和事,他往往轻松看待,诙谐评价,别人都正襟危坐的话题,他却嘻嘻哈哈胡说八道。几十年来保持读书爱好,故文字有功底。虽不大动笔,出手便拿得出手。铸金杯一篇,属于有感而发,字里行间透漏出对平凡生活的思考和选择,并不随波逐流。他的意见我赞同,因为自己的意思,以前也曾经给孩子说过,我死了,火化后顺便把骨灰倒入清河里,从老家门口流向汉江、长江、海洋;怀念时可以在家里烧几册我的存书,浇一瓶酒表示祭奠,可矣。老友雪岭也认同对这想法,看来我们的思路基本一致。将来百年后还是我们一起喝酒吧。

老党 发表于 2019-1-16 18:48:35

推荐阅读。二位老友,要常来看看。

胡永忠 发表于 2019-1-16 19:51:27

党哥有时间来襄阳玩,我们一起喝。

一方 发表于 2019-1-16 21:21:46

哈,有趣,都是好酒的人。这不喝酒的、不能喝酒的,还是少说的好。{:1_211:}

白水 发表于 2019-1-16 22:25:28

酒中无醉话,认识真人。

胡永忠 发表于 2019-1-17 03:19:17

一方 发表于 2019-1-16 21:21
哈,有趣,都是好酒的人。这不喝酒的、不能喝酒的,还是少说的好。

你试一下能喝多少,其实有些女的酒量很大,只是要面子没试。我和打工老头的老婆都能喝,打工老头老婆能喝两斤白酒,,我和老伴每次一瓶酒平分。过来玩我让她们教你。。

胡永忠 发表于 2019-1-17 08:57:02

本帖最后由 胡侃瞎周 于 2019-1-17 08:58 编辑

       四、与家和交友之回顾
       与家和交友已四十余载。未曾忘记,高中临近毕业时,同学们闲暇之余,常对世事国事、道德论理、世界观、价值观等问题展开辩论,而吾之观点与家和颇多相近之处。至此二人好感开始形成。
      1975年高中毕业一年后,二人皆为民办教师,相见机遇很多。记得家和结婚时,我前往祝贺,被奉为上宾,专门为我摆一桌酒席,其父亲自陪我,高兴得我喝得酩酊大醉,次日才返回家。
      1982年,我考入师范,想到曹兄聪明能干,学业在我之上,却仍是民师,实感婉惜。于是我便利用星期天时间多次劝他参考,早日跳出农门。不想他竟不很乐意,想着修理钟表(无师自通)发家致富,成百万富翁。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最终还是劝说成功。结果他不仅考上,且名列前茅,还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曹兄毕业后分配到欧庙教管会,我进了襄樊市。此后20多年时间里,只要我回欧庙,就常在他家喝酒、聊天、打牌,甚是快乐!
      家和本是个才华出众、能说能干之人,但因不会钻营投机,不会奉迎阿谀,所以未得以重用,实在令人叹惜!不过有才之人终会发光,曹兄今虽退休,心脏还安了支架,却仍在发挥余热,为某机关修志,月收入数千元,实在令人敬佩!
      我与家和交友40多年,相聚甚多,从未间断,可称得上学友、酒友、牌友、病友(我也安二支架)。但愿前面“三友”长存!让后面“一友”消失!

胡永忠 发表于 2019-1-17 09:36:26

qinyuanchun1234 发表于 2019-1-16 22:25
酒中无醉话,认识真人。

我一直想用文字记录下自己最原始的生活状态。不写道貌昂然的东西。谢赏读!

一方 发表于 2019-1-17 19:41:34

胡侃瞎周 发表于 2019-1-17 03:19
你试一下能喝多少,其实有些女的酒量很大,只是要面子没试。我和打工老头的老婆都能喝,打工老头老婆能喝 ...

我试过的,人说我不懂喝酒,但是有一斤的酒量,这个我可不清楚。我不能喝酒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可有点黛玉的风范。{:1_211:}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9-1-17 20:41:24

“学友、酒友、牌友”三友情深义重,赞。

胡永忠 发表于 2019-1-18 10:03:53

本帖最后由 胡侃瞎周 于 2019-1-18 10:34 编辑

五、《盘中之餐须珍惜》
    作者:雪岭
      在城镇都市,各种名目的聚众酒宴越来越多,诸如结婚宴、生日宴、“状元”宴、谢师宴、庆典宴、悼丧宴等等,场面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在农村, 这些名目的酒宴也不少,但就其规模和档次而言要差得多。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还在于,农村酒宴没有浪费,面城市酒宴的浪费却十分惊人。
   在农村,大凡婚丧嫁娶也要聚众设宴,通常也是8-10人一桌,但他们端上桌的菜肴一般是吃好吃饱略有剩余,若剩得稍多一点,他们会收拾起来下顿热一热再吃,绝不会将剩下的鸡鸭鱼肉倒掉或是喂猪。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盘中餐”何等的来之不易。而在城市则不一样,主人拿出数千元或是近万元,包下十席、二十席或三十席,每席平均二、三百元。按照“钱够份量足”的规则,酒店老板得端上二、三十个菜肴,主人方觉满意,也不管是否吃得下,反正是剩得越多越光彩。最后剩下的少则一半,多则大半,统统被倒掉。眼下这种现象已发展到比比皆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地步,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攀比之风害死人。不少人认为,设宴待客,似乎人数少了人缘就差,规格低了就抠门,剩菜少了就脸面无光,因而竟相攀比,不甘落伍。二是面子观点在作怪。喜庆酒宴,贵在热闹,而不在于讲求虚面子,所包酒宴,吃好吃饱即可,不必要剩得那么多。即使剩得多一些,也可打包回家,自己的东西自己拿走不谓丢人。如果人人都有打包的习惯,也就不存在谁笑话谁了。因此,奉劝人们牢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盘中之餐”。
                                        原载《襄阳周末》

