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边读边聊】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7 08:2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张书杰 于 2018-7-27 08:23 编辑

【边读边聊】
                    —— 聊聊大鹏瞰海老师的微诗《入夜》

                                             文/张书杰

入夜
      诗/大鹏瞰海

一尾红鳞鱼
读着月亮

    大鹏瞰海老师这首微诗,象一瓶酒,我品了一口,就醉了。我都品到了什么呢?            一、美。语言流畅自然,叙述从容,语言美。另外,意象美,红鳞鱼,银月亮。红鳞鱼这个意象,是大鹏瞰海老师首创,另外,月亮也赋予了新的内涵。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月亮,不是思乡,怀人的那个月亮。这些都是大鹏瞰海老师的新发现。画面美,天上晴空万里,一弯银月亮滑过繁星点点,地上红鳞鱼嬉守万家灯火,清风,虫鸣......一个令人沉醉的人间,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天上。这首诗的美,美不胜收。      
    二、传承,这才是我重点要说的。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有句: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诗中的景物,都是经作者细致选择,精心设计的,无不体现着作者的情感。这,大鹏瞰海老师早已了然于心。
    看,红鳞鱼,为什么不是白鳞鱼?黑鳞鱼?月亮,为什么只写天上的月亮,不写水中的月亮?这个月亮,是蛾眉月?是弦月?是望月?还是满月?月在动;鱼也在动,这些在字面上看得出来吗?看不出,这就是不诗而诗,不写之写。看,满天星斗,一弯蛾眉,一泓碧水,一尾红鳞鱼,读着月亮。再看,一轮皓月,几点疏星,青青荷塘,万家灯火,一尾红鳞鱼读着月亮。再再看......所有这些,是不是都经过精心的设计,细致的选择呢?回答是肯定的。
   王国维先生还说,大诗人造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境界有大小,不以是分优劣。大鹏瞰海老师这首诗,即是无我之境,我隐在境的旁边,或直接隐在红鳞鱼这个意象里。境界有大小不以是分优劣。这首诗虽小,和古代,现代许多大诗人的大诗放在一起,一点也不逊色,这首诗自有它自己存在的价值,自有他自己的生命力!即使再过百年,千年也不会过时。
   孔孚先生有句名言:心中情,口头语,而又深不可测,方为诗之至境。孔孚先生这句话,在这首诗里,有着完美的体现。首先,是不是口头语?是。一尾红鳞鱼读月亮,就是一句平常话。那么心中情又在哪儿?我是红鳞鱼,读月亮着了迷。这不难道不是心中情吗?肯定是。再者,是不是深不可测呢?也是。读月亮,读月亮的什么?月亮的美?还是它的阴,晴,圆,缺?还是它的恪尽职守,无私辉映?再有月亮难道就是月亮?就不可以是知音?是情侣?就不可以是一本启迪心灵,发人深省的好书?红鳞鱼难道只是鱼?就不可以是你?是我?是他?多么大的留白,给读者留下了多么大的想象空间。一首九个字的小诗,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这首诗难道不深不可测吗?这难道不是诗之至境吗?
   孔孚先生的远龙诗派,有两个主要的观点。一个就是做减法;一个就是“隐”。做减法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看得出,这首诗已经减到不能再减。这里主要说说“隐”。这首诗隐写的很多。首先,作者就隐起来,隐在诗境的旁边;或者说,隐在红鳞鱼这个崭新的意象里。可以说作者已经和天地合一,也可以说作者和红鳞鱼物我两忘。再一个,实写静,隐写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作者只给了一个大的背景——入夜,只给了两个意象,“红鳞鱼”,“月亮”;一个动词,“读”。其他的全部隐去,把阔大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去意会,去玩味,去体悟!这和孔孚先生的《大漠落日》,《渤海湾印象一》,大诗人王维的《鹿柴》,《辛夷坞》等等,不是如出一辙,而是一辙之出。
   大鹏瞰海老师是孔孚先生的弟子,远龙派的传人。他在融会贯通前人 (包括孔孚先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已的理论。他说,写诗要有“新角度,新发现”。还说,“以涓滴寓沧海,化瞬间为永恒。”他还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分优劣,以什么分优劣?以力道,厚度和神采分优劣。“好诗如铜钉,楔入读者心。”,不能楔入读者心的诗,不是好诗。一首真正的好诗,不黯淡,也不刺眼,有骨有气,光而不耀。
