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桥洼往事-荒凉的岁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11:1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s] 本帖最后由 第一打工老头 于 2017-5-16 11:10 编辑 [/i]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    桥洼这个地方,南距樊城45里,北距河南界35里,1970年代以前,虽有官路经过,还是非常荒凉。荒凉的原因有二,路旷加上人稀。路旷,往南是棚子岗,绝对落差有几十米,长而陡的坡,论陡,在襄北岗地排队占第一位。棚子岗东西两侧,绵延不断的断层,往东几十里,一直连到洪山头。单说棚子岗,左近几里没有人烟,到处杂树野草,解放后还有狼,1958年县里组织万人栽树,若干年后,树长成,松涛阵阵,野鸡野兔在高可没人的黄麦草里出没,独身走过,端的怕人。往北,又要上坡,坡虽缓,却长,五里地到红绫铺,再走十里到吕堰驿。[/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5]    人稀,是1920、1930、1940年代,襄北连二赶三,发生灾荒、匪患、战争。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我外婆说,小时候,兄妹三人,逃荒逃到樊城,住在焦家台,每天去接舍饭。舍饭就是当局赈灾或者大户人家施舍的稀饭,有碗稀饭喝就饿不死。如何排队,如何抢饭,如何拿回家,再掺些菜叶煮吃,以及下午和姨祖母去菜家集(今菜越)捡菜,哥哥嫂子如何不体贴,姐妹二人如何受罪,老人家都讲得津津有味,好像不是讲她自己的苦难。讲得高兴,还说城里有“姑姑子”,也提到前沟、后沟,却讲得模糊。后来才知道,姑姑子就是修女;前、后沟涉及不雅风俗,为当年所不齿,而改革开放之后死灰复燃,如火如荼,堂而皇之,为官员、富人所热衷的那啥。后来世道略太平,外祖母和外祖父回桥洼,租人家几亩地,借居在桥洼西北五里路的王家洼亲戚家,白天干活,夜里在老房子遗址上拆砖头,盖房子。我感觉像大寨人:白天治坡,晚上治窝。艰苦奋斗,终于在桥洼有了一个安身处。房子是砖墙的草房,三间,面东,门口即古官道。小时候在外婆家,老人家经常指着中间向南倾斜的一扇墙说,砌墙时砌着砌着不知觉间砌歪了,人力不济,只好将错就错。幸而歪打正着,这歪墙就歪在那儿,几十年过去并不倒掉,如同比萨斜塔。这是我很佩服我外祖母外祖父的一件事。草房一直住到1968年,我舅舅服役将回,要成家,借军属光荣的光,民政部门批给6寸木料和一千红瓦,另起炉灶,将就盖了三间红瓦房。我记得那一年,桥洼加岗上合为一个生产队,总共10来户,老老少少60多人。[/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5]
[/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5]    老蒋在花园口炸黄河堤,灾民南下,外婆说,灾民持有官方颁发的难民凭证,所到处官民都得关照。我听到这种情况,真是大吃一惊。想当年,官家的宣传,总说国民党反动派无恶不作,疯狂残酷压榨剥削压迫劳动人民,坏事做绝,这这这,如何领会?否认官家说法是无法想象的事,不信老人家的说法感情上不接受,幸亏年龄小,只在心里纠结一会儿,没有挂在心上。推想当年,灾民们手持执照,当然不停留于荒村僻壤,大多跑到樊城求安置,解放后成为市民,所以老樊城的市井辈,多是生意人,手艺人,船上人,逃荒要饭的河南人。欧庙邻居张爷爷,从樊城退休住儿子家,我外婆去看到,悄悄给我说,她认得这个老头,解放前挑货郎担子的,常去红绫铺找谁谁,是个“兔娃子”,外婆解释不清何谓兔娃子,我后来才知道是男同。新时代把人分为城、乡户口,优待城镇居民,薄待农民,城里人狗仗人势,自感优越,对农民居高临下,当年牛逼哄哄。时移世易,今天看来,实在可笑。[/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5]    南阳沿白河两岸,历来人多地少,靠土吃饭,僧多粥稀;又,重男轻女,有溺女婴之恶俗,穷人多娶不起媳妇。集体化时,诸多限制,农民饥寒交迫而无计可施。出路一是学手艺,二是移民。当年的手艺行当不外种菜的菜板儿,种瓜的瓜板儿,烧窑的窑板儿,补缸补碗补锅,木匠砌匠石匠,货郎担子,磨剪子镪菜刀,跑到湖北,做长工短工;卖手艺属于不离故土,移民则背乡离井,出于走投无路,万不得已,例如土改时地主不能活,三年挨饿时家大口阔不能活,谋生存就不得不走树挪死人挪活的路,襄北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来落户的河南人。除了这些流动的情况,路面上,长年累月,人迹罕见。即便是本地人,出门也少。农民出门必须向队长请假,外出需住宿还要大队开证明。不独地富反坏右不许乱说乱动,贫下中农名义上可以自主,实则没有自主的条件,无法乱说乱动。原因在于穷困,缺衣少食,哪里有余钱坐车吃饭住宿?就算有几个钱,吃饭还需粮票,难上加难,何况出门见人,面菜色,囊羞涩,衣衫褴褛,囚首垢面,自惭形秽,只好经年经月,相忘于田垄之间。1976年我在湖北钢丝厂时,星期天去桥洼,近20里的官路上,往往只有我一个人傻喝喝的走。偶尔会看到河南人,夏季拉一车梅子灰子,冬季拉一车笤帚去樊城贩卖。河南人以能吃苦耐劳著称,出门带一袋黑蒸馍,该吃喝的时间,停下,支起铁皮灶,路边打一罐水,烧水糊一锅包谷糁喝,啃几个干馍,起来再赶路。说到这儿,还是要谢老天,当年到处的水都干净,今天到处的水都污染了,出门已经没有这个方便了。