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洪 发表于 2018-12-28 23:30:03

关于郝书许古典诗词的理论研讨:规范与变形的美学


                                                                     苗洪

序言: 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尽管中国的新诗进程仅仅只有百年的历史,但是由于一开始她是建立在国外诗歌文化的基础之上而呈散射状态交错于中国上个世纪之初的诗歌领域,所以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冲击,首先是来自中西方文化观念及意识形态的冲击,然后才是诗歌本身领域之内的冲击。因此,我们谈到中国新诗历史进程的时候,在她的档案资料库中,永远都是中国新旧文化发生革命及变革的产物。在近代中国文化方面,曾经掀起过影响非常深刻而广泛的文化改良运动。但是,改良主义始终却被受到冲击。

因此,在探究中国新诗在当初呈波澜壮阔势态席卷中国大地时,我们非常忌讳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诗歌改良主义的存在。当然,西方自由诗歌的引进,由于在文化观念,文学价值的追求方面,叙事原则方面,都是与中国古典诗歌及诗词基本没有平行关系的。因此,严格来说,中国的所谓现代诗歌,仅仅是单纯引进了一个全新的诗歌品种,而不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改良——而这种引进的结果,实际上所导致的情形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中国现代诗歌的百年进程中,只不过是演变出一部分诗人依旧在创作古典诗歌,一部分诗人创作现代意义的诗歌而已。因此,严格来说,中国现代诗人的总体布局就是,华南地区的诗人热衷于古典诗词的创作与坚持,而现代诗人则主要集中在中国华北地区。

因此,从逻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因为早年那些发明古典诗词的华北及华中地不知道为什么反而比南方更热衷于现代诗歌的创作。据统计,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词牌类型有120多种,可是,这120多种古典诗词的文本竟然没有一种与西方诗歌相吻合。因此,接下来唯一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中国现代古典诗人在百年的后现代创作进程当中,他们所遵循的创作原则是什么,叙述原则是什么,所保持与体现的现实主义态度又是什么方针。



而其中之一最主要的关键问题就是,我们很少从理论方面谈论现代诗人在进行古典诗歌创作中是否发生变异或变形的问题。这几乎是个完全被忽略的领地。当然,对于中国现代诗人来说,试图复古唐宋诗歌是比较明显呈现的创作方针。因此,我们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在于,如何考察当代中国诗人古典诗词创作的文学价值,叙述方针或者说他们所追求文化趋向是什么。在本文当中,我们将通过广东现代诗人郝书许先生的部分作品来论述一些相关问题。



《一》关于郝书许古典诗词语言的规范性及调和性。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有些多余——一个诗人在创作古典诗词时,如果连最起码的格式规范都没有把握,何谈最基本的诗歌创作。但是,不幸的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首先是因为现代语境与历史语境的冲突与矛盾加剧。随着工业革命及世界科技进程的加速,实际上在无形间导致了我们观察客观事物及客观景象的变异。

比如说,燕子飞入平常家这一在之前本身就非常自然而普遍的现象,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普通老百姓住房指标的提升,燕子在平常家庭筑巢的居住格局已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再就是,由于现代工业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原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观已不复存在与再现。尤其是网络时代的二次元文化的扩张,诗人再用传统语言模式描述今天的自然风光或者说日常景观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许多崭新词汇的出现,也迫使中国现代诗人的古典诗词创作重新寻找语言现代语境之下的突破点。

    而这种突破实际上非常艰难。当年四川诗人周啸天老师可能是在古典语境与现代语境之间交汇点的经验不足,出现了许多方面破坏诗词审美的关键。比如说在周啸天老师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洗脚,航天飞机,幼儿园等词汇,明显扭曲了我国古典诗歌中审美原则及隐喻原则立场。因此,目前中国现代诗人古典诗词创作中所遭遇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摆脱现代语境对古典诗歌的反作用力。