   那么,这首诗有没有新发现呢?有。红鳞鱼的美就是新发现。有没有新角度呢?也有。从红鳞鱼这个角度读月亮,读人生就是新角度。是不是以涓滴寓沧海呢?一九个字一首小诗,却给读者以广阔的回味空间,这不是以涓滴寓沧海又是什么呢?那么又是不是化瞬间为永恒了呢?当然。鱼和月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多少人因为没有留心,熟视无睹,但是,就有那么一位诗人——大鹏瞰海,在某次晚间散步到池边,或荷塘边的时候,看到水中的鱼,天上的月。忽然灵光一闪,啊!红鳞鱼,银月亮。随口吟出:入夜,一尾红鳞鱼/读着月亮。“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首经典,不朽的微型诗就这样诞生了!这难道不是化瞬间为永恒吗?
   有人会问:月亮地儿看得出鱼是红的吗?看不到;那么这首诗还有你说的那么经典吗?是。在月亮地儿里看不清是事实;但是,不要忘了月亮地儿里还可能有灯光。在灯光之下是不是就看得清了呢?要知道这灯光,在都市,抑或富裕起来的乡村是不缺的。另外,退一万步讲,红鳞鱼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不管你看得见,还是看不见。它就在那儿。如果从作者就是红鳞鱼这个角度看,这个观点不值一驳。
   这首诗减到不能减,一读就能给人美的享受,这首诗没有骨头?没有气场?没有力道?至于它的厚,前边已经说过。孔孚先生所说的“深”就是大鹏瞰海老师说的“厚”。这个“厚”,比“深”更准确,更科学。至于神采,这首诗光耀全篇,神采自不必多言。就明摆在这里,随时可见。这首诗不黯淡,也不刺眼,有骨有气,光而不耀。如一颗铜钉深深楔进读者的心里。好诗!!!      从 王国维先生“一切景语皆情语”“境界有大小不以是分优劣”,到孔孚先生的远龙派诗说,再到大鹏瞰海老师的“境界有大小不以是分优劣,以什么分优劣?以力道,厚度,和神采来分优劣”。我看到了,中国诗文化,理念的传承和发展。大鹏瞰海老师第一个提出了衡量诗的优劣的标准。
   “诗无达诂”,但是,诗更需要一个大多数人认可的标准。这个标准,必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简单。二,易操作。三,有指导意义。
    大鹏瞰海老师的这个标准,就很简单。只有六个字。力道,厚度,神采。力道就是就是筋道,不琐碎,不散。厚度就是耐咀嚼,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采,即是或熠耀于佳句,或光耀全篇。多简单!
    易操作。以这六个字来衡量一首诗,符合一条就较好,符合两条就优秀,符合三条就精品。多好操作!
    有指导意义。以这几个字作指导,在写之前,精心构思,向着有力道,有厚度,有神采去写。写出来的诗肯定就八九不离十了。
    大鹏瞰海老师是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更是这个理论的实践者。他有很多好诗,就是这个理论科学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比如它的这首《入夜》,还有象《听歌》,《深冬》,《长途》,《路上》,《风中》《写照》,《双鱼》,《旁观》,《废河》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我自己在深入体会了这个理论之后,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境界提高了,陆续写出几首得到广泛认可的微诗。如《祭父》长跪/等墓碑醒来。如《积雨云》谁不想自在地白/我不黑/人间无雨。再如《母亲坟前》我越来越小/小成一炷香——/红着眼睛。
    大鹏瞰海老师这一好诗标准的提出,必将对诗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也因为这一标准的提出,大鹏瞰海老师无愧于当代最杰出的理论家,没有之一!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币 +10 收起 理由
李听圃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14:31: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李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4 22:58 , Processed in 0.11693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