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听圃 发表于 2018-4-10 08:44:36

转帖:刘禹锡与他两首传奇的桃花诗

                                                                                    刘禹锡与他两首传奇的桃花诗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 巩留县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其流传于世的诗作众多,而其中有两首与桃花有关的七言绝句,则与其一生命运的起落沉浮紧密相连,颇有传奇色彩。
这两首诗分别是《玄都观桃花》和《再游玄都观》,都与长安近郊玄都观内桃花有关。《玄都观桃花》原名《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该诗写于唐玄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时年诗人已经44岁,早过不惑之年,更为离奇的是,诗人先前已经因为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权贵而被贬朗州司马整十年,此番是刚刚被召回京城,便写下这首锋芒毕露的隐含讥讽的寓意诗,其结果是又得罪权贵而被贬更为遥远的播州任刺史,这一去就是十四年!那么这首《玄都观桃花》究竟写了写什么呢?大意是,大路上尘土飞扬、人流滚滚,都说是去看桃花归来的。玄都观里有上千株桃树盛开,都是我被贬谪走了之后种上的呀,这几句诗,前三首来看,是描写春天人们踏青赏桃花,没有任何问题,而点睛之笔,要命的是最后一句,看似写桃花,实则明眼人都知道,隐喻的是当今朝廷当权派,是在以王叔文、刘禹锡等革新派被贬逐之后新近得势的。从政已久的刘禹锡并非不清楚自己写下这首锋芒毕露的讥讽诗会有什么后果,但是出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刚直不阿的品格,使他做出了以诗言志,不改初心,向权贵发难的行动,为此不惜再次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十四年后,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刘禹锡得以被召回朝廷。按理说,此时的刘禹锡已近花甲之年,如果平常人受此打击,大多会选择为明哲保身而三缄其口,至少会韬光养晦。但刘禹锡不,他永远是不忘初心,不改初衷的,十四年的流放生涯丝毫没有让他的理想消退,让他的斗志磨灭,反而是愈挫愈勇,立即写下了《再游玄都观》这首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上百亩的庭院里一半是苔藓,十四年前缤纷的千棵桃花已经没有了,代之以满园的菜花。不知道以前种桃的那些道士们哪儿去了?以前的那个刘郎(指作者自己)又再次归来,故地重游。
“种桃道士”在这里隐喻的是当年朝廷的当权派,如今已经风光不再,而当初被贬谪的“刘郎”饱经磨难还是回来了。短短几句诗,充满着乐观主义情绪和胜利的喜悦之情。其结果是,执政又闻诗、序,滋不悦《旧唐书·刘禹锡传》。刘禹锡因而又被派往东都洛阳,做了太子宾客这样的闲官。而这一切,也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刘禹锡的行为,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其实也未必可取,因为他完全可以选择以退为进,与权贵周旋的曲线斗争策略,从而有更大的做为,但对于品格高尚、坚持原则的刘禹锡来说,这是他绝不屑于做,不肯做的,他以诗明志,与当朝权贵斗争到底,恰恰显示了他的无暇品质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从这一点来说,刘禹锡坚持原则、愈挫愈勇、始终如一、不改初心的精神是永远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巩留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安学庆供稿)


李听圃 发表于 2018-4-12 01:24:53

这又是一个有关桃花的故事,无疑为桃花的身价有了新的提升。可见在文人的笔下桃花被赋予了很深厚的人文色彩,这是除梅花之外文人歌咏的最多的题材。以致到现在,还循香逐色各呈才情。桃花开时一篇篇诗作雪片涌来。桃花之色诗人之情水乳交融,形成独特的是古诗词界的创作热潮,令人叹为观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刘禹锡与他两首传奇的桃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