而关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郝书许先生为调和现代语境与古典语境差异与矛盾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尤其是在这次收录的《西江月▪也说圣诞》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郝书许先生这种调和的能力和意义。而再退一步说,即便在历史上,古代诗人也很少用如来佛这一至高无上的天界人物充当诗词的人物。“圣诞轻歌曼舞,耶稣礼赞升平。依然明月照窗棂,牵动某人心病。 光景年年如是,当垆一醉身轻。诗情再酿两三瓶,好向风中醉咏”。当然,我们在分析研究这首作品时,还发现郝书许巧妙的将这一宗教题材延伸到现实主义的痕迹。

短短的一首《西江月▪也说圣诞》却集乡愁,思乡,诗歌,对于丰收年景的美好期待于一体,主题集中,最大限度弥补了现代语境之下的古典诗词创作的语言制约。古典诗词重格律工整,所以说,《西江月▪也说圣诞》尽管是一首典型的现代题材之作,但是由于诗人的巧妙处理,及解决了格律又解决了意象的冲突问题。尤其是现代工业导致了许多中国语言的变异与扩张,实际上也为现代诗人的古典诗词创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比如说,流水线,科创版,整容,器官移植,定向爆破作业等。如果处理不当的话,一个诗人很难在进行古典诗歌的创作时为流水线,科创版,整容,器官移植,定向爆破作业等寻找到比较确切的对应。而除此之外,郝书许的《满江红▪南海》也是一首比较出色的作品。在诗词中,郝书许成功运用中国梦,看醒狮等组合成为一首浪漫主义的现实之作。很明显,如果不处理好这个问题,就会处理为打油诗类型的诗词,不伦不类。

雁阵横空,正领略,明珠一串。风乍起,雾云霏雨,战船行遍。何处敢收红石泪,烽烟染指澄平岸。看醒狮,宦海数千年,冲霄汉。 前尘事,无须叹。中国梦,如初愿。笑铜牙铁板,浅滩游倦。废纸几张能鼓瑟?王牌十万知谁健。但小试,银海射长鲸,离弦箭!

《二》关于郝书许古典诗词文化思考的互补性与替补性。关于古典诗歌的文化讨论,主要体现在国学,儒学,道学方面的讨论。而实际上,现代人如何用文学展示文化,其实是非常复杂甚至是非常艰难的创作行为。有许多现代诗人在进行诗歌的文化体验及文化体现时,往往都是采取图解的办法,破坏了诗歌本身的象征本质。那么,诗歌到底应该以如何的文本形式体现文化意境呢?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它涵括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具体人类文化内容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所以,因为文化在哲学方面的囊括非常广泛,所以,我们不能就单纯的将诗歌反映了某种传统习俗的价值就体现了诗歌的文化页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所以,一般地说,诗歌评论家,诗歌理论界也很少从正面探究这一问题。而通常,我们现代中国诗歌理论界常常仅仅从国学角度定义诗歌的文化也面。非常单一。

在分析研究郝书许古典诗词文化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郝书许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特别强调古典诗词文化思考的互补性与替补性。这种互补主要体现在诗歌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互补。现代性"既不是哲学的概念,也不是别的概念,它是一种叙事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曾希望放弃对现代性进行概念陈述的徒劳努力,因为"现代性"一词的对于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政权的、文化的、学说的、事件的依附性,从而表征众多不同含义的特点,使它自身充分地享有了德里达式的差异性和延缓性,成为一个无中心内部环境。

所以,诗歌的文化讨论中心最后还是集中在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双重思考与判别方面。当然,利用诗歌展示文化的机制,最终还是体现在叙事方面,所以如何在仅有的美学框架中思考文化,成为诗歌创作的理论性支撑。我们从《破阵子▪秋日寄怀》中则可以明确看出新旧交替的矛盾,对立面及其为人处事的价值思考。其中,郝书许使用“惯看春芽老树槎。夕阳入海涯”淋漓尽致的展示了传统与新生力量之间的非理性碰撞。这种碰撞是艰难的,同时也把传统渴望新生的层面揭示到现实。