胡永忠 发表于 2019-1-21 09:37:17

本帖最后由 胡侃瞎周 于 2019-1-21 09:49 编辑

六、毕生挚友母宏伟
         母宏伟,乃吾毕生之挚友!我为有这样的老同学感到荣幸和自豪。母兄虽个子不高大、不雄伟;但却智慧超群,博才多艺,文采出众。他为人随和,待人诚恳;从不揭人所短,鼓吹自命不凡。多年来,我二人心灵相通、志趣相投、相互关心、相互信任。所以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顺风 逆水,从未断过来往。
      我与母兄交往甚久。二人不论尊卑,不顾天各一方,都相互惦念,问长问短;每次相见,都有说不完的话语,诉不完的衷肠。我们之间友谊深厚,如同亲兄弟一般,其中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权且略述一二。
       1974年,我们高中毕业。他下乡当知青,我回家当农民;他是商品粮,我是乡巴佬;他学业优秀,我学习低劣。与之相比我自愧不如,但他从未嫌弃我,瞧不起我,总是给我以关心帮助和鼓励。从而增添了我奋起的信心和勇气。
记得是75年的春节,他突然去看我,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他亲自做了一大桌丰盛的佳肴,只款待我一人,既无其他客人,也无家人在场。我二人喝酒聊天,嘘寒问暖,直到深夜方休。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心想,一个土包子,受到老同学这般重视,既使亲戚也做不到如此,如若将来不干出点名堂来,如何对得起母兄的殷殷之情。
      与母兄交往,总是他帮我的多。2001年,我在报社预定了一套160多平米的房子,须先交五万多元。当时我刚买下艺苑巷180多平米的房子,手上紧缺,找亲戚们借了一部分,还差近万元。这事传到宏伟耳中,他说要尽力帮我。其实当时论家庭条件他比我要困难,我也没向他张嘴,可他却主动找他另一个好友帮我借来了八千元,让我万分感激,终身难忘!真是我的好兄弟,比亲戚还要亲。因此我常在家给父母和兄弟姐妹们讲述我和宏伟的友好故事,他们都说宏伟是个大好人。
    2002年, 家父写下《襄南土城蔡》 一书,主要是写蔡姓起源、发展和现状,为蔡姓氏排辈承续,供老家蔡姓人阅读。母兄知道后说要一本看看。没想到的是他不仅看得认真,而且在赞赏之后,诚恳地提出了问题和修改意见。父亲看完信件后说,小母真是有水平,比你强多了,所提问题的确存在。这书你看过、修改过、校对过,还错这么多(也有印刷失误)。老父的埋怨,我一方面惭愧,一方面感激敬佩母兄;母兄的博学和对我及蔡姓的关注真是无与伦比。
       母兄性情直率,公道正派;看人准确,不亚伯乐;不嫌贫爱富,不欺软凌弱。这些优秀的品质对我影响颇深。我曾在组织部工作五年,考察了许多党员干部,撰写过近百份考核材料,他们中有的成为市长、县长;局长、镇长之类更多,至今无一人违法犯罪、逮捕法办。对此我无愧于心,无愧于老同学之影响,甚感欣慰。
       与母兄为友,乃吾一生之大幸,愿你我身体健康,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胡永忠 发表于 2019-1-21 10:04:35

   七、致永忠老弟
       前几日老弟转发了吾之微信,且有注评,看后颇为感激。弟称我原来写作多为工作所迫,伤神伤脑,吹鼓手而已,我甚为赞同。在你和其他 同学多次劝导之下,近期我试着写了几篇杂说,都是由衷而言,有感而发;不苦思冥想,不受人审阅,信马由缰,实为快哉!如今,麻将少了许多,病魔忘了许多,心情好了许多。我决计继续写下去,不论多少,不图发表;只图与同学老友们相 联,有所充实,有所快乐。
      吾已有十年未动笔,故有两点之难:一是智能手机刚买月余(原来是老年机),打字慢,玩不转;二是晚七点之后提不得笔(七八年靠安眠药入睡),动不得脑,否则整夜都难熬,所以有时难免有失所望。虽如此,我依然不恢心,不着急;多多练,慢慢来,总有一天赶上来。

胡永忠 发表于 2019-1-24 09:10:23

第一打工老头 发表于 2019-1-16 15:52
我常开玩笑,胡作家姓胡,说话自然是胡说,胡说的说法源自于胡适之,没有贬义,有戏说的含义。胡作家自己的 ...

三酒鬼!!!{:1_21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发雪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