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你的歌 发表于 2017-5-19 16:50:16

根子

本帖最后由 听过你的歌 于 2017-5-20 16:17 编辑

根子

      1927年11月14日。时令已是初冬。晚近10点。      大别山南麓,倒水下游,寨鸡山下。一间破旧的矮瓦房在夜幕中,窗户透出昏黄的梓油灯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叫。      “谁叫你这早就睡觉?根子失踪半年了,你宽心,也不去找找。起来!起来!……”这是根子娘数落根子爹的声音。      “你又不是不知道,外面兵荒马乱的,吃的才难,又没盘缠,哪里去寻?隔壁的东子不也没去寻吗?算了吧,家里还有个儿呢。再说出去兴许能争个自由身活下来,在家窝着说不定饿死呢。这年月……唉”一阵叹息声。根子爹又钻进破絮里去了。      “你就知道睡……”       这样的数落,根子娘几乎每晚都要上演。也不怪她,根子是她身上掉下的呢。

       “婶婶,昨夜有人看见根子哥啦。”侄子小毛,人未进门,声音先进来了。       “在哪看见的?谁看见了?和谁在一起?根子在干什么?……”根子娘迫不及待。       “昨夜,黄安城方向半边天都亮了,火光冲天,有人看见根子了,这是王保长刚才说的呢,王保长说还要调查调查,也说不可能是根子呢。”“别人说根子手持红缨枪在城头上呢。”       “真的吗?……后来呢……”根子娘又是一阵连珠炮。       “反正占了黄安城,后来就不知道。”小毛抓起了脑袋:“婶婶,何不让大伯(根子爹)去打听打听。”       “老东西,听见吗?快去县城看看,看是不是我家根子。”根子娘吼上根子爹啦。       “不行,我腿折了,还要一个月才能下地呢,你也不识路,又无盘缠,等我腿好了再去。”根子爹应着。       “唉……”根子娘丧气得很:“腿为什么这时折啊?”

      20多天后,12月6日。根子爹起了个大早,没盘缠,就带上红薯干,步行。到县城已是晌午了。       城头,青天白日旗依旧挂着,街上冷清得很。他不敢到城头打听,他小心的靠近米店,问了掌柜:“不是说占了县城么?……?”       “后来,国民党兵反扑回来了,起义部队(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没守住,死了好多义军呢。听说一个手持红缨枪的义军被拖走了……”掌柜声音很小。       根子爹的心咯噔一下很疼:会不会是根子?这死小子,根子连青蛙都怕,他会去参加义军?他们会不会看错啊。打听也是枉然,无奈,根子爹只好步行回家。       到家已是入夜时分,根子娘听了又是一阵叹息:死小子,死了算了。其实,根子娘心里也是一阵紧,眼泪已淌下一大把。

       翌日晚。根子娘做了一个梦,她梦见根子满身是血,躺在县城大街上,被拖来拖去,她拽也拽不住哭醒了。根子娘叫上老伴,在家里东摸摸、西摸摸根子曾经穿过的衣服。忍不住打开门,只见门前台阶上整整齐齐的摆着一双鞋,近前看,分明是根子出走时穿的那双鞋。    “儿啊。”根子娘又哭起来了:“你是死是活呀,难怪我做梦啊,你还是死了呀。死了就好好去天堂吧。”       夜。很静。哭声很凄冷。

      1960年10月1日,晌午。秋阳高照,寨鸡山下一片金黄。      “婶婶,根子哥回来了,根子哥回来了。坐着车呢。”侄子叫起来了。      “鬼话,根子活了?”根子娘骂道:“总骗你婶婶啊。”      “真的真的,这回不骗你。”      转眼,吉普车停在了家门口。车上下来一位头戴军帽,身穿军装英姿勃勃的中年军人。走近,那中年军人一下跪在根子娘面前:“娘,我回来了,您受苦了。”      “根子,儿啊,是你吗?是我儿么?”根子娘左看看右看看。根子爹也是,一家三口抱在了一起。闻讯赶来的弟弟们在一旁也满含热泪。      “儿不孝。”      “傻儿子,死小子。没有牺牲,哪有现在的自由、平安、幸福啊。”根子娘早已喜极而泣。      “是啊,死小子。”根子爹应声:“我去割肉打酒去,咱爷俩好好喝几盅。”

         酒酣,根子爹微醉。根子正忆当年。根子娘靠在椅子上,守着根子。         “当年我出走是参加了农民自卫军。黄麻起义前,天天训练、学习。起义时我攻上了城头,还插上了红旗。”根子不无得意。         “那街上拖着的是你吗?”根子娘问。         “那不是我。是东子。”根子哽咽着:“那双鞋,是我放的。我们没有守住县城,要转移到木兰山。那天晚上部队从家门口的大路上过,我从行军袋里拿出放过来的。我是怕娘操心,那一去,也许是永别啊。那时只想告诉娘,就当儿子死了。”根子眼睛湿润了:“当年为了保密,纪律不许,过门不能入,近在咫尺,不能见啊。娘。”         “后来呢。”         “后来,后来又参加游击战,参加长征,直到新中国成立。”         “为什么不给娘写信?”         “有纪律,现在我的工作单位还不能说呢。娘,请原谅,儿不孝。”      酒还在慢慢喝着。      几十年不见,话匣子一打开就难关上了。