[/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5]    我1970下半年曾经在桥洼上了半年学,吕镇管理区在红绫铺兴办中学,房子待建;临时在桥洼林场的空房里上课。二姩热心,说学校在家门口,方便,叫我去。母亲没有反对,反正到哪儿都是混时间。我呢,主要的吸引是和表弟红军玩。上学大多数时间是干农活,美其名曰学农,秋季主要是捡棉花,早晨到校集合,往某村,下地,午饭派到各家各户,红薯干饭,焖萝卜条,村民表示热情,少放红薯多放米;我们也表示懂事,少吃一碗干的,喝一碗米汤,基本吃饱吧。一次在劳改队(襄北农场五分场四中队)附近捡棉花,同学们谈农场掌故,说劳改犯刨地,配备18斤半的大镢头,用意是磨折,大家表示劳改犯真受罪;又说劳改犯累是累,可是杠子馍可以吃饱,大家都表示羡慕,农民吃不饱啊。这又是一个纠结的事,好人杂粮都吃不饱,坏人反而吃的饱,而且吃净粮。这是什么道理?难道鼓励犯法吗?想不通,也不敢多想,更不敢说出来,心里感到怪哉。[/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5]    同学李正海,小名犟娃儿,我舅母的弟弟,大我几岁,对我关心。他家兄弟姐妹多到7个,当然难以饱暖。穷,并不忘却希冀,几个相好的少年同学,常常望着天上的云彩,幻想将来有出头的日子。对我很羡慕,因为我是商品粮户口,今后出路宽,而他们,看得见的就是不上学了,回家捶牛屁股,脸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在土地里劳作。到年底,我要走了,犟娃儿反复交代,叫我回去后,给他买一支上海产包尖笔,我们叫铱金笔为包尖笔,最便宜的一种,一支一块三毛四。别在上衣口袋,是风光体面不可形容的境界。并嘱咐,一定要在信封上注明:“春风不到花不开,正海不见信不拆”,唯此,才能确保不丢失。自此我知道做事还可以采取浪漫诗意的方式。很惭愧,我哪有这个支付能力,当年块把钱,是大数,犟娃儿的热望无法兑现。后来见面,是他已经当了军官,穿四个兜的官服。他没提起,我也没好意思提起,心里还是记得的,大约成为今生的遗憾或者珍贵的记忆吧。[/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5]
[/size][/font][/align]
[align=left]附注:[/align][align=left][font=楷体, 楷体_GB2312][size=5][backcolor=white][color=#637160] [/color][color=#637160]襄阳民谚云:“宁往南跑三千,不往北走一天。”意谓地理气候物产便利诸项北不如南,农耕经济时代,此言不差。然而昔日,河南建都时代,也曾四方辐辏,八面威风。自南宋起,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都南移,河南风光不再。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之世故推理,湖北人去河南几无,河南人来湖北则为寻常,实际也的确如此,鼎革以来,襄北路面行旅,多是河南人南下。襄北人瞧不起河南人的穷和脏,表示这层意思,溢于言表的是称河南人为“二哥”,而非大哥,藏有轻蔑。须知今日称作大哥者,强势者流也。吾尝谓,今日神州,三大当家。三大者,大官大款大哥。二哥则含“二”意。可知语言是有渊源的。有此几句话注释,有关南阳的胡说表达才顺理成章。[/color][/backcolor][/size][/font][/alig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7-5-16 11:23:0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文字感觉好。时代感强。故事选材好,极具典型意义。建议精品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6-6 10:49
  • 签到天数: 87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板凳
    发表于 2017-5-16 11:57:24 | 只看该作者
    看后我想起有年到黄龙,在姥爷家与老表们到同学家玩。这家成份高,小孩父亲饿急了偷了队里谷种,被判刑三年。因有文化,会木工,受重用刑满叫回家不回,说那吃的好,还不受气。为了不回来还给牢头送烟,搞的小错误加刑。。写的真实,那地方成了大劳改农场。支持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地板
    发表于 2017-5-16 14:22:55 | 只看该作者
    大地,是粗犷的美;儿童,是野性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5#
    发表于 2017-5-16 18:00:16 | 只看该作者
    质朴的文字,叙述了一段记忆里难忘的故事,欣赏,支持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6#
    发表于 2017-5-16 21:21:38 | 只看该作者
    真实细致地描绘,深刻地理解与体悟。支持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7-5-21 15:40:54 | 只看该作者
    走心的文字里彰显时代的烙印,精彩文章,欣赏,学习。支持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7 16:59 , Processed in 0.1009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