堆砌风流诗句,深杯初试新茶。便好消磨天下事,惯看春芽老树槎。夕阳入海涯。 今日笙歌门面,明朝几处繁华?好客东君凉世态,一抹烟霞一指沙。付流水落花。

《三》关于郝书许古典诗词的书写思考及变形。席勒说过:"如果要把人变成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通常,文学抽象变形具有特定的含义页面,它是指通过极度变形来传达事物最本质的精神特征及抽象化审美认识的创造活动。它迥异于传统文学创作中的概括性变形。创作经验表明,任何较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或多或少更改了原始生活材料的自然状态,使作品蕴含着新旧体制的对比。因此,一个成功的作家或诗人总是会有意通过这种美学的变形行为促使文学理想化的提升。在这次收录的《满江红•八一感怀》,《二郎神▪戚继光》等作品当中都明显透露出这种变形的美学方针。

当然,这种变形的意义并不是说,将戚继光变形为纯粹超人式的变形,是一个艺术再造的处理结果。同样我们站在后来的立场,去仰视民族英雄的时候,这种美学的角度实际上并不平行,因此,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肯定有一个距离存在。而实际上正是这种距离的存在必然导致视觉上的变形。但是这种变形其实是局部的,不是绝对的。在创作《二郎神▪戚继光》时我们首先,必须有一个固定的信息已经存在,然后我们再进行其他方面的叙事。于是,这里明显就导入了解构主义的客观存在。

同时,又因为在解构主义那里又存在着一个关于现在时与过去时的归纳对比,所以,变形就不可避免的被迫推向前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变形是外部环境对于内部环境作用的客观结果(或许它不是必然的性质),所以,尽管我们永远没有力量去否定那个内部环境的存在,但是,实际上从过去到现在为止,它一直在变形。所以说,这种写作上的变形仅仅只是抛开内部环境的结果。由于许多客观存在的原因,我们至今还在敬仰崇拜民族英雄戚继光。

《二郎神▪戚继光》天之角,造物纵,明霞无着。但见乱帆星星点点,翻喧浪、毳鸿沉索。原是东瀛横结雾,指上国,飚风荡浊。正奋起、男儿壮志,戚虎穿云腾跃!   横槊,烽烟九战,鼓声惊搏。汗血朔方冰轮晓渡,三万里、沙鸥同乐。百二关山戎马事,几英烈、能描灼烁?叹今日纷纭,四海茫茫,清嘉谁托?

在解构主义诞生不久,拉美地区的作家就发现了书写变形的问题。书写变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它是不可控制的,所以,美学的沿袭被迫受到质疑,因为它是一个原先美学结构被瓦解被改造的结果。但是,最终的问题又来了,美学必然充斥在创作过程之中。

结束语:郝书许先生是一位严谨的现代诗人。他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为我们树立了质量较高的现代古典诗词的榜样。在我国现代古典诗人的行列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缺陷就是,面对语言学拓展的残酷现实,在古典诗歌的叙事面前迷失了美学及格式的工整。诗词的主题几乎是永远不变的状况,可变的是语言的拓展,尤其是现代语境之下的古典诗歌创作。按照比较高层建筑的说法就是,古典诗歌的创作遭遇到语言拓展及改革的严重冲击。这些冲击对于现代白话诗歌来说相当容易解决。

但是,对于古典诗词来说,我们要给充满现代元素的意向添加一个比较确切的对应,其实是非常复杂,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无形间导致了现代诗词的工整受到挑战,完整的书写格式受到挑战,而更加严重的书写问题在于,我们如何通过古典叙事展示现代信息时代。二次元的文化符号风波,一再冲击传统文化美学的领域。因为对于符号文化来说,它并不是比较重视内外在结构的东西。因此,郝书许先生的诗歌在传扬传统诗歌书写方针的同时,还注重坚持书写的规范意义。

郝书许 发表于 2018-12-28 23:39:11

感谢苗洪老师的大力赞美,令我感觉汗颜。

李听圃 发表于 2018-12-29 00:09:30

两位的文章都有很好的专业素质和理论色彩,值得赞赏,也期待你们在这里开一个先河,引领我们社区文学理论建设的新的阶段的到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郝书许古典诗词的理论研讨:规范与变形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