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瞰海 发表于 2017-12-23 19:46:45

诗歌中的意象与佯谬:以大鹏瞰海的《深冬》为例

本帖最后由 大鹏瞰海 于 2017-12-23 19:47 编辑

诗歌中的意象与佯谬:以大鹏瞰海的《深冬》为例
文/宋汉卿


深冬
诗/大鹏瞰海

竖起耳朵
就看见妹妹立在门外
手里拎着一兜阳光


在上一篇中,我们谈到,诗歌艺术的本质,是将绘画与音乐两种艺术在更高层次上进行高度统一。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这就要说到诗情飞翔的两翼——意象与声律。

如果把诗人表现于字里行间的情感,比作一只飞翔的鸟儿,这鸟儿的两翼,就是诗歌的意象与声律。

声律对应的,是诗歌的音乐性,但不是全部;意象,既对应诗歌的绘画性(全部),也对应诗歌的一部分音乐性(行进,流动)。

关于诗歌艺术中声律的作用,以后有机会再详谈,这里只简单说一说它的主要功能。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两首妇孺皆知的诗。

它们的意象是简单的,表达的道理也十分浅直明晰。为什么可以做到妇孺皆知呢?这就是诗歌声律的作用:便于记忆。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类更易于被旋律优美、节奏整齐的声音所吸引,并趋向于愿意留存记忆。

然而,声律虽易于吸引人们去记忆,去理解,却并不能加深诗歌内容的思想性、哲理性。也即是说,它可以让人更容易注意到诗人的情感宣泄,但对于情感内容的表达,作用是有局限的(不是完全没有)。决定一首诗的最终艺术成就,或者说艺术感染力的,主要在于它的内容。

诗歌表达的是复杂、强烈、深邃的情感,有时,是诗人以外的其他人,不能感知或无法轻易感知的。诗人处于特定的场景,或是因为用心良苦而生发出远比常人更深刻的感悟。如何把这种感悟传达给读者?于是就有了意象这种比喻、寄托、借用的手法。

“意象”一词,最早大概出自《易传·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后世的文学家更是继承和发展了易学中这种表达方法。陆机的《文赋》中说:“穷形而尽象。”刘勰的《文心雕龙》里讲:“窥意象而运斤。”明代学者胡应麟的一句:“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以说道出了中国古诗词的艺术真谛。而“意象独出”(明代学者陆时雍语),则一直被看作是衡量中国古诗词优劣的重要标准。

“佯谬”,本是科学领域一个有关逻辑推演的命题定义,和它对应的是悖论与谬论,这里不作展开,简单地说,就是看似错误,而实际上是正确的,可以推导出的命题。诗歌艺术中的佯谬,其特点就是:似非而是,形悖而神合。

举个例子,大鹏瞰海的《深冬》——

竖起耳朵
就看见妹妹立在门外
手里拎着一兜阳光

这里,诗人采用了一系列的佯谬意象,耳朵——看见;妹妹——拎着阳光;一兜——阳光。

正是这一系列的佯谬意象手法,让诗人对于阳光的渴望,对光明、希望、明媚的热切企盼,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如果先不看标题,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天真烂漫、明媚如春的少女,和喜出望外的诗人,这样一幅画面。而对应标题《深冬》,则让这种观感变得愈加强烈。在这样一种强烈的反差下,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不仅让我们读“懂”了,而且因为强烈的艺术效果,而深深镌入了我们的灵府!

司空图有云:“意象欲生,造化已奇。”讲的就是意象要贴切自然。在大鹏的这首诗中,明媚的少女与和煦的阳光,是自然而和谐的联系,这是表层的;凛冽的寒冬和对温暖阳光的渴望,也是逻辑上的和谐递进,这是背后的;而通过深冬的时空背景,和对阳光的热烈渴望,所映射的作者对光明、希望、悲悯、关爱等等人文情怀的深切呼唤,亦光耀诗行,喷薄欲出了,这是深层的。就这样,诗人通过这样一种佯谬意象的组合,完成了文字、意蕴、深层情感的有机统一与恰当传递。

佯谬,是诗歌艺术中营造意象的重要的,也是相对高级的手法。随着诗歌艺术的发展,已逐渐呈现出更加重视意象,而声律所占比重相对减少的趋势,尤其是现代诗歌,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

再来看一首北岛的诗:《岸》——

陪伴着现在和以往
岸,高举着一根高高的芦苇
四下眺望
是你
守护着每一个波浪
守护着迷人的泡沫和星星
当呜咽的月亮
吹起古老的船歌
多么忧伤

我是岸
我是渔港
我伸展着手臂
等待着穷孩子的小船
载回一盏盏灯光

相信通过我刚刚的解读,大家可以很容易读懂诗人北岛通过佯谬意象的营造,所要传达的情感。

大鹏瞰海的诗,在继承中国古典诗词的精炼与深邃上,是非常出色的,也是当今诗坛上比较少见的。如何做到既有精炼之美,又不失深厚之蕴,佯谬意象可以说居功至伟,这在他的许多诗中都可以找到例证。当然,要想具有这种“意象所生,方圆随造”(纪晓岚语)的能力,背后是需要深湛的学识与抽象思辨的功力作支撑的。今后,还会结合大鹏的其它诗来谈论这一话题。

李听圃 发表于 2017-12-23 21:45:25

解析的好,令人赞赏。

茅屋寒士 发表于 2019-6-9 15:47:11

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歌中的意象与佯谬:以大鹏瞰海的《深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