         “婶婶,根子哥的信。”侄子送信来了。         “快念念。”根子娘催促着。         “爹娘,你们好!我们原子弹成功了,在沙漠里引爆成功……儿这回可以好好休息几天了。你们别担心,等忙完这一阵,我就回来看你们。……”      听完,根子娘的眼泪又连珠似的掉落下来:“几十年啊,总有事,唉,哪有忠孝两全啊,你为国尽忠吧。”      “小毛,你按我刚才的意思回个信吧”根子娘发话了。      “么样写啊,婶婶,信里和信封上都没他的地址呢,寄不出呀。”小毛收起了信件。      “算了算了,不写不写,反正你根子哥在我心上写着呢。”      是的,这一生,根子在她心里写着。
注:本文为纪念黄麻起义90周年而作。1927年11月13日,中国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 会议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史称“黄麻起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地区即逐渐有了共产党的影响和活动。1925年秋冬,随着大革命的发展,黄、麻两县分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特别支部。1927年春,两县党的特支改为中共县委,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迅速发展,共产党员发展到90余人,加入农协的会员达18万人,另建有两支共300余人的农民自卫军。同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黄、麻两县党组织依靠广大群众和掌握的农民自卫军武装,同当地的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培养和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9月,中共黄安、麻城两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及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举行了秋收起义,但由于缺乏领导起义的经验,没有及时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加上国民党军第30军一部的进扰,不久,起义陷于停滞。10月中旬,中共湖北省委得知黄麻两县尚有相当数量的武装力量和很好的群众基础,遂先后派符向一、刘镇一、吴光浩、王志仁等到黄、麻地区加强起义的领导,成立了以符向一为书记的中共黄麻特别区委员会,组成了以潘忠汝为总指挥的黄麻起义指挥部,积极进行起义的准备。11月3日,黄麻特委在七里坪召开会议,决定以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为骨干,群众武装予以配合,首先夺取黄安县城。13日,起义开始,总指挥部调集黄安农民自卫军全部,麻城农民自卫军2个排及七里坪、紫云等区农民义勇队千余人,组成攻城队伍。另将麻城农民自卫军1个排配置于黄(安)光(山)麻(城)交界的北界河担任警戒,以防河南省光山县红枪会进扰。晚10时,起义队伍在广大农民群众的配合下,由七里坪向黄安城进发。14日凌晨,攻城队伍由城西北攀梯而上,夺占北门,旋即攻入城内,占领县政府、警察局,全歼县警备队,活捉县长等官吏及土豪劣绅10余人,缴获步枪30余支,子弹90箱,控制了全城。后获悉国民党军第30军1个团正向黄安开进,为避敌锋芒,攻城队伍当日撤回七里坪。进占黄安城的国民党军惧怕起义队伍再次进攻,乃于次日晚弃城退走。18日,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曹学楷任主席。接着,中共黄麻特委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指示,将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及赶来配合起义的黄陂县农民自卫军一部共300余人,组成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下辖第1、第2路。潘忠汝任总指挥,戴克敏任党代表。11月27日,黄安反动势力勾结国民党军第30军独立旅400余人,进犯黄安城。鄂东军一部在人民群众协助下,将其击退。12月5日,国民党军以第12军教导师取道宋埠、尹家河突袭黄安城。鄂东军对敌情估计不足,据城固守,因众寡悬殊,伤亡严重,被迫突围,潘忠汝在战斗中牺牲。下旬,当地中共组织和鄂东军部分领导人在黄安北部木城寨举行会议,决定留部分人员就地坚持斗争,集中72人,携带长短枪53支,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1928年1月,鄂东军在黄陂木兰山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3月上旬,为对付国民党军的围攻,第7军编为4个短枪队,采用“昼伏夜动,远袭近止,绕南进北,声东击西”的战术,分散游击于黄陂、孝感、黄冈、罗田、黄安、麻城等县。5月,第七军进入河南省光山县南部柴山保地区,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走上了边界武装割据的道路。7月,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31师。到1929年5月,红31师发展到近400人,初步建成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纵横50余公里的鄂豫边苏区。黄麻起义创建的红军和苏区,是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来源及组成部分。

战鹰 发表于 2017-5-20 13:35:38

非常好的短篇,非常简洁形象的对话。投身革命队伍的战士过家门而不入,为免父母寻找把鞋留在就义的现场,多年后儿子凯旋而归,却不能告知父母自己的单位。敬礼,光荣的军人!可歌可泣的是战士母亲的形象,儿子永远在母亲心中。亮起交流,建议精华!

听过你的歌 发表于 2017-5-20 16:16:09

战鹰 发表于 2017-5-20 13:35
非常好的短篇,非常简洁形象的对话。投身革命队伍的战士过家门而不入,为免父母寻找把鞋留在就义的现场,多 ...

谢谢超版战鹰雅评,本人学习中,请多多指教!周末愉快!{:1_222:}

鹿城飞侠 发表于 2017-5-20 20:04:33

好作品,再现了战争年代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一家人骨肉分离的场景,以及胜利后儿子投身国防工作不能与家人联系的故事。小说构思巧妙,语言精练,人物形象鲜明。复议精华!

听过你的歌 发表于 2017-5-20 20:45:17

鹿城飞侠 发表于 2017-5-20 20:04
好作品,再现了战争年代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一家人骨肉分离的场景,以及胜利后儿子投身国防工作不能与家 ...

谢谢首版加精,本人学习中,问好首版!{:1_222:}周末愉快!

常海云 发表于 2017-5-23 15:38:59

小说构思精巧,语言如行云流水,人物对话张弛有度。是一篇正能量的佳作!支持精华。

听过你的歌 发表于 2017-5-23 16:15:42

常海云 发表于 2017-5-23 15:38
小说构思精巧,语言如行云流水,人物对话张弛有度。是一篇正能量的佳作!支持精华。

谢谢版主雅评!学习中!{:1